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2018-10-16刘聪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校企合作

摘 要:现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没有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依旧无法满足岗位需求,针对这种情况,开发和建设大学英语ESP课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行业英语能力,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过去的ESP教学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现结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从实践的角度探索ESP课程开发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英语教学 ESP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9-0013-02

现有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没有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大学生毕业后发现自己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依旧无法满足岗位需求,这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效果差、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国内许多著名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开发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课程,是未来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主流方

向[1]。但是目前国内ESP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情况不容乐观,ESP课程的开发大多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真正实用有效的ESP课程还很少[2]。

ESP课程是服务于特定产业学科和职业的语言课程,Carver(1983)对ESP课程特点的归纳是:(1)基于真实的语料库;(2)基于目的教学[3]。ESP课程在国内很难推广,表面上看是因为我们缺少实用的ESP教材,缺乏具备ESP教学能力的教学队伍。而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1)缺乏来自真实岗位的真实的语料;(2)没有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英语应用能力需求分析,教学目标不明确。

“校企合作”能有效的解决ESP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难题,助力ESP课程在国内的推广。因为通过对赴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的一线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和调查访谈,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情况,从而明确相应行业的ESP教学目标。通过派一线英语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收集来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真实的英语使用的语料,建立真实的语料库,从而解决ESP教学素材不足的问题。

近十年来国内学术界对ESP教学的研究颇为热烈,但是这些研究主要是从理论角度探讨ESP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ESP教学策略、ESP教学模式等[4]。从实践角度研究ESP课程开发的具体模式和具体途径的文章极少。而将校企合作和ESP课程开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更是少见,我们将关键词“校企合作”和“ESP课程开发”同时放到CNKI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几乎找不到任何相关的研究成果。

因此本文立足校企合作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大学英语ESP课程开发的具体模式和具体途径。通过调查岗位真实的英语使用需求,调查一线员工和实习学生真实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并通过由一线英语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方式,收集相关行业各个岗位的真实语料。在与行业工作实际紧密联系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ESP课程,具体的实施途径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步骤。

1 进行行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调查,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明确ESP教学目标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堂里,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跟自己的专业不挂钩,以后在从事本专业对口工作的时候也没有机会用得上英语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加上语言学习本身是种复杂程度高、专业性强且需要长期进行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学习过程。学生在没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很难认真投入英语语言课程的学习。对教师而言,备课备的再认真,上课上的再卖力,台下也没有几个观众在认真听课,能积极配合教师进行课堂互动的学生就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面对死气沉沉的教学班级,老师只能寂寞的唱着独角戏。因此很多老师都感到大学英语课堂很难驾驭,上课对师生双方都成了痛苦的煎熬。然而学生不喜欢上英语课,并不代表他们认为英语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不重要,相反,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认为英语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他们和专业相关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针对这种现象,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一线工作人员进行英语应用能力需求调查,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关键了。在制定某一行业的大学英语ESP课程的教学大纲之前,可以先针对该行业的英语语言应用需求情况做一个问卷调查。这个调查应当全面覆盖对口单位的所有部門和所有岗位,以了解各个岗位的一线员工在工作中使用英语的情况。这个调查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一是岗位对员工的英语应用能力要求,如是否要求员工能使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对话;是否要求员工能用英语处理基本工作业务,回复客户邮件等;是否要求员工能用英语撰写专业性强的学术材料等等。二是调查一线员工对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是否满意,询问其认为在工作中最需要加强的某项英语技能是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词汇或是其他方面。三是调查一线员工对其在大学期间所学过的大学英语课程有哪些看法,是否认为学校所设置的英语课程存在问题,问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可以列举一些常见问题供他们选择,如课程设计是否过分强调理论知识而实践活动不足;或所开课程只强调语言基础知识传授,较少联系专业实际等。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写下对学校的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或看法。调查结束后,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调查结果,做出该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分析报告,为制定该行业的ESP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做准备。

2 全面而系统的收集特定行业各个岗位的英语使用的真实语料

语言的学习博大精深,即使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想要把语言的学习做到深入细致都并不容易。如何能让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精通本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游刃有余的应对今后岗位中的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呢?我们认为收集来自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真实的英语使用的语料作为教学素材,能保证ESP课程具有极强的专业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最实用的知识,高效完成该行业的ESP英语学习目标,从容应对岗位中需要使用英语的情况。为了确保语料的收集真实、全面、有效,我们需要借助校企合作项目,需要企事业单位配合学校的教研教改工作。语料的收集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一是派英语专业的一线教师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挂职期间,教师应到各个岗位进行轮岗,以保证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各个岗位英语使用的真实的语料。英语专业的教师虽然没有接受过该专业的学习培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是可以掌握该专业的英语术语,熟悉该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的。二是让对口专业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在工作过程中所使用过的专业术语、句型、对话和语篇,并将收集到的语料交给同在单位挂职锻炼的教师进行分类整理。三是鼓励该行业的一线员工以日记、周报、月报的形式整理工作中英语使用的真实语料,分享给英语专业的老师进行整理。通过以上三种途径,多管齐下,能保证全面而系统的整理相应行业的英语使用的真实的语料,为ESP课程教学提供原始的教学素材。这些语料也可以成为编写相应行业ESP校本教材的最佳素材。

3 组织集体备课,开设相应行业的大学英语ESP课程

在第一阶段得到相应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需求报告以后,我们可以在需求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制定相应行业的大学英语ESP课程教学大纲。在全面而系统的完成语料的收集以后,可以由所有赴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的教师组成备课小组,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的老师还可以联手开发ESP课程的校本教材用于教学。结束集体备课以后,则可以顺利进入课程的开设阶段。开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做到因材施教,深入浅出地讲授该行业相关的英语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在课堂上介绍行业常用的英语术语、套话和句型,在课堂上展示行业真实的对话场景,挑选有行业代表性的语篇,作为精读材料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合理的安排课后供学生自学的泛读材料。在课程开设的过程中,备课组全体教师应积极思考如何能够不断的完善课程设计。可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需求。

4 结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畅想,中国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普通英语的教学模式向ESP英语教学模式转型,有利于提高各个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更好的适应岗位需求,也有利于各个专业的学生更好的与世界沟通,了解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知识和人文知识。

参考文献:

[1] 蔡基刚.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135(9):20-26.

[2] 王宁.ESP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外语教育研究,2017,3(5):37-40.

[3] Carver D. Some Propositions about ESP[J]. The ESP Journal,1983(2).

[4] 金莉.继往开来,谱写中国ESP研究的新篇章——金莉副校长在《中国ESP研究》创刊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词[J].中国ESP 研究,2010,(1):3-4.

作者简介:刘聪(1988-),女,湖南省衡阳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校企合作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