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问题探讨
2018-10-15方子添
方子添
摘 要:梁启超曾今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可见青少年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国家对于少年寄寓的厚望。青少年担负着国家繁荣复兴的重任,因此国家需要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源远流长的文化,是世世代代中华儿女的智慧结晶,在其中有豁达宽容的待人之道、诚信友善的处事原则、有爱国爱民、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教授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有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本文就从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概念入手,分析對高中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当前高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且探讨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全面发展
引言
中华传统文化里面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财富和几千年形成的道德准则,里面有很多值得让中国人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东西。让高中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他们增强民族认同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有利于他们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一个三观正、有责任感、正直、明辨是非、具有较高道德的青年,才是一个综合素质高,能够运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的人。
一、传统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大的概念,包含着正式的教育还有非正式的教育,只要是能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来增进知识、培养技能、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正确的道德规范准则的都属于传统文化教育。狭义上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以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经典、诗词歌赋、文人事迹、道德规范等为内容,达到让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健全人格的目的。
二、对高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忠君爱国的民族精神,有利于让高中生胸怀天下,以天下为自任,把自己的所学运用到报效国家中去,杜绝高中生出现卖国辱国的行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自律自强精神,有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刚正不屈精神,有利于让高中生变得自律自强,坚忍不屈的去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奋斗。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人无诚信,不可立于世”的诚信明德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培养诚信友善的品德。中华传统文化中文人事迹、名言警句中包含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学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高中生全面发展。一个学生只会学习,只有学术知识,那么这个学生不健全的,不能成为有用之人。让高中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让人文知识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课程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做正确的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让中华文化历久弥新,展现出更耀眼的光芒。
三、高中生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中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大,知识欠缺
高中生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面对高考不考这门课程的局面,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习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的教育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还有一方面就是即使学生喜欢学习传统文化,但是学习课程太多,时间都被排满,故而没有时间去系统的学习,在学校学习到的也只是片面的简单的知识。就目前的调察来看,绝大多数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兴趣不大,并且传统文化知识欠缺。
2、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成效不大
现在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只是在少数的学校开展专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一般的学校只是把它融入语文教学和政治教学中,但是这种教学是收效甚微的。在加上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所以老师和学生的劲头都不大,很多开展了这个课程的学校慢慢也就流于形式,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3、中华传统文化受到其他文化冲击
现在全球都处于交流开放的局面,很多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很多学生被西方新奇的文化所吸引,觉得学习外国文化是一种潮流,据调察研究得出,很多学习了解外国的文化知识比本国还多。还有现在的出国潮,很多人认为学英语比学习汉语更重要。除了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有大众文化的影响,现在明星的演唱会,各种综艺节目等,都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对于中华传统的文化关注较少。
四、解决高中生传统文化教育问题的途径
1、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大环境
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注重创新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就目前高中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不大,知识欠缺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于传统文化的开发给予支持,支持影视制作公司,开展有关传统文化宣传的节目,例如近年来出现的中华诗词大会等节目,用一种全新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还要对一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网游和不良视频加强监管和审查。
2、加快教育改革
教育改革要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来丰富传统文化的学校教育。可以开展朗诵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为辩题的辩论赛等,来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还有提高教师的素质,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定期的考核,要保证老师的教学质量。
3、在家庭中加强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态度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环节,所以要重视这一环节,让家长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结语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一代代青年去传承去创新。中华传统文化是多少文人志士的智慧结晶,里面蕴含的巨大的财富,任何一本教材都没有传统文化的里面需要学习的东西多。因此,要把高中生传统文化教育课落实到实处,让学生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士峰.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J]2015
(作者单位:武汉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