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中的若干辩证关系研究

2018-10-15赵云龙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中国化

赵云龙

摘要: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根据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品格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正确处理真理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一代元主导性和多样化发展、世界性和民族性的辩证关系,从而提升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辩证统一

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对象,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在为党和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新的条件下,社会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如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等。新情况的出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和当代人学生的特征,有效地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成为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而前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过程中的若干矛盾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还具有鲜明的价值性,这即指它的方向性、合理性和思想性。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旗帜鲜明地批判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价值导向性是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灵魂所在,如果缺乏了价值性,忘记了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一教育就只能是空洞的理论堆积,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和意义。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科学性与价值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两者是有区别的,科学性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内容的真假问题,价值性回答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导向性问题。两者不能等同。另一方面,科学性与价值性有机统一,不可分离。科学性是价值性的基础,价值性内含于人类的科学认知活动中,人类的认知活动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价值的评断在其中。因此,在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中,教育者一定要把科学性原则和价值性原则统一起来,既要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现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联系,又要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明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而自觉学习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对大学生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避免学生的自发性认识、提高其自觉性认识的必要环节。自发性认识是一种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而自行形成的认识,因而往往陷入盲目。这种自发性不仅存在于早期无产阶级工人身上,而且也存在于现时代的人身上。在现代社会,许多人仍然困惑在自发状态之中并对精神、道德的价值进行排斥。这与革命斗争时期一些人为了眼前利益陷于工联主义而拒绝接受革命理论的情况相类似,只不过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新的自发性。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实用主义的价值傾向,这种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部分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实用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只顾个人的、眼前的、物质的和业务的发展的功利化倾向,而忽视或意识

不到全局的、长远的、精神的和道德的发展。这种自发性的片面发展既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违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人才观。

因此,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发展的自觉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一般的认知科学,虽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但重要的是要把概念和理论转变为学生的智慧,并在生活中以这种智慧指导自己的言行,因而具有显著的实践性要求。但是,目前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中,存在着将其作为一门纯粹和认知性学科而忽视其实践性的认识误区,理论说教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就必须打破理论与现实的隔离性和教学内容的凝固性,把理论思维与实践思维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在二者之间左右摇摆、思维方法极端化的弊端。

三、一元主导和多样发展的辩证统一

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一元主导性,指的是教育方向的导向性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坚持主导方向,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导向来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而不能被种种复杂关系所困扰,陷于具体问题中而无力引导,更不能采取逃避现实的态度。

所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多样发展,指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导性的指导下,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层次性及个性发展要求,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要求的提出、教育评价标准的制定上改变一律化的简单做法,体现出层次性和灵活性。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主导性的同时兼顾多样性,这是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进行有效回应的要求。高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必须处理好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一元主导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就会迷失方向,动摇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领导地位,这将给我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反过来,没有多样化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就会陷入单调的理论灌输,毫无生气和活力,严重影响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者既要研究在多样性的社会现实面前,如何坚持主导性的问题,又要研究在坚持主导性的同时,如何发展多样性的问题,从而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导性和多样性合理地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郑永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时代性课题[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3-14.

[3]李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53.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从生命伦理视角看现代公民精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