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残障大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初探
2018-10-16刘春颖
刘春颖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京 210038)
2016年国务院出台《“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和2017年教育部出台《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标志着我国残疾人教育发展步入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随着MOOC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其应用与发展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它不仅为残障学生思想政治课提供了新的载体,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手段方式、时空范围、互动性以及有效性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基于MOOC的残障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通识课程的核心课,其课程本身具有理论性、适用性和实践性。将MOOC模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方面,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重要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和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在这一大环境下,传统课堂教学要求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利用MOOC的优势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残疾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模式,主要依靠课堂和教师传播知识的模式相对稳定、程序化,对教学活动起着规范标准的作用。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95后”残障学生对知识和教学方式多样化的需求。传统模式还存在教育管理简单粗暴不能激发残疾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校园教育环境过窄不能发挥设施环境和舆论环境功能、教育者缺乏媒介素养不能发挥新媒体载体作用等多重问题。残障学生思想政治课开展基于MOOC的教学改革是满足以上双重的迫切需要。
首先,MOOC有助于教学观念更新,实现学生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一直呼吁将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作为教育改革中的重点。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创新。”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将推动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学生通过MOOC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掌握水平自己设定学习进度和学习内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独立思考学习。课堂上,学生将在自主学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可以通过与教师共同讨论研究环节完成。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突出强调“以学生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自主权返还给学生,有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课堂灌输为主的方式,教师从课堂灌输的权威者转变成课堂学习的辅助指导者,切实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MOOC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实现教育公平。传统高等教育是以学校为依托,接受高等教育也需要准入门槛。我国西部等欠发达地区和省份的高校,由于经济等因素致使教育资源匮乏,影响教育质量的提升和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MOOC教学模式直接突破地域界限、高校门槛的限制,扩大优质教育的覆盖面,使我国各地区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轻易地获取国内外顶尖高校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缓解因教育资源短缺和教师能力素质局限的局面,真正做到教育公平。
再次,MOOC有利于教育成本降低,提高教育效益。以往为实现残障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高校的宣传部、学生处、党总支、教师和辅导员各部门费尽心思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MOOC的运用打破了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就完成登录学习,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各高校教师不用自己去开发制作课件和课程资源,可以将更多时间用来自身素质提升和辅导学生,既降低了教育成本又节约了时间成本,实现双赢。
最后,MOOC有助于交流互动,提升教学质量。在传统课堂,残障学生介于物质表象障碍和心理障碍不能在课堂教学环节与教师展开良好互动。MOOC具有开放性、匿名性、即时性等特征,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也突破残障学生的障碍,将以往的“教”变成“学”。MOOC教学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既可以满足课前学习+课堂研究+课后讨论+课后实践+教师指导一连串的教学环节,也培养残障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升教学质量。
二、基于MOOC的残障学生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可行性
MOOC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在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进程中已具备引入MOOC的一般性条件和残障学生可接受MOOC特点的特殊性条件。一般性条件主要指可以满足在普通高校健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的一切条件,包括高校网络平台搭建、优质MOOC和成熟的教师团队等。目前高校积极相应国家“互联网+教育”计划,网络平台所需硬件设施建设基本完善。作为教育工作者深刻领悟到信息时代下自身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胜任未来教育实践、引领教育信息化做好充分准备。自2011年以来,在高校和机构自主建成10余个MOOC平台。2018年1月15教育部推出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MOOC建设与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这标志着我国MOOC经过量的积累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1]。
特殊性条件是指MOOC混合式教学适合残障学生学习行为和特殊需求。自MOOC模式诞生以来就以打破地域、高校的围墙开放性和大众性而席卷我国,但MOOC是否可以冲破残障界限,适应残障学生的学习呢?基于MOOC残障学生教学模式改革考虑的核心问题是生理特点的特殊性。高校残疾人群体主要分为三类,即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肢体残疾。目前听力障碍学生通过单考单招进入高校,被录取在特殊专业接受班级化整体化系统化教育,而视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学生一般被录取到健全学生专业进行学习。本文主要以听力障碍学生班级化教学为例来探讨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问题。
听力障碍学生在心理上一般表现为自卑、敏感、认识问题偏激又冷漠,因此在学习行为上首先表现为不能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很难有效地理解和消化课堂知识。MOOC创设有趣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心领神会,从而理解和消化知识[2]。其次,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为学习能力困难,即在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力方面较弱。MOOC简短视频图文并茂,讲解知识点便捷,并配有字幕、课件或者讲稿,可以随时随地循环播放学习,直至理解。同时MOOC中每个环节都有习题、讨论和小测试,及时反映出知识点掌握情况,有助于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再次,听力障碍学生在学习行为上表现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缺乏学习动力。MOOC模式教学交互性特点实现了在学习过程中线上线下随时交流互动,教师可以以自身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克服学习中的信心动力不足。通过MOOC后台大数据及时获得他们的学习行为、学习特点、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和学习结果,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在传统课堂教学不能得到的学习细节数据,从而实现针对性指导和个性化教学。
三、基于MOOC的残障学生思政课改革中的教学资源整合
基于MOOC的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中首要问题就是教学资源整合。残障学生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整合是将已有的各类MOOC教学资源同残障学生自身条件和需求相结合的同时,注重同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相一致、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实现教学资源的多元化整合和一体化运用[3]。循着以残障学生知识、素养、能力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与MOOC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路,要遵循几项原则:
第一,精准化原则。根据听力障碍学生生理、心理和学习特点的个性化特征进行教学资源精准选取是教学资源整合的第一个重要原则。教育者依据精准原则在MOOC平台上选取理论阐述、师生问答、图文并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MOOC,更重要的是MOOC目录要简洁清晰易懂,课程视频中必须带有字幕、配备完整的课件或讲稿等。
第二,知识资源模块原则。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适时组建“资源整合小组”,负责将在MOOC平台上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交叉的课程体系的政治、传统文化、历史、军事、哲学等多个学科资源整合规划收纳。将各个平台无序的各类课程教学资源同残障学生思想政治课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起来,实现教学资源与教学目标的精准对接和整体知识模块。
第三,共建共享原则。高校应提升整体服务意识,整合高校各部门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残障学生服务,积极与MOOC平台搭建合作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实现集体备课,做到深度交流沟通和深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残障学生教学资源整合建设工作,并做好资源更新的动态发展。
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构建适应时代和适合残障学生的新型教学模式。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外交与国际战略”知识点为例,第一个环节:课前线上学习,即在学堂在线MOOC平台选择《概论》课,完成自主学习、在线测试、线上互动和在线考试;第二个环节:课堂互动教学,即教师可依据平台系统对每一位听障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在课堂教学环节中针对学生问题展开师生互动、课堂讨论和课堂答疑等互动,以达到知识学习目标;第三个环节:课后线上交叉学科学习,即可以利用学堂在线平台的《我国周边14个陆地邻国基本情况介绍》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国际关系分析》课程和超星慕课平台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系列讲座》《共生互补:走向多元一体的必由之路》课程实现对听障学生的知识点的拓展与深入,以达到知识点灵活应用分析的能力目标。
基于MO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关键一环就是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融合,教师或教学助教应在残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心理和情感支持,增强学习者信心,确保教学环节顺利完成。同时,呼吁MOOC平台上课程建设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每一门课程要具备目录、大纲、教案、课件、视频制作配有字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