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2018-10-15丛楠

大东方 2018年11期
关键词:十九大中国特色民生

丛楠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抓住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价值追求,我们党不懈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于中国是否可以建立福利社会"的一些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府,都存在著一些争论,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着问题,需要做出明确的回答。

关键词:福利社会;民生;中国特色;十九大

一、中国要不要建设福利社会

这个问题的答案无疑是:中国当然是要建立一个福利社会。

首先,福利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福利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传统农业社会福利制度向现代农业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实施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所以不仅仅是发达国家在发展福利制度,发展中国家也需要建立福利社会,这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其次,福利社会的建设是为了满足社会的现实需求。以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期望。已经跳出了物质层面的追求,改革开放前,有些人先富起来,富人先富起来。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所以未来我们更需要满足人民的美好期待,建设福利社会进一步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从现实来看,中国已经到了建立福利社会的最佳时机,只有建立一个福利社会,才能扭转经济与社会的不平衡,缩小差距。

二、中国能不能建设福利社会

(一)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得到了一个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希望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人享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二)经济条件。改革开放的发展,近40年后,在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自2010年起我国的国内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二位,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位,我国的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部分分别位于第二位、第三位,制造业增加值连续7年居世界第一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和高速公路的总里程是世界第一。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多种农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部分产品甚至出现了大量过剩。

(三)实践基础。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社会福利制度已基本完成,包括就业与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养老福利、健康福利、教育福利、住房福利制度。

(四)文化传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自己的福利社会理想。自古以来人们就向往平等,人们渴望公平正义,希望生活在同一个平等的社会,受到同样的尊重和对待,无论在历史的各个时期,人们都希望吃饱、穿暖、渴望衣食无忧的生活状态,在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人们都在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所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础。

三、建立什么样的福利社会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有两条基本原则。

首先,中国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福利模式。欧美国家的福利模式具有很多优点,但很多方面都不适合中国的发展。它的主要缺点不是高福利水平,但高福利并不一定是不利的。福利国家问题的实质是刚性过强,缺乏灵活的规制机制。西方福利国家以一般公平为价值概念。强调国家的形式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福利需要,假定福利供给是无限的,在实践中造成福利刚性。自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总财富不断发展,但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表明依靠公平解决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中国是没有历史实践的"福利国家",没有必要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福利模式。目前,中国已进一步研究福利国家的实践和非福利国家的条件。它可以借鉴欧洲、美国和亚洲国家的经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其次,中国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福利社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对社会建设党的目标的有价值的成果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基于丰富的经验,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一定的期待。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是指全体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让每个人做自己最好的,合理、公平地享受社会福利,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特别是社会福利是一个具有普遍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和住房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会"以满足人民的教育福利的需求(发展需求),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就业"来满足人们的就业需求,保障人民的工作权;"医疗服务"来满足人民的健康和福利的需要,保障人民权益健康;"安全":满足养老的需要,保障老年人的体面生活;"住房",满足人们的住房需求,保障人民的生存权。

四、如何构建中国的社会福利

底线公平福利模式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概念特征:底线公平性。在"底线"社会福利领域是指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基本要求,包括充足的食品和衣物(需求)、基础教育需要(需求)和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要(卫生需求),这三项要求是不开放的,隐藏着社会认可的底线。底线显示权利的一致性。它属于未分化公平。所有公民在底线上的正确一致性是:"底线是公平";这条线反映了权利的差别。这是一个公平的区别。

当然,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研究一些基本问题,以加强实践的科学基础。这些问题包括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福利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社会结构;社会福利需求结构;社会结构;社会福利分配原则;社会福利分配比;的供应和需求平衡的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福利需求的调节机制,社会福利和社会的影响。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总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我们期待中国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更期待中国福利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如何培植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2]《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3]《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福利社会》

[4]《牢固树立和践行人人共享的发展理念》

[5]《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

[6]《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7]《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德惠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十九大中国特色民生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
民生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