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角色定位
2018-10-15王学兵伊忠莎
王学兵 伊忠莎
摘要:五年一贯制制大专学生呈现出的特点,造成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角色定位的特殊性,文章在对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对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进行探讨。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大专;特点;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特点分析
(一)年龄偏小,抗挫折能力弱,逆反心理强,管理难度大
年龄在16-20岁之间,其身心发展只相当于高中阶段学生水平。然而,所经历的并不是高中阶段的规则训练,依赖性较强,往往较长时间都难以适应学校、团体生活;缺乏社会知识背景和社会阅历,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听不见反对意见,心理较脆弱,进入一个全新校园环境后,面临一系列矛盾,比如散漫与严格管理,有限收人与盲目相比,学习任务重与文化基础差等之间的冲突,从而自卑、迷惘,气傻。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五年制大专的后两年学习或与年长4-7岁的本科生处在同意环境学习,或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因此一部分学生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从而失望,不思进取;另一部分则会收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本科生或者职业人身份规范自己,积极进取。
(二)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不强,态度不端正
对于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将来怎样求发展,能干什么工作,应干什么工作,没有清楚的认识,更不会努力规划自己的人生。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极度淡薄,学习上得过且过,应付了事。面对大学教材,诸如大学数学类课程,建立在高中文化基础上,难度更大,而他们未经历高考升學压力的严格训练,从而导致良好学习方法未形成,未适应大专的教学方法与特点,考试挂科现象较为突出。
(三)心理不成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多数来自低收入家庭或者离异家庭,他们收金钱或家庭的影响,追求短时间的满足于攀比,或沉迷于网络,或缺乏是非观念等,旷课现象极为严重。假以十日,若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自控能力和时间管理观念淡薄,综合素质差
因其入学起点低,一般年龄偏小,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断乳期”,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不会管理自己时间并且自控能力弱等问题。
诚然,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除上述一些不利特点外,也有一些有利特点。首先,他们年龄偏小,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对社会的了解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具备很强的可塑和可变性,只要能抓住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引导,其可塑性高的优势仍然容易发挥出来。其次,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处于生理发育期,往往对某些异性表现出好感,为了得到肯定与关注,他们会想办法完善自己,这就为塑造他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的上进心和好奇心容易被激发出来,也为引导和塑造他们良好的习惯做好了准备,他们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辅导员(班主任)只要好好引导,他们的进步会很明显。
二、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角色定位
(一)是学生思想政治导师
担任起一般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充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息源和传播者。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和启迪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和良好的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辅导员的常规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涉及面广,包括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辅导员应该充分发挥协调和管理班级能力,创新工作方式,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进而逐渐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通过制定班风班规和组建班委会加强学生生活学习的规范管理。与此同时,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还应该做好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包括班级卫生和宿舍卫生的评比,班级团学活动的参加以及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等。
(三)是学生心理医生和学生人际交往协调者
五年一贯制大专处在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与此同时,他们承载了家庭和社会的过高期望值,容易导致过多的心理问题,因此,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应承担起学生心理辅导的重任。另外,者类学生由于年龄偏小,社会阅历较浅,酗酒加上容易冲动等原因,会发生争执甚至打架斗殴现象,这时辅导员就应该发挥好沟通、协调的作用,引导学生化解冲突,并对其进行警示教育,把学生矛盾扼杀在摇篮中,避免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发生。
(四)是学生择业就业的参谋者
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大部分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由于父母文化的限制,不能及时的关注和帮助规划其孩子和人生,然而,对学生自己而言,人生和事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辅导员应该承担起帮助学生规划其人生和事业的职责,发挥知识营养调配师的作用。
(五)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还应该承担起完善和反思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培养模式的职责
辅导员工作不只是一个知识应用的职业,更是一个知识累积的职业,五年一贯制大专辅导员应就班级管理所经历的各种事件,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做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辅导员工作的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1]杨延红,左红梅.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四个中心[J].江苏高教,2012(01).
[2]雷雨泰.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探析[J].河南教育(中旬),2011(04).
[3]程梅.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