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孟子政治思想的特点

2018-10-15韩绮颜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6期
关键词:仁政教化孟子

韩绮颜

【摘要】孟子以性善论为逻辑起点,提出了一套内容丰富的政治思想。孟子所提倡的这一政治制度虽然是一种开明专制制度,但因其具有与道德、教化密切相联等特点,仍可以给今天的政治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启迪。

【关键词】孟子;仁政;道德;教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孟子作为儒家学派重要一支,其政治思想深刻影响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因此,在致力于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今天,正确认识孟子的政治思想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孟子所构想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开明的专制制度,带有民主的色彩却不是民主制度

对“民”的强调时孟子政治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孟子看到了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突出作用,因此将保民重民作为君主施行仁政,从而王天下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孟子将其所主张的民本思想发展成了一套非常系统的理论。一方面,孟子注意到普通民众的衣食生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主张民乃富国之本,因此他告诫统治者不能漠视人民的疾苦。另一方面,孟子认识到能否实现王道政治这个政治思想的最高范畴也取决于普通民众。因此,孟子主张要惠养百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同时要听取普通民众意见,争取国人支持。

根据孟子这种反对暴政苛政的政治主张,特别是“民重君轻”、“更易天命”的思想,很多人将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主联系到一起,认为孟子的政治主张是一种朴素的民主。但其实,孟子并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君主制,甚至没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本身,而是在道德上对专制的君主提出了严格的个人素养方面的要求,是一种开明专制制度。而须知开明专制再开明,也仍然是专制而非民主。

这种对专制制度的维护最明显的体现在孟子对等级制度的推崇上。孟子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宣扬君臣上下的等级思想,认为“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尽心上》)。为维护社会等级制度,孟子特别强调礼义的作用,提出“无礼义则上下乱”(《尽心下》)。同时,孟子更是认为社会上的人尊卑贵贱地位不同是必然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滕文公上》),很显然,在孟子看来,劳心者与劳力者之间是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天然存在,不容置疑的。

关于民本思想与集权主张二者之间的联系,孟子在《离娄上》中自己有一个回答,即“人有恒言,皆日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所以说,孟子对民的强调,在于要求国君重视民众的作用,在经济保证国家财政来源,在政治上争取人民拥护,巩固君权,而不是让民主参与到国家治理中来。这种民本主张实际上最终目的是为巩固君主专制政体,是以君主专制思想为主,民本思想为辅的君主政体。

二、在孟子的政治构想中,政治和道德是分不开的

行仁政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居于最高的范畴,而从“仁政”二字就能看到孟子混道德与政治为一谈的政治思维。“仁”本来一种道德范畴,孔子讲“仁者爱人”,将“仁”与“政”合二为一是孟子政治思想中一个非常大的特点。

孟子在其政治思想中对道德的强调,主要还是针对君主本人。因为,一方面,在传统社会中,君主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典范,他们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貌,正所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僵也”(《滕文公上》)。所以说统治者端正自己的态度,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具备良好的作风,天下的百姓也就会仿效,国家也就会安定和谐太平。另一方面,民心向背对于君主废立、国家存亡意义匪浅,而君主具有良好的品德是赢得民心的关键,正所谓“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君正而国定矣”(《离娄上》)。相反,统治者若不端正自己、不行正道,就难于服众,更难于治众。除了君主需要修身树德、率先垂范以外,孟子还对为官者也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认为“莫若贵德而尊土,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公孙丑上》)。孟子提出贤能之臣事君,就是引领劝导志于仁、仁政,即“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己”(《告子下》)等等。

孟子政治思想的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社会家国相通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古人惯以忠、孝并提,君、父并举,认为国事是家事的扩大。因此,国君相当于国家这个大家庭的父亲,必须以德服人。孟子在列举古代圣王治理天下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时,总结道:“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在这里,孟子高度概括了治理国家所必须具备的人伦之道,即以父子血缘亲情为基础,向外辐射的五种人伦宗法政治制度。

其实,将政治与道德密切相连是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古典政治思想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孟子所提出的德,是以性善为基础的“仁”、“义”、“礼”、“智”的“四端”,是为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设定的。而西方先哲譬如柏拉图,也主张德治,但这种德是苏格拉底提出的“知识即美德”的一种延伸,强调“必须为智慧而求知识,以知识和智慧服众和治理国家。但是道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来说,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政治领域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将政治与道德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一大亮点。

三、在孟子的政治构想中,政治与教化是分不开的

教育思想在孟子的政治思想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直接指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尽心上》)”,也就是说政治是教化的手段,教化才是政治的目的,教化比政治更为根本。其实任何一种政治制度或任何一个政府都不可能与教育相脱离,这二者是一体的两面,而且应该是内在一致的。

西方政治学家在谈论政治的过程中也没有忘却教育问题。共和主义把教育当成是实现理想国家的必要手段。例如柏拉图希望通过教育对国家进行阶层划分,培养哲学王,建立一个等级秩序分明的国家,理想国家是由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三个阶层各司其职构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国家需要的人就是教育的职责所在。古典自由主义则希望通过教育为理想国家培养理性公民。例如洛克、卢梭在诠释契约国家的时候提出了通过教育为这个理想国家培养理性的公民的思想。而现代自由主义者则将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作为实现社会正义的一种途径。在公共学校普遍建立的时代,政治哲学家们非常关心如何配置教育资源,才能保证社会的正义与理想国家的实现。例如,罗尔斯指出儿童教育影响着国家的民主政治。最后,批判政治哲学认为批判现实就要批判教育。思想家们在逻辑上也承认教育是实现政治统治的手段,所以教育也是重要的批判和揭露的对象。“后现代主义理论是一种反抗的政治学,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哲学家,重要的东西不是证明什么,而是反对什么,不是提出某种政治主张,而是批判某种政治主张,不是追求某种伟大理想,而是拒绝所有的伟大理想。”而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批判和揭露了教育作为国家再生产、经济再生产和文化再生产的手段所具有的功能。因此,这些反抗的政治哲学一直在进行各种各样的批判,他们以批判的方式证明自己的存在。

总的来看,无论哪一种理论均承认教育是国家运行、实现理想国家的重要的手段,只是在处理教育与国家发展关系时的关注的重点不同。

而孟子政治思想中的教育理念最独特之处,就在于这种教化是指在德主圣君的统治下通过政治实践去实现每个人的固有德性和人格,让每个人都能求得内心本存的善。具体地讲,君主满足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并不是政治的惟一目的,而是初级目标,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政治实践去实现每个人的固有德性和人格。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教化不是用强制手段和愚民伎俩使民众成为降服在君主之下的奴役对象;相反,君主是首先必须是先受教育的,他首先要做到修身,进而才能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后君主通过筛选经过良好教育且具备高尚德性的人进入朝堂,辅佐君主在满足臣民基本生存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实现生命中应有的超然之善。

孟子对于政治教化功能的强调,与性善论这一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是密不可分的。善恶本身就是一个道德问题,所以从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起就隐含着对法律理念的排斥。

总之,在探讨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不应先人为主的将西方政治制度、政治文明作为标准模式,而应以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的德行文明萃取西方政治文明的精髓,把挖掘优秀传统政治思想和发展现实政治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在充分挖掘以孟子政治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符合人性的部分,从中获得启示来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2]姚大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仁政教化孟子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孟子说仁德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
《论人民民主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