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探究
2018-10-15黄步庭
黄步庭
【摘要】本文基于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国内外小组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与实务,通过开展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工作,总结出适合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旨在推进小组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成长、管理、教育过程中的融入进程,促进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建设民航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关键词】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
一、小组社会工作
小组工作是以小组的形式来提供协助,完成任务的广泛的专业实践。小组工作由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工师将团体治疗的技巧运用到互相依赖的一群人中,帮助他们达到个人取向、人际取向等共同的目标。
众多小组类型中,治疗小组较为常见,主要包括成长性小组、治疗性小组、支持性小组、社会行动小组、自助性小组等五种(陈心洁,2015)。其中,成长性小组较为适合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中开展。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成长小组是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通过组员间的互助,使他们从思想、情感及行为等多方面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成长。成长小组的目的是帮助组员发掘自身内在的潜能,促进他们在态度、情绪和行为等方面得到改善和成长。根据学生特质和功能的不同,成长小组也可细分为减压小组、人际沟通小组等多种主题形式。
二、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飞行员心理特点
飞行是高危、高压行业:徐虹,平昭对某航空公司飞行员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民航飞行员中,入睡困难、需要更多休息时间、夜间易醒、身体疲劳、兴趣减退、焦虑等方面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0.45%、82.9%、76.57%、60.4%、87.39%、74.77%。
(二)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特点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下文简称飞行大学生)具备普通大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又因他们在日常理论学习与飞行训练中因职业的特点,生理和心理会产生特殊要求,飞行大学生较普通大学生在心理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群体的同质性较高;二是职业的特殊要求带来的不适应感较强;三是人际交往的局限性引发的阶段性心理冲突较明显。
三、小组社会工作理论
昂斯特-恩格尔克将社会工作理论分为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工作实践理论和社会工作外延理论。 (一)社会工作基础理论 裴斯塔洛齐教育学的基本观点:裴斯塔洛齐的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要顺从人的天性,教育可以实现助人自助。
诺尔:“教育关系纽带”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和客观世界以同等程度连接在一起。教育者处于客观世界和被教育者之间,既要向被教育者传递客观世界所要求的价值观、知识,又要考虑被教育者的状态及需求,而不能过度偏颇任何一方(张威,2013)。
替尔施:一是要从预防的角度防止大学生群体出现危机;二是社会工作者要学会反思,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务技能以及社会工作需要的素质。
(二)社会工作实践理论
1.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个体发展模型:个体处在一系列系统中,个体与系统相互作用,系统影响着个体发展。最里层为微观系统,该系统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大学生而言,学校是除家庭以外对其影响最大的微观系统(张威,2013)。
2.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反映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方式和行为之间受到直接或间接影响。行为与环境交互作用,观察和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3.小组动力学理论
勒温:小组动力学关注小组的形成、维持、发展,小组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小組内部的人际关系,小组的内在动力,小组间的冲突,小组行为及领导方式等。勒温认为:小组是一个整体,应该把小组的每个部分放在整体中进行研究。
(三)发展心理学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的需求主要可以分为五种,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求逐渐增强,在满足最高需求的同时,压力也会随之而来。如何化压力为动力,这是最终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关键因素(李倩,2012)。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人的生命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阶段任务。其中,大学生具有成年早期与青少年期的综合特点:即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亲密感对孤独感。他们经过引导与教育可以成就自我能力并学会与人交往和爱。
四、小组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社会工作过程常被分为五个阶段:小组筹备期、小组初期、小组中期、小组后期、小组结束期。
(一)小组筹备期
小组筹备期即小组准备期,包括以下主要任务:一是招募组员;二是确定工作目标与计划;三是协调资源;四是确定小组规模、时间、场地等要素;五是做好相关告知。
关于招募组员:小组活动根据小组形成性质的不同,常有两种招募组员的方式。一是事先具有明确的小组主题和任务,根据主题,招募、遴选组员。二是现招募组员,根据他们的需求,确定主题。由于飞行大学生的同质性较高,两者均可以采用。
关于小组规模:目前,相关领域认为小组规模是3-50人。比如,4人适合休闲娱乐、5人适合讨论,8人容易完成任务,25人以内可以进行活动性、辅导性或教育性小组,人数越多,小组的亲密性就会降低。根据笔者相关经验,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小组工作规模在6-12人为宜,规模适中,组员间较为亲密,任务达成度好。
关于小组开展时间:小组一般开展4-8次活动为宜。
(二)小组初期
小组初期的主要任务:一是组员间相互认识;二是澄清小组的期望与目标;三是制定小组契约;四是活跃小组氛围。
关于组员间相互认识:首先,社工和工作人员要提前熟知每位组员的基本情况。在小组伊始,要尽快掌握组员的基本特征,便于小组活动中对组员的关心与引导。可以采用热身游戏和自我介绍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促进组员间相互认识,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
关于澄清小组的期望与目标:第一次活动,社工应该解读小组目标,使组员就此达成共识。对于少数无法达成共识或是对活动排斥感较强的组员,可以由协助人员进行一对一了解,对于确实不想参加小组活动的组员,应尊重个人决定。
关于制定小组契约:在制定小组契约前,一般由组员推举出一名小组长,小组契约、小组名称、小组口号均可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完成。契约制定过程中,应充分尊重组员的意见与建议。对于一些组员没有想到,但可能影响小组开展的契约,社工应主动引导。契约应写在纸上,制定完成后、第二次活动以及小组秩序受到影响时,应邀请组员朗读小组契约,确保小组秩序正常。
(三)小组中期
小组中期的主要任务:一是处理抗拒行为;二是协调和处理冲突;三是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四是中期评估;五是调整方案与进程。
关于处理抗拒行为和冲突:在常规小组工作中,小组中期阶段组员间关系亲密,对小组的认同感较强,权力竞争,出现有攻击性的组员或沉默的组员等问题。组员的抗拒行为一般都源于童年时期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需求,他们渴望被关注。也有一些组员表现为沉默,或是表达受困,或是成为代罪羊,这些组员需要社工及时去引导。由于飞行大学生采用准军事化管理,小组过程中,冲突和抗拒相对较少出现,应更多关注沉默或表达受困的组员,多鼓励,让他们多开口,必要时辅以个案工作。
关于中期评估:中期评估一般在小组活动中期进行,主要针对小组开展过程中组员对自己的评价、组员的参与度、组员间的关系、组员对社工、工作人员及小组活动的意见与建议。社工应分析中期评估情况,及时调整小组工作方案与进程,改变工作方式与方法,重点关于一些组员。
(四)小组后期
小组后期也称为小组成熟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二是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三是协助组员将认知转变为行为;四是协助组员解决问题。
关于协助组员解决问题:在小组后期,不同组员对于小组目标的完成度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理解力与行动力的组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不同组员所处的微观系统、中观系统也不尽相同。这时,社工需要针对离目标差距较大的组员,开展个案辅导,帮助其改善个体、微观、中观系统中制约其进步的因素,促进组员目标的实现。
(五)小组结束期
小组结束期的任务:一是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二是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三是进行结果评估分析总结小组工作;四是根据情况跟进服务。
关于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组员后期的情绪是矛盾的,社工应事先告知组员小组的结束日期。小组结束期应鼓励组员分享小组收获与欢乐,最后一次活动可以播放前面活动图片影音资料,辅以愉快的游戏,缓解离别情绪。社工可以针对每位组员的特点,制作明信片寄语,这不仅可以缓解离别感伤,也可以增进社工与组员的感情。
关于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社工应根据每位组员小组目标完成情况,制定部分组员的行为保持计划,将小组中所学推广应用到现实学习生活中,巩固小组成效。对于个别组员,应继续开展个案辅导,必要时进行转介。
关于进行结果评估分析总结小组工作:经历了小组工作的所有阶段,大多数组员应该有所收获,社工需要进行结果评估。结果评估可以是前后侧对比,可以是访谈、可以是观察、可以是问卷等形式。通過结果评估,总结本次小组工作的成绩与成果,分析不足,形成总结报告,便于社工实务发展,也便于同行分享与借鉴。
五、结语
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行为规范,同质性高,接受能力强,这与其他群体不同。社工针对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开展小组工作目标达成度高,成效显著。
本文研习总结出适合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旨在推进小组社会工作在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成长、管理、教育过程中的融入进程,促进飞行技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建设民航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心洁.小组工作的理论与实务——附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
[2]徐虹,平昭.某航空公司民航飞行员的心理健康状况[J].职业与健康,2013,8:906-908.
[3]解根怀.圆梦蓝天[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2.277-292.
[4]张威.社会工作理论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2013.
[5]张威.社会工作基础理论探究——一个学科构建的新视角[M]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九辑,2012.
[6]张威.社会工作咨询(未发表自编教学讲义),2013b.
[7]关冬生,关淑凡,石军.青少年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第3期.
[8]闫磊.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一生态系统理论下的维度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1期.
[9]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10]刘梦.小组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1]李倩.马斯洛需要层次论在儿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运用[C] .2012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桂林:中华护理学会,2012.
[12]赵芳.小组社会工作: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3]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