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刍议
2018-10-15凡宇黄三生
凡宇 黄三生
摘要: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面临重重困境。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模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团学干部队伍和各类学生社团建设。
关键词: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社會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曾表达过“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殷切期望,同时还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宣扬红色精神、引领校园思潮,培养国家需要的又红又专的卓越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红色基因的基本内涵
基因又称遗传因子是生物学和遗传学中常见的专业名词,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支持着生命的基本构造和性能,储存着生命的种族、血型、孕育、生长、凋亡等过程的全部信息,象征着特质和传承,决定着生命的内在核心的传承。
红色作为可见光谱中长波末端的颜色,类似新鲜血液的颜色,是光的三原色之一,能够和绿色、蓝色,混合叠加出任意颜色。红色在中国文化里有着广泛的含义,有时它代表着积极乐观、斗志昂扬,有时它代表着红红火火、喜庆圆满,有时它代表着吉祥如意、喜气洋洋,有时它代表着热烈、奔放、激情和斗志,在中国五行中火所对应的颜色也是红色。就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取得革命胜利的伟大历程而言,红色则代表着流血与牺牲、斗争与革命。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基因里包含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红色基因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就像基因对于人类的意义。红色基因象征着革命精神的精髓,它包含着信仰、忠诚、爱国、拼搏、自强、奉献等精神元素,蕴含着先进的理想信念、崇高的价值追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它是真正的育人的教育,育完整的、健全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而不是育“具有特定身份和从事特定职业、学习某种专业知识、掌握某种专业技能、扮演某种特殊角色的‘某种人”的教育。当代大学生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集体意识淡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盛行,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责任感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大有裨益。红色文化包含着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它能够凝聚人心,最大限度的将人民团结起来,为共同的利益而奋斗。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但独立生活和独自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能力却相当薄弱。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显著改善,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是整个家庭的中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他们这一代人进入高校给高校带来了很多以往没有的‘怪现象,如生活奢侈现象、铺张浪费现象、攀比现象、贪图享乐不愿吃苦现象”。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虽然在革命战争年代盛行,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也应矢志不渝的坚守和传承。
(四)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形式单一、枯燥乏味等问题,根本没有把广大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把学生作为课堂的核心,只是老师一个人在课堂上播放课件式的说教,渐渐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厌倦情绪,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必逃的选修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大打折扣。我国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江西等革命老区,有很多革命遗址、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等,我们可以充分的把这些历史遗迹、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革命战争年代广大人民和革命烈士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利用起来,让广大学生耳濡目染、亲身感受、亲自体验。这样正好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摆脱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
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变迁,红色基因在大学生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承面临着重重困境,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没能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当前,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中国正在从一个落后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社会,从一个传统社会转变为一个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生活方式也深刻变化。物质利益诱惑的不断增加使得人们的精神世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中国社会广泛存在人的价值观严重扭曲和精神家园迷失的问题,学生的思想被西方的一些腐朽文化侵蚀,红色文化也被不断地边缘化。现代社会,象牙塔里的学生与那个物质匮乏以“战争与革命”为主题的血与火的年代有着遥远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他们往往会对这种文化怀有偏见、充满怀疑甚至是排斥和敌视,认为红色文化已经没落了,红色文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应该彻底抛弃。
(二)教育形式陈旧单调,内容枯燥乏味
现在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时候,采取的形式十分陈旧单调,内容也几乎一成不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显得枯燥乏味。高校教师往往只重言传不重身教,同时也未能利用好周边红色文化资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如果连自己都不信马克思主义,你在课堂上讲,那学生能信吗?“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师德师风没有建设好,教师自身都不正,不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不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那么学生也是不会买单的,也是不会认同和接受施教者教授的一切的。
(三)高校多以行政命令下达,没有考虑师生的主体作用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如果仅仅依赖行政命令,
往往适得其反。我们的大学生中有一种浓烈的“仇官”情绪,当看到学校的行政人员和老师自己都没有身体力行,作风不正,对别人提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自己却是放纵的自由主义,往往会把对他们的反感转移到对红色文化的反感上。因此,“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灌输、强势要求、强迫学习,而要积极引导教师自觉研究,指引学生自愿学习”。
(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渠道还不够宽
我们常说内容要比形式重要,讲多了形式就会变成形式主义,干什么都会成为“空架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形式不重要,在丰富内容的基础之上,也应该结合当下实际,结合师生需要,创造出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推广并号召他们自觉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同时,要在保证课本教材原有的关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部分不删除外还要因地制宜的加入一些相关内容,并且把红色文化引进诸如英语课等其他课堂,使红色教育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对策
文化的滋养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忽视红色文化的传承并将之束之高阁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新技术
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发布实时、交互性强、个性化突出、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新媒体极大的改变了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好新媒体,因势利导让学生在新媒体的环境中,认可红色文化,热爱红色文化,自觉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一份子。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模式
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模式是不科学的,没有体现出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即使是在思想政治科目中取得高分的学生也未必十分了解红色文化,更别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我们忽视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没有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模式决不能仅仅以分数定成绩,还要加入对诸如传播红色文化的社会实践、红色经典的读书感悟、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的考核,将培养人才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培养人才,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师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在书本上是永远体会不到诸如“在前有各类地方军阀后有几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围追堵截,天上又有飞机侦查和轰炸的情况下产生的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内涵”,我们在书本上永远也感受不到先烈们攀雪山、过草地的艰辛和困苦,唯有身臨其境,唯有到现场去才能更大程度上地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受到教育和启示。
(四)重视团学干部队伍和各类学生社团建设
班级、共青团和各类社团是在相对宽松的大学校园里集合高校学生的主要方式和主要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利用好班级、共青团和各类社团组织,多多安排和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集体活动,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同学之间不仅增进了友谊、加强了交流,还在这过程中传承了红色基因,接受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必定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浩林,范国盛.激活红色基因的途径与方式[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06):91-96.
[2]孙正聿.哲学通论(修订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刘党英.红色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02):16-18.
[4]王鹏程,刘满成.大学生德育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探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6(0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