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要素分析
2018-10-15陈伟龙
摘 要:现代体育课堂是生态课堂在新课改理念下的融合与应用下构建的,其核心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让学生拥有更加和谐的体育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与自主学习中获得进步。从新课改视域来看,生态课堂更加注重自然教育,让教师、学生、课堂更自然地融合,更强化民主平等、环境和谐、自主合作、教育互助等。体育生态课堂必须要有和谐的课堂环境、良性化的课堂关系、生态化的课堂设计和全面化的发展目标。文章对构建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体育;生态课堂;构成要素
作者简介:陈伟龙,渭南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陕西 渭南 714099)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24-0009-03
新课改要求在教育系统内的每个因素都能保持整体平衡、互为促进,共同为学生这个主体负责。新课标明确提出,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和长远发展,重视在基础体育理论、基本体育技能等层面的正面引导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生态课堂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应用,符合新课改关于学生和谐发展的思路,既能满足基础性教学需求,也能够在既定的时间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与学的和谐互动,是值得尝试与推广的教育模式。
一、新课改视域下生态课堂的内涵概述
生态课堂的理念是尊重、唤醒、激励生命。[1]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地位,要求教育对学生差异化需求与认知进行深度考量,并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大平台,巧施现代教学手段,让教师、学生及课堂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与传统课堂的不同之处在于强化学生的全方位健康成长,给学生的个性提供可良性发展的环境与教育氛围,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因为尊重,所以吸引,学生将在生态课堂中看到自我,能够在轻松与快乐中见证成长,进而在个性与共性的融合下主动地投入学习体验。生态课堂的构建体现了以下特点:以学生与学生平等、教师与学生平等为核心的教育民主平等,以教师、学生、课堂为核心的教育和谐氛围,以先学后教、以学促教为核心的自主合作,以互动交流、共享成果为核心的教育互助行为,以容纳开放、自主成长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延伸,以正面鼓励、有效反馈为核心的教育评价方式。
体育生态課堂,是指在体育教育领域,利用多媒体、各类测量仪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组织、引导学生参与专项体育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而帮助学生实现体育素养与身体素质双重提高的教育模式。体育生态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然性,即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更多的趣味性,能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体育训练,面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加主动、愉悦地投入学习训练,在课堂上获得运动项目知识、运动技能技巧等,同时保持积极健康的学习训练心理,实现理论与训练相融合,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体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构成因素的复杂性,能够更为敏捷地捕捉课堂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直接影响,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应对课堂动态变化对体育理论教育与体育技能训练带来的影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训练,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让学生在体育生态课堂中感受运动的乐趣,幸福、快乐地成长。
二、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要素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2012年版)指出,体育课堂的主要教育目标内容有四大部分,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2]在体育生态课堂中,教育者协调各体育教育因子之间的最优化关系,组织引导学生融入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中,帮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感受自然气息,通过融合体育理论与体育训练实践,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未来适应社会需求奠定素质基础。体育生态课堂更加突出和谐的课堂环境、良性的课堂关系、科学的课堂设计及全面的发展目标,要求着眼于教学设计与评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生差异化进步,力求建立长效的课堂教育理念与机制。
1. 和谐的课堂环境。从传统体育的视角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通常按照既有的知识与能力设定课堂教学目标,逐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实现现场化授课与知识传输。这种传输是强制性的,即学生无法自主选择符合个人素质基础的学习内容与方法,体育教育成为真正严是爱、松是害的教育,给学生以严谨、严肃、严格、严厉的认知,甚至有学生望而生畏、听而变色。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体育课堂要求更加自然和谐,整体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自主、开放、包容,学生学习是轻松的、主动的、高效的,学生在体育课堂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与选择权。同时,和谐化的课堂环境还包括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民主的交流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素质缺陷的针对性补强等。课堂教学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的体育理论的掌握,更关注在这种体育理论基础上学生基础技能及体育专项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长知识、增能力,而且怡性情、提审美、塑人格。
2. 良性的课堂关系。初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既对体育学习内容有着探究的欲望,又渴望在学习中展示自我,赢得赞赏与肯定。他们的这种动力需要教师保护,如若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僵化、固化课堂,粗暴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好感,导致课堂关系紧张。这里的课堂关系包含两个层面,其一为师生之间的教与学的相向教育关系,其二为学生之间互动互助的双向学习关系。
在体育生态课堂中,最为突出的特征便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教师拥有渊博的知识、超强的运动能力等魅力,善于挖掘与运用新型体育资源,将体育与政治、社会、经济等结合起来,给学生以足够的吸引力,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升能力。同时,教师还是课堂的导演,能够有效地利用小组合作解决体育课堂难题。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主动地愉悦自己并愉悦其他同学或教师。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协作互助关系,对于技术要领等理论、技术应用等实践都能做到相互督促、交流体验、共同进步。
3. 生态的课堂设计。课堂设计是课堂实施的保证,是能够体现体育教育理念、课程内容及教育流程的教育总蓝图。初中体育生态课堂亦不能摒弃课堂设计,其更加注重课程资源的选择优化、课程实施的持续高效、课程评价的激励反馈。
首先,课程内容的生态化。生态课堂下体育教育更加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注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的常态纳入。可以说,初中体育课本仅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学习内容,而非唯一内容,体育生态课堂要求教师站在学生需求角度进行思考,在课堂设计中除课本内容外,体育竞技项目、新型体育项目、娱乐健身项目等也成为体育教育的重要板块,学生始终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喜欢的项目,找到吸引点,从而在极大的运动兴趣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参与习惯。
其次,课程实施的生态化。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充分结合课堂教情学情,及时对课堂设计进行动态化调整,尤其是适应个体差异基础上的学法与教法显得更加多元化。[3]课程实施过程要求教师善于发掘学生潜能,利用闪光点激励学生,让课堂设计与学生学习更加贴近,逐步实现学生在基本体育技能、大型体育项目等层次的科学认识与习惯培养。
最后,课程评价的生态化。在初中阶段,学生倚赖于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很乐意接受别人的鼓励性评价。体育课堂评价要求紧紧围绕学生的三维健康观展开,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对学生在体育参与学习中是否具备某个方面的潜能、参与态度如何等进行描述性評价。评价内容覆盖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也对教师的课堂设计与执行的科学性、灵活性、效率等形成评价。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对体育课堂进行阶段性的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通过反馈与优化,为今后体育课堂设计的调整奠定基础。
4. 全面的发展目标。初中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并不强,这也便倚赖于教师等教育者为其设定充分的、合理的发展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宪章》认为,健康不仅仅是疾病的消除,更是自然人在躯体、精神与社会上的安宁状态。学校体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培养健康的个体。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目标,围绕生物、心理与社会三维教育目标,体现了对体育教育课程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将追求学生个性化需求满足作为总的目标,同时将学科知识与个体需求进行整合,使得社会互动、个体发展与学科内容三者合一。此外,发展目标的全面化还体现在个体发展的兼顾性上。体育生态课堂面对差异化的学生个体,他们在先天体质、体育理论基础、技能应用能力及参与兴趣与需求上不尽相同。生态课堂涵盖促进学生发展个性、认识物质环境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要求,力求让所有参与体育课堂的学生个体都在原基础上有所进步。
三、初中体育生态课堂的实现路径
1. 以学生为基础,营造优良的课堂环境。生态课堂实质也是生本课堂。初中体育生态课堂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更加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优良课堂环境的营造与保持。一方面,初中体育教育要走出传统教师唱主调、学生当听众的怪圈,随时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及可能拓展的素材,组织“我关注的体育”等类似活动,了解学生在篮球、足球或跳高、跳远等相关内容学习的需求,进而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展开课堂学习,营造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另一方面,教师要逐步在课堂上按照内容分两步走,纯技术演示部分教师仍然应该作为主导者,因为技术动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技术要领讲解、理论知识阐释等都可以让学生在预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教练”岗位,增加了趣味性,让体育课堂变成更加有吸引力。
2. 以尊重为前提,建构新型课堂关系。体育生态课堂是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其在课堂创设过程中力求让师生、生生之间建立良性、生态、开放与包容的课堂关系。[4]一方面,要以尊重赢得认同。体育课程教学高效化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在一些艰苦训练项目上,教师要做到适度纠错、强化鼓励,让学生明确技术动作不足的同时,也能以更有信心、更有动力的姿态投入学习。如在铅球项目上,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根据自我感觉通过试投来划出最佳技术路线,并在小组内交流投掷心得,同时教师对抛掷铅球的标准动作要领进行引导和总结,即使学生犯错或与标准动作有差异,教师仍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切不可粗暴简单地定性为笨、蠢。温和宽容的教育指导,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另一方面,要以尊重获动力。小组内部的学生体育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提倡小组内生态型合作,组内成员不能因为成绩水平等差异而对某一成员排斥、不理,教师要在考核时充分运用水桶效应,重点将组内后进生的进步情况纳入小组学期考核,以此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良性的互帮关系。再者,应提倡每个小组都建立有特色的小组文化,推动小组内部关系更加融洽。
3. 以趣味为导引,设计实施高效的体育课堂。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必须依照体育教育长期发展的指向,科学设计体育教育课程,帮助学生实现体育学科素养的提升。[5]在课程内容上,可结合场地、器材等情况进行深度挖掘,在引入趣味性体育内容的同时有效拓展体育教育内容。例如,在足球项目课堂,可将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作为引子,在体能训练中加入短跑、折线跑、身体平衡等训练内容,以光信号、声音信号为触法点,训练其反应能力。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可因场地或内容的变化来调整体育学习或训练方式。如室内投篮可设计为技术动作剖析与讲解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标准投篮动作,而室外投篮则可设计为技能竞赛型游戏来检验学生掌握的技术情况。在教学评价上,可根据学生素质差异与教学内容的变更,来调整教学评价标准。教师要重视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的结合,过程性评价与成果性评价的结合,更要建立生态评价模式,以每个学生的进步幅度或既定分层目标完成情况为主体评价。而对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则可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来进行,将其作为辅助性依据调整课堂设计。
4. 以成长为目标,实现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体育生态课堂从目标上来说,都是以学生的成长为核心。实现体育教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所有学生体育素质的整体发展,就是要实现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得。一方面,教师要关注每位学生在体能、素质等层面的差异,按学习阶段、学生素质设立不同的课堂目标,给予每个学生以选择兴趣项目的权利,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在体育课堂上的兴趣点;另一方面,教师可将相同兴趣的学生组成“专家组”,作为本班某一项目的学习权威代表。如立定跳远是中考项目,“专家组”可帮助本班在该项目上处于滞后水平的学生,从而实现考试成绩的整体提高。
体育生态课堂立足于体育,而突出于生态,服务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构建初中体育生态课堂过程中,教师要准确把握体育生态课堂的构建要素,如和谐的课堂环境、良性的课堂关系、生态的课堂设计、全面的发展目标。此外,教师还要着力营造优良课堂环境,建构新型课堂关系,设计实施高效体育课堂,才能最终实现体育教育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仇有望.体育教学生态化影响因素及生态体育课程的构建[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6):97-100.
[2] 沈逢元.实施生态化教学策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42-43.
[3] 孙进鹏.生态体育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9):4-5.
责任编辑 易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