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霸王卸甲》琵琶四重奏

2018-10-15刘佳铭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7期
关键词:结构

刘佳铭

摘要:《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经改编整理成为琵琶四重奏。文章分别在作品结构和演奏技巧两个方面对乐曲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出《霸王卸甲》四重奏富于琵琶艺术演奏的创新,对琵琶传统艺术科学的进步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霸王卸甲;结构;演奏指法

琵琶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之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戏剧性,音色也极具中国传统古典韵味,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如琵琶文曲《月儿高》、《浔阳月夜》;琵琶武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

《霸王卸甲》是琵琶的传统武套乐曲,以项羽的视角来描写,着重渲染了楚霸王与汉军交战失利,一蹶不振而至乌江自刎的英雄悲剧,对这位名躁一时的历史人物给予了同情和赞扬。京戏《霸王别姬》名闻中外,琵琶曲《霸王卸甲》则给人带来更深刻的感受。

琵琶重奏是每个声部由一人或多人演奏的多声部演奏形式。琵琶重奏强调整体的匀称、均衡和统一,要求在起奏、分句以及色调的细微变化等方面都达到准确、协调,演奏者之间保持高度的默契和相互配合。较为突出的琵琶重奏曲目有五重奏《阳春白雪》、二重奏《三六》以及由西洋曲目《野蜂飞舞》改编而成的琵琶三重奏等。

一、作品结构

重奏属于表演的二度创作,二度创作的基础是真实性,也是对音乐作品原作的忠实体现。《霸王卸甲》琵琶四重奏是经林石城整理,李晖、白浩钰编配,由传统曲谱改编而成。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四个声部在不同音域的追赶与兵戎交错,以及项羽与虞姬生死别离的对话。

整曲共分七个部分,分别为:营鼓、排阵、出阵、接阵、该下、楚歌以及鼓角甲声。乐曲开始直至该下对战争的描写表现了项羽过人的才气以及他军队的英勇形象,楚歌之后又将项羽刻画的有血有肉,将项羽为情柔肠寸断的男儿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营鼓”中(1—51小节),用自由的引子描写了楚军扎营、擂鼓等情景,极强进入,声部逐渐加入,鼓声更加、激烈。层层递进开始齐奏乐段,也是乐曲的主题段落。强有力的扫弦以及颗粒分明的八连音展现了出征前紧张激烈且霸气雄壮的情景。接入“排阵”(52—61小节),引用夹扫手法,情绪开始紧张。“出阵”(62—77小节)以摭分演奏指法进行,音阶上行渐强、下行减弱,制造出紧张却又步伐稳健的感觉。“接阵”(78— 93小节)一、二声部作为主旋律;三、四声部随后进入,两大声部交错,错乱跌至,预示着大战即将来临。“垓下”(94—115小节)为全曲最激烈的部分,以快速扫拂手法行进,声势庞大激烈,渐快渐强使情绪到达顶峰。“楚歌”(116—121小节)全部为散板,一声部做主旋律,二、三、四声部为伴奏声部,表现楚军兵衰粮尽凄凉悲惨的心情,以及项羽与虞姬生死别离的悲壮情绪。节奏缓慢,扣人心弦。而“鼓角甲声”( 122—160小节)融合了传统曲目中的“逐骑突围”、“追兵”以及“众军规里”等场景。四个声部追赶交融,相互呼应,绞弦声中兵戎交错。既有项羽与虞姬的离别情绪,又有拼杀的刀枪声,以项羽乌江自刎及的悲壮而宣告结束。最后空弦强扫,仿佛刀枪落地,为千古绝唱划上句号。

二、演奏技巧

琵琶的重奏不仅仅需要配合的默契,还需要音色以及呼吸的统一,在表演过程中,气息相同才能够展现更美观、更震撼的音乐效果。在重奏的《霸王卸甲》中,最重要的是扫弦和拂的应用,以及左手的快速跑动等技巧。

(一)右手技巧

1.扫拂:扫拂作为琵琶演奏中的基本指法,与弹挑、轮指等指法相同,学会容易练精难。扫拂是以弹、挑为基础的指法,四根弦快速的震动,展现出琵琶的声音、张力与爆发力。在琵琶武曲演奏中,扫拂的指法是最常见的、运用最多的指法。在《霸王卸甲》中,扫拂贯穿始终,既有与弹挑的组合,又有集中的快速连续扫拂。快速扫拂需要首先练习单弦快速弹挑,不断增加弦的数量,次而完成齐奏和重奏中的快速扫拂的统一与音色的和谐。不管哪一种扫拂演奏,都是全曲形象树立的关键。

2.夹扫:四指微微分开,指尖立稳,大臂夹紧,考、靠手腕带进行扫弦,扫时指甲右、外侧触弦,回时指腹触弦。大扫在琵琶演奏中并不常见,《霸王卸甲》中的夹扫为刘德海老师改编版本而来。“排阵”全部为夹扫的演奏指法,以3/4拍进行,每小节第一拍给重音音头,制造出紧张有序的情绪。

3.轮指:乐曲中大多运用半轮的指法,也称“四指轮”。其声音跳跃,颗粒性强,与扫结合较多,避免了旋律的单调,增加乐曲表现的多样性。

(二)左手技巧

1.揉弦:即手指按音時有规律的摇动用以发出颤音或抖音的效果,也是弦乐器中最具有表现了的左手演奏技巧之一。在《霸王卸甲》中,揉弦集中于“楚歌”部分。一声部独奏部分运用较多,其他声部伴奏时,数小节的单音a持续运用揉弦以表现项羽与虞姬生死离别时悲伤的情绪。

2.滑音:是极具中国韵味的演奏技巧。在《霸王卸甲》四重奏的“鼓角甲声”部分多次运用上滑音,有声部间相呼应的双弦上滑音,也有单独声部的上滑音。滑音均立点后上滑,对感情进行润色:感情到达顶峰时再衰落,展现霸王英雄形象和浓浓深情。

乐曲经过精心揣摩,使《霸王卸甲》这一传统古曲得到新的展现。既保留了乐曲的特色,又通过新的形式的表演将艺术传达给听众,不仅让听众在演奏者的表演中看到更加丰富的、直观的情绪的展现,使听众更加了解音乐艺术作品,更让《霸王卸甲》绽放新的光彩。

参考文献

[1]罗贝.从国庆献礼片看主旋律电影意识形态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10.

[2]程征.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若干问题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

[3]杨晨.承故求新 勇于探索——《霸王卸甲》的演奏分析[J].杨晨.艺术研究,2011(04).

[4]庄永平.琵琶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300Mvar空冷隐极同步调相机结构特点
一种特殊的“总提而分承”同位结构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我国社会结构的重建
半夹心结构含1,2-二硒碳硼烷的多核Co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基于BIM的结构出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