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河水生态健康评价中浮游植物生物指标的应用研究
2018-10-16张哲霰
张哲霰
(哈尔滨市水务科学研究院,哈尔滨 150001)
1 概 述
长期以来,水生态健康评价是以水质监测作为重点,主要侧重的是对水体污染情况的相关评估,从水资源的安全与合理利用角度出发,忽略了水域内对生物本身极其重要的生境状况,不能全面表征损害河流生态健康的因素和生态环境状况,因此运用生物指标评价水体环境和生态状况是十分必要的。该方法主要依据的是水生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因生态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物量、生理特性、健康状况等的变化,从生物学角度监测和评价水环境和生态状况[1]。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是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基础,它的群落结构和数量关系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且有易采集、成本低、对污染物反应灵敏、易鉴定等优点。浮游植物作为生物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河流生态环境评价中[2-6]。
2 河流概况
某河属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流域地表高差较大,流域内仅有西部、北部边缘处的地面高程变化较大,地势较高外,其他地区地面高程变化较小,地面较为平缓。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点源和面源,点源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面源主要来自于农业、畜禽养殖及农业地区的生活污染、城区垃圾等。水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含氮、含磷物质和耗氧有机物的污染,主要污染指标是高锰酸盐指数、BOD5、NH4-N和TP等。
3 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种类组成
分别于4、7、10月份采集并鉴定到藻类64属129种,分属7门(表1)。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23属62种,绿藻门(Chlorophyta)21属33种,蓝藻门(Cyanophyta)9属16种,裸藻门(Euglenophyta)4属8种,甲藻门(Pyrrophyta)4属4种,隐藻门(Cryptophyta)2属3种,金藻门(Chrysophyta) 1属3种。各门浮游植物种类数所占比例见图1。
表1 浮游植物属种组成
图1 各门浮游植物种类百分比
从表2可以看出,浮游植物都是以硅藻为主,3次采集均占40%以上,其次是绿藻和蓝藻。其中,7月份种类数最多,为97种,常见种为螺旋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 f. spiralis)、肘状脆杆藻(Fragilaria ulna)、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其次是4月份,为81种,常见种为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肘状脆杆藻(Fragilaria ulna)、隐头舟形藻(Navicula cryptocephal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 10月份最少,为74种,常见种为颗粒直链藻最窄变种(Melosira granulata var. angustissima)、模糊直链藻(Melosira ambigua)、变异直链藻(Melosira varians)、谷皮菱形藻(Nitzschia palea)、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和绿色颤藻(Oscillatoria chloina)。
表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时间变化一览表
4 浮游植物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
浮游植物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进行计算(表3)。公式如下:
式中:Pi=Ni/N,Ni表示第i种浮游植物个体数,N表示浮游植物总个体数;S为采集样品中的浮游植物总种类数。
表3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
5 评价结果
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的组成、数量的变动与水环境质量、生态系统变化情况有关,群落结构分布情况可以反映水体营养状况。通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来表示生物群落结构、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较好时,浮游植物的种类数较多且种间比例较均匀,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值较大;水体所受的有机污染越严重,水体中生物种类相对减少,而个别耐污种类数量增多,多样性指数H值则较小。Shannon-Wiener指数值为0~1时,水体为重污染;指数值1~3为中污;指数值大于3为轻污或无污。本研究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动范围为0.7379~2.4978,平均值1.9893,评价结果为某河水生态健康普遍处于中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