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合唱训练
2018-10-15姚娜
姚娜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合唱训练的实际意义,以及从八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浸透合唱的训练,使学生以渐进的方式慢慢培养良好的合唱习惯,提高音乐素养,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合唱艺术真正的为普通学生服务,真正的为音乐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培养合唱习惯;气息与共鸣;和声意识;音色的平衡
在各种艺术门类百花齐放的今天,音乐课已经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音乐课的存在已不仅仅是用“陶冶情操”来概括。在当代中小学生音乐教育中,合唱艺术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和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以操作方便,工具简便,效果明显等性价比高的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合唱是一种高雅的音乐艺术表演形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种极为重要而富有成效且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手段,是培养学生们喜爱音乐和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激发孩子们乐观向上,丰富形象思维能力并促进智商和情商发展的重要途径。合唱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牢固的集体主义观念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理有着重要作用。合唱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当前的音乐教材中可以看出教材编写专家非常注重二声部实践,并对多声部节奏的练习提出了很多要求。
一、为什么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合唱训练
由于合唱在中小學中的广泛影响,日常的学校文体活动开展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合唱比赛与表演。由于时间周期的特殊性,合唱团体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与训练中。优秀的合唱人才应该是从学生群体中来,还要回到学生群体中去。既要培养好的合唱成员,也应该使合唱成为真正的普惠艺术,让其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发挥真正的育人作用。所以,合唱学习和训练不仅仅为舞台表演服务,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去接受这门艺术的滋养,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二、如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合唱训练
(一)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对合唱的兴趣
由于通俗音乐流行音乐对青少年音乐审美的冲击,学生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大一部分的现状就是对合唱音乐并不熟悉。我们要用方法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音乐教育学家卡巴列夫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现今的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有许多合唱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有不少流传久远的优秀的儿童合唱歌曲,深受学生喜爱。在音乐课上给学生播放这些优秀合唱作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还可以播放优秀的经典的合唱团声乐作品和表演视频(最好是浅显的,易懂的,旋律动听的作品)。通过这些课堂活动,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全新的认识,培养兴趣,产生学习合唱的欲望。小学阶段可以选一些充满意趣的作品。如《卖报歌》《铃儿响叮当》《放风筝》,初高中阶段可以增加难度甚至可以接触无伴奏合唱,《阿拉木汗》《赶牲灵》等。总之,选曲要扬长避短,从学生实际出发,既可以实现合唱教学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了解合唱歌曲与齐唱歌曲的区别,丰富歌曲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功能和独特韵味。
(二)培养合唱的习惯
合唱习惯影响着行为习惯。一个好的合唱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能单靠嘴巴来讲那些枯燥乏味的语言要求,而是融入到平时的工作中。不管是科学发声,还是舞台表演,注意协同能力,意志品质的品质,都是从长久习惯培养出来的。
(三)气息和共鸣在歌唱课上的训练与渗透
中学音乐课有歌唱课与欣赏课。在歌唱课中,教材对学生的发声练习都有一定的要求,这需要在歌曲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正确的姿势,口型,调整呼吸,找到打开的状态,明白什么是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范唱,通过钢琴伴奏带着学生经常性的练习。集体练习气息支撑时,为了避免枯燥,活跃课堂气氛,可以请学生自带塑胶气球,练习音阶时,请学生集体根据音阶的节奏吹气球,体会歌唱时腰腹力量的运用,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四)音色的平衡训练
我们在整体训练的同时,对各声部要单独提出要求,特别是音量,音色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合唱的平衡。训练初期,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在日常音乐课的歌曲教学中强调音色的质量平衡,音量的平衡,把握声部交替的灵活能力,对于声部之间主导与陪衬,红花与绿叶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与实践,随着学生水平的不断提高,应使他们具备自我评价声音效果的能力,练就一双音乐的耳朵,不仅会听自己的声音,还能分析别人的声音,进而提高对整体音色的感受性。这将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程,需要在平常课堂教学中点滴渗透。
(五)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和声意识
和声意识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有很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合唱训练中,分声部演唱是学生必备的技能,一个对和声非常敏感的合唱团体在驾驭作品时会更加得心应手。这就需要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渗透相关能力的培养。在歌唱课上,如果是单声部歌曲,在练声时可将学生分组分声部模唱,如两声部甚至四声部,教师可通过讲解基础和声关系和钢琴弹奏和声连接使学生直观感受和声效果和理解领悟和声关系,进而掌握并达到可以表现演绎的程度,通过多听多唱,提高合唱的理论知识与心理技能。在欣赏课上,对于音乐的旋律不仅仅在于听,也应该适当唱一唱。为了欣赏旋律更加立体,教师可以配一些简单的和声用钢琴演奏给学生聆听,音乐是一种立体艺术,用多种直观的手段让学生多听多看多唱多体验,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和声与合唱能力。
(六)节奏练习
节奏练习不仅促进合唱队员敏锐的反应能力,培养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是增强学生音乐记忆力,提高歌唱水平和发展演唱技能的基础。所以,对学生坚持进行循序渐进的节奏练习,是合唱训练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唱谱时带学生通过唱奏学习和体验基本的节奏型,并从单声部节奏练习逐渐过渡到双声部甚至多声部节奏的练习,练习的方式除了哼唱和拍手之外,可加入更多的体态律动,比如双声部的节奏中,一声部采用拍腿的方式,二声部则用跺脚。另外,当学习教材上的歌曲时,教师可以编配为歌曲伴奏的节奏型,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为歌曲进行伴奏,如此一来,避免了节奏学习的枯燥,也无形中加强了学生驾驭节奏型的能力。
(七)吐字咬字训练
吐字咬字除了音乐内涵与意义的表达和表现,对合唱的音色也有很大的影响。在日常教学中,特别是歌唱课上,朗读歌词是非常必要的环节。这里不仅体现着学生的语言素质,更考验学生的语文功底。另外可以按照歌曲节奏朗读,增加歌词的多重体验。最后可以快读,锻炼学生的口齿反应和灵活度。
(八)指挥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合唱的指挥手势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好的效果。在歌唱教学中,如果指挥手势运用得当,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了看指挥手势,能看懂指挥手势,能够领略到指挥老师的意图,是非常重要的音乐素质。在合唱中,指挥的手势传递着音乐的情感。指示歌唱时需要运用的技巧。手势巧妙地创造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气氛,微妙的沟通着无以言说的情感。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不管在学生聆听还是演唱时,教师不宜用语言去切断学生的审美,应学会用手势语来启发和沟通。适时适当的手势语言丰富了教师的课堂语言,补充了音乐中语言不能表达的内容,更利于师生之间的链接,利于课堂音乐学习。
三、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合唱训练的深远意义
目前在很多城市特别是发达城市,随着音乐教研的不断发展,合唱艺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多声部音乐在课堂上的比重也因为学生合唱能力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未来的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的美育效果将越来越明显,如果教师经过了切切实实的教研和教学,学生在学校里在课堂上积累了大量多声部音乐的实践经验,将在他们进入大学,走入社会后,产生深远的影响。之后接触任何艺术种类,他们都将拥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视野,更加全面的认识,更大的格局,理解能力更强,判断更精确。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行。
四、结语
总之,在我们的音乐教师的工作中,我们要担负起非常重要的责任,不断的学习和改进更新教育理念,多方面的学习和深入音乐教育和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从工作中的一点一滴去发现一切可以帮助学生的可能,在普通的音乐教学课堂上去发现我们工作的重要意义,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可能,帮助他们提高音乐的各项能力,综合素质,不错过每一个提高他们的机会。在最普通的课堂上,在最普通的学生身上找到亮點,在最日常的教学中去实施音乐教育的意义。音乐可以登大雅之堂,但更重要的是它对普通学生的影响。合唱是非常好的方式,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去多多学习它,并将其渗透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当中去。此举,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1]陈巧姑.童声合唱辅导与指挥[M].金盾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