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县“文化手拉手”创新发展模式助推文化惠民工程
2018-10-15郭小朋徐艳艳
郭小朋 徐艳艳
摘 要:近年来,在“送文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下乡成为主流的文化输送方式。但是久而久之,群众的文化需求产生了新的变化,不再满足于老节目、老面孔。针对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平原县探索出“文化手拉手”发展模式,实现了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通过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基层文化活动,最大限度地盘活基层文化资源,最大程度地激发基层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文化良性发展。
关键词:“文化手拉手”;创新;发展模式;文化惠民工程
一、“文化手拉手”创新发展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加快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提升群众文化生活获得感。
(二)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已基本健全完善。县级文化场馆提档升级,文化馆是文化部命名的国家一级文化馆,内部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强。图书馆馆内资源划分细化,藏书量不断增加。乡村两级文化场馆提质扩面,全县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以上标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活动室)建设已完成,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为“文化手拉手”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阵地保障”。
(三)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使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平原县从群众喜闻乐见又能够推广开来的地方戏、广场舞抓起,开展了“吕剧”专场演出、“京剧”专场演出、全县广场舞大赛等活动,激发了群众创作和演出的热情,目前,家家都有文艺爱好者、村村都有广场舞队伍。群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已成为我县文化活动的一大亮点。
二、基本情况介绍
(一)活动概况
“文化手拉手”创新发展模式于2017年2月正式启动,依托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各大社区广场、乡镇(街区)文体小广场等文化阵地,以省、市、县、乡优秀文艺团体的文化交流为主线,同时进行免费公益辅导以及文化设施设备配备,吸引300余支文艺队伍参与其中,年组织文化活动1000余场,将一系列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送到群众家门口,受益群众达15万人。
(二)主要措施
围绕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发展新趋势,以“文化供给侧”改革为重点,积极探索文化产品精准输送新模式,努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推动全县范围内文化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1、省市县乡四级联动开展文化交流
省与县“手拉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省级院团来我县进行演出,2017年邀请山东歌舞剧院等省级院团来我县演出了民族乐舞剧《孔府乐舞》2场,于此同时,聘请省级专业教师对本县文艺骨干进行面对面培训,提高我县文艺队伍的整体水平。
市与县“手拉手”。市级院团演出66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县与乡“手拉手”。按照省市“一村一年一场戏”的相关文件要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邀请兄弟县市优秀院团与我县有资质、有经验的演出团体共同实施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为广大文艺爱好者、文艺骨干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演出与交流,拉近了艺术与群众的距离,丰富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
乡与村“手拉手”。对全县30个庄户剧团进行扶持,在暑期组织了各乡镇庄户剧团的民间文艺汇演,通过演出、交流,使之真正成为农村文化阵地的生力军,并通过这些庄户剧团的影响宣传,使我县庄户剧团逐步发展壮大,呈现“百团大战”的局面。如恩城镇组织的声乐联盟心连心艺术团、坊子乡组织的老年艺术团、王凤楼镇组织的文艺巡演等团队,在农闲时候,在本乡镇各各村庄巡回演出,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的认可和欢迎。
2、开展公益免费培训
聘请专业老师对庄户剧团进行指导培训,在宣传方向上加以引导把关,使节目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并于暑期在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上组织开展了各乡镇的民间文艺汇演,加强交流和沟通。
充分发挥我县文化艺术中心公共文化职能,繁荣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利用现有设施和文化资源,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根据群众需求,开设春季、秋季两期公益免费培训班,涉及曲艺、舞蹈、古筝、书法、绘画、摄影等14个艺术门类,培训班为期四个月。
3、加强基层文化场馆“阵地建设”
加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提升基础文化设施档次,特别是加强偏远地区、省级贫困村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演出车能通行,舞台搭建有场地,群众文化活动有器材,夯实阵地保障。
(三)取得的成效
1、文化惠民覆盖面不断扩大。一是省市县三级文艺团体以送演出下基层为载体,2017年,向全县13个乡镇(街区)400余村庄输送文艺演出400余场次,受益群众达15万余人次。二是开展全县乡镇广场舞比赛、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暨2018年春晚节目选拔赛等活动,展示工作成效,进一步助推文化交流活动。
2、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得到创新。文化手拉手模式改变了过去“填鸭式”“送文化”的自上而下文化惠民形式,从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实现了“按需定制,精准输送,群众自编自演”“种文化”的自下而上的文化服务新模式,创新了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机制。
三、“文化手拉手”向纵深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文艺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目前情况看,平原县还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高水平的艺术团队。一直以来,该县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文艺演出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县乡吕剧团、盛程吕剧团、华韵文艺演出有限公司等院团参与演出活动,而这些剧团是民间艺术团队,均不是专业艺术团队,无法更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人才良莠不齐的问题。图书馆、文化馆的专业创作、演绎人才缺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层次偏低,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有的乡镇文化站、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管理员专职专干有难度,大都由社区干部代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文体活动的开展和质量。
四、破解发展难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整合文艺团队。鼓励各文艺团打破界限、有效整合,组建新的演出团体,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与省市专业院团在一个平台竞技,提高业余文艺团体积极性。
(二)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通过“比赛+培训”的方式,挖掘文艺骨干,重点培养,引导他们走进文化馆、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常年坚持活動,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三)尽快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县政府不断增加财政对公共文化事业的财力投入,设立用于文化活动、文化人才培养的专项经费,加大财政预算比例。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