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透过“约哈里之窗”所见的中日异文化交流
2018-10-15李鑫
【摘要】“约哈里之窗”将人际交往中的沟通状况分为了四个区域:开放区域、盲点区域、隐藏区域和未知区域。本文试从“约哈里之窗”的角度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今后探索顺利开展中日异文化交流的方法提供借鉴。
【关键词】“约哈里之窗”;自己;他人
中国和日本同属亚洲,又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语中的文字来源于中国,日本文化中的诸多方面也受到了遣隋使遣唐使带去的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是,中日两国不仅是历史发展不同,在政治、经济、风俗习惯、人们的思考模式、行为样式、价值观、国民性等方方面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两国人的语言交流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进行中日异文化交流的时候,中国人和日本人各自的信息沟通交流情况是怎样的呢?本文中,笔者想由“约哈里之窗”这一视角,从几方面分析中国和日本两国在语言文化交流方面存在的差异,为今后探索顺利开展中日异文化交流的方法提供借鉴。
一、“约哈里之窗”是什么?
Johary是由美国两名心理学家Joseph Luft和HarringtonIngham的名字合并而成的。20世纪50年代,这两名学者在研究中用方块拼成了一个窗口形状,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交流情况。他们的这一理论被后人称为“约哈里之窗”。
I第一扇窗——开放领域
是指自己了解,他人也了解的领域。即人际关系中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理解保持一致的理想领域,属于共享信息区域。比如,当事人的基本个人信息等等。
Ⅱ第二扇窗——盲点领域
是指自己不了解,却被他人了解的领域。即当事人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区域。比如,当事人的一些习惯性动作习惯、认知错误等等。
Ⅲ第三扇窗——隐蔽领域
是指自己了解,他人不了解的领域。即当事人知道却不向他人公开的信息区域。比如,当事人的一些内心感受、秘密、隐私等等。
Ⅳ第四扇窗——未知领域
是指自己与他人都不了解的领域。即尚未被任何人发觉的关于当事人自己的信息区域。比如,当事人拥有的一些潜在特质、尚未展现出的创造能力等等。
二、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的“约哈里之窗”
(一)在表达对待事情的见解方面
众所周知,日本人和中国人在与人接近度方面差别很大。日本人很少把自己内心的感情、意见直接传达给对方,而中国人是比较喜欢向别人展现真正的自己的。将自己的意见、感情、态度、价值观直接展现给别人的做法在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交流方式。所以,在日常会话中,中国人一般会直接明确地表达自己的好恶,直接说“不”,有时候也会在后面加上理由。但是日本人更多的时候会进行含糊的表达,一般都会比較委婉,不会直接说“不”来拒绝别人,不会绝对化地发表意见,一定会努力让别人感受到尊重。比如,在表达同样的否定意义的时候,中国人会说“这根本就是错的,你最好放弃这种做法”,而日本人则会说“南圭v正L/o、匕言之乐o功、宅L礼乐o、把。匕与与加匕言之C耋窜幻t_(i弓妒L、L、匕思弓C于匕把。(也许这很难说是正确的吧。如果非让我说的话,我觉得你还是最好放弃这种做法吧)”。而且,日语的语法本身就是在把语言表达缓和化的。比如,日语的否定都是出现在句子的最后。在与对方直接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说话的途中可以随时观察对方的脸色,然后再在句子的最后表达出肯定或是否定的意见,这样留给自己的选择的余地很大。
可以说,中国人是把对待事情的见解和看法放在第一领域开放领域的,而日本人则是选择放在了隐蔽领域。也可以说,日本人的自己和他人都很了解的开放领域是比中国人小得多的,相反,避免展示自己而是向他人隐藏起来的第三领域隐蔽领域却比中国人的要大。
(二)个人信息共享方面
按照中国的风俗习惯,中国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喜欢自报家门,每次都会先问对方是谁,但是这种交流方式在日本是非常不礼貌的。比如,在接电话时,中国人一般会先说“喂,您好!请问您是哪位?”等等。而日本人则会说“喂,您好!我是……”,先把自己的名字告诉对方,再问“请问您是哪位?”。另外,名片的使用方面也可以窥见一斑。现今,中国商务往来中使用名片已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了,甚至于说如果没有名片就会被视为很失礼。但是,据记载,近代以来,在商务交往中自我介绍或引荐他人时第一个使用名片的国家是日本。
对于个人信息方面,日本人相对开放,而中国人在确认对方身份以前则不愿意轻易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告诉他人。因此,可以说,日本人是将最基本的个人信息放置于开放领域的,而中国人则有将个人信息放置于隐蔽领域的倾向的。
三、结语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如果不了解对方的文化和想法是很难顺利地开展异文化交流的,容易产生误解和冲突。简单地讲,能积极主动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就一定会有助于异文化交流的开展。因此,作为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来说,加深对日本人在交往过程中的信息沟通交流情况的“约哈里之窗”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还会在今后的研究中对“约哈里之窗”与中日异文化交流的关系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古田晚监修.巽文化3 -l二穸一夕:丑7.有斐閣,1999年10月.
[2]铃木孝夫.二匕C善o人间学.新潮社.昭和53年9月.
[3]芳贺绥编.日本語講座第三卷·社会④中④日本语.大修馆黉店,1976年11月.
[4]寺村秀夫岔匕编集.講座日本語学12.外国语匕④对照Ⅲ.明治黉院.昭和57年3月.
[5]李鑫。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下的日语教学探究.语文建设[J].2016(0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