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的对比分析*

2018-10-16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安康725000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占位性实质胰腺癌

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陕西 安康 725000)

王 旬 马亚宁

胰腺癌为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胰管上皮导管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且预后差,5年生存率不足1%[1-2]。胰腺癌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早期确诊率低,如何提高胰腺癌诊断准确率已成为临床研究重点。影像学检查中增强CT能较为清晰地显示肿瘤血管浸润情况,相较于CT平扫对病变范围和肿瘤侵犯情况可更好反映[3]。而超声造影可显示小血管内血流信号,反映病变血供情况[4]。本次研究对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情况进行分析比较,以期为临床胰腺癌诊断提供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23例、1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1.48±9.37)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1.2 方法超声造影检查:采用美国GE Vivid E9型四维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5~4.5MHz,进行常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质地等,使用对比脉冲序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意大利Sono Vue,以5mL生理盐水稀释后混匀,所得稀释液浓度为5mg/mL,取2.4mL稀释液进行静脉团注,并追加5mL生理盐水冲洗。机械指数为0.21,观察造影图像(观察持续时间超过120s)并与周围胰腺实质进行比较,记录病灶与周围胰腺实质始增和始减时间、峰值时间与强度,并计算渡越时间(始减时间与始增时间之差)。

表1 胰腺病变与周围实质相关超声造影时相比较(±s)

表1 胰腺病变与周围实质相关超声造影时相比较(±s)

注:与良性病变比较,*P<0.05;与周围实质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始增时间(s) 始减时间(s) 峰值时间(s) 峰值强度(dB) 渡越时间(s)恶性病变 27 14.83±2.31*# 29.67±3.38*# 19.58±3.76 14.69±4.01*# 15.21±3.25*#良性病变 6 12.57±2.25 34.44±3.42 18.56±4.13 17.47±4.16 21.84±3.39周围实质 33 12.76±2.18 33.91±3.60 19.14±4.05 17.05±4.13 20.97±3.61

增强CT检查:采用美国GE LightSpeed 64排 VCT机,扫描参数:电压120kV,电流300mA,螺距0.2mm,视野320mm×320mm,矩阵512×512,层厚5mm。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将非离子对比剂碘海醇以3mL/s的速度向患者肘静脉静注。在碘海醇注入后第20s行动脉期扫描,第45s行实质期扫描,第70s行门静脉期扫描,观察评估病灶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密度、强化方式等。

1.3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经SPSS 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本次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均为单发病灶,其中有32例为恶性病变,7例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患者中30例为导管腺癌,2例为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中3例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2例为胰腺囊腺瘤,2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2.2 超声造影结果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出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有27例为恶性病变(均与病理结果相符),6例为良性病变(5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另有6例无法确诊。恶性病变患者中26例为导管腺癌,1例为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中2例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2例为胰腺囊腺瘤,1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为胰腺炎。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和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1。

2.3 增强CT结果增强CT检查诊断出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有28例为恶性病变(27例与病理结果相符),6例为良性病变(4例与病理结果相符),另有5例无法确诊。恶性病变患者中27例为导管腺瘤,1例为淋巴瘤;良性病变患者中2例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1例为胰腺囊腺瘤,1例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为胰腺炎,1例为胰腺囊肿。恶性病变扫描信号无增强或低增强,良性病变扫描信号等增强。

2.4 超声造影与增强CT胰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比较超声造影检出准确率为82.05%(32/39),增强CT检出准确率为78.49%(31/39),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胰腺癌病因暂不明确,资料显示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长期食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饮酒或过量饮用咖啡等)、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相关[5]。胰腺癌患者临床表现以中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较为多见,但具体表现取决于肿瘤发生性质。超声、CT、MRI等均是胰腺癌临床确诊重要检查手段,但相关研究表明,MRI对胰腺癌诊断价值不如CT[6]。常规超声检查可大致显示胰腺周围大血管,但对细小血管显示不佳,难以诊出小病灶或新生肿瘤,超声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血管,对比常规超声可产生更高谐频信号,且造影剂集中在血管内,对胰腺病变和周围微血管能较好显示,可提高病变检出率[7-8]。本次研究对39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手术病理、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病变均为单发病灶,其中32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比例分别为82.05%和17.95%,与彭莉晴等[9]研究结果相近。本次超声造影检查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5例,检出准确率为82.05%。在胰腺恶性病变、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相关超声造影时相比较中,胰腺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始增时间、始减时间和渡越时间均明显短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峰值强度低于良性病变和周围实质(P<0.05)。分析原因,可能是恶性肿瘤周围血管相对丰富,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入血管后,先进入肿瘤周围血管,再到达肿瘤中心,相较于良性病变和周围胰腺实质,其始增时间较晚。另一方面,恶性肿瘤会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进而诱发毛细血管新生,而其内部血管结构因肿瘤侵犯发生紊乱,易导致动静脉短路,使得渡越时间相对较短[10]。本次增强CT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者,恶性病变27例,良性病变4例,检出准确率78.49%。侯雅昕等[11]研究表明,增强CT对胰腺占位病变诊断准确率为82.61%,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在增强CT扫描中,恶性病变扫描信号无增强或低增强,良性病变扫描信号等增强,这是因为导管腺癌肿瘤组织分散存在于病灶残存胰腺组织及纤维间质中,而纤维化程度不同,肿瘤组织与病灶残存胰腺组织比例也不一样,故而恶性肿瘤血管亦不尽相同,但相对于正常胰腺组织微血管较少,所以恶性病变扫描信号无增强或低增强[12]。此次超声造影检出准确率与增强CT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两种检查方法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较为接近。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具体检查情况,发现超声造影对良性病变检出结果更符合手术病理结果,提示在良性肿瘤、炎性包块和囊肿鉴别中,超声造影相对增强CT检出较好。

综上所述,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超声造影与增强CT诊断检出率相近,诊断效能相似。但由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少,还未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病理分型进行详细研究,因此还需扩大样本量再做更加深入的分析。

猜你喜欢

占位性实质胰腺癌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吸烟会让胰腺癌发病提前10年
透过实质行动支持盘臂头阵营 Naim Audio推出NAIT XS 3/SUPERNAIT 3合并功放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破产程序中关联企业的实质合并
不给他人“提篮子”——“提篮子”的实质是“谋私利”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