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2018-10-15朱浩松
朱浩松
【摘要】工匠精神是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培养任务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任。高职院校是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最切合的场所,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了良好沃土。本文结合高职院校特点,分析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时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与十九大报告中“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相得益彰。高等职业院校正是肩负着质量强国基础的工匠精神培育支柱环节。
一、高等职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契合点
高等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一般的高职院校其定位为培养高等应用型专业人才,实训是其人才培养的关键。“工匠精神”则是崇尚劳动,立足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倡导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一种精神,该精神是一种耐得住寂寞,经得住钻研,在实践中既传承又创新的一种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输出了大量人才,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杨进曾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职业院校正在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职业院校每年输送近1000万名技术人才,占新增就业人口的60%,举办培训达上亿人次,大面积提高了劳动者素质。”由此可以看出,职业院校为我国成为制造大国贡献了力量,而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正需要“工匠精神”,为质量强国培养人才,因此本质上高职院校与“工匠精神”的价值导向是一致的,两者契合点成为培育路径的钥匙。
习近平总书记说,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制造大国工匠,弘扬“工匠精神”,迫切需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
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工匠精神”是“德艺双磬”,不只是偏向技艺,职业素质养成有时甚为重要。我们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不可停留在简单的理论模型中,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探析培育路径。
(一)打通中职到高职的升学通道
我国老百姓还对职业教育停留在中职的印象中,而中职在社会的认知度上有欠缺,跟普高的差距大,我们可以探索中职到高职的升学通道,倡导职业教育的特点,比如说中职学生在参加技能大赛等方面突出的话,进行高职升学考试中加分或者直接面试考核制的办法升人大学。这样就鼓励了中职学生继续将自己的基础学工技能到高职阶段提升。比如云南省就在高职专业专升本考试中推行了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专科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免试,只进行面试考核进行升学。此项对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工匠精神培育可以提供人才资源和高层次工匠人才培养提供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这样可以形成中职一高职一高职研究生的体系教育。
(二)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我们应当将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文化之中,在无形之中去影响学生,去激励学生,去引导学生。
一是在校训等文化细节上做文章。校训是一所学校文化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它能够将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及工匠精神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向同学们传达其精神内涵。如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院训“志远学高,德厚技强”;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植根电力,与光明同行”等,这些既是专业要求、也是道德要求,不仅突出办学理念,更融入了“工匠精神”。
二是树立榜样,在新生开学时,就进行一些学院文化的学习,并通过一些优秀学生事迹的介绍,让学生入学就树立理想信念。同时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劳模或者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指导,开展讲座,与同学分享工作经历,宣传企业文化。比如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在新生始业教育中坚持开展双证书制度讲座、职业技能教育、学院荣誉墙表彰、各系开展优秀学长返校座谈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模块,形成榜样力量,推动工匠精神的萌芽在学生中扎根。
三是建精品活动,校企合作,赛中品“工匠精神”。比如,在培育工匠精神中,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多次开展秘书技能大赛,模拟招聘大赛,会计技能大赛、物联网技能大赛,信息安全技能大赛等,坚持以赛代练,在干中学,承办大学生广告艺术节,通过教师的指导,团队的合作,在比赛过程中培养耐心,千锤百炼,因此,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可以与学校,企业进行合作,每年开展一次大型技能大賽活动,如“工匠精神文化节”、“旅游文化节”等,通过开展行业专家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等系列活动,在校园内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
(三)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发挥高校共青团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引领作用,将“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共青团不仅是党的坚强后备军,更是高校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的强大组织,所谓党有号召,团有行动,自“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中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时,高职院校共青团组织就应承担起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而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是要从以往的多而杂到少而精的精品活动进行转变,更需要营造一种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学生认同大国工匠精神,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第二课堂成绩单是共青团工作的关键抓手,也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情况增加宣传培育“工匠精神”的特色项目和课程模块,实现高职院校线上线下共同培育“工匠精神”。学生线上上传每日或每周工作心得,在自我总结和反省中不断进步,精益求精;线下企业同样对每个同学打分,并且客观公正地给出评语,更好地鼓励指导同学。
(四)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创品牌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我国宝贵的财富,高职院校有这一项特殊职能和责任,同时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有效的为“工匠精神”提供了养分。本文认为培育工匠精神的路径可以单独开展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让非遗传承人成立工作室,创精品课程创品牌,使学生慢慢了解工匠的特点,慢慢热爱工匠的手艺。如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艺美术刺绣大师毕跃英工作室、廖力耕工作室、李金福银器工作坊。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索听煜认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校园活动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相结合,已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改革创新活动,截止目前,已涉及六个类别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分别是甲马纸、刺绣、扎染、木雕、剪纸和东巴画,每个类别邀请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承人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传承教学,教学结束后举办教学成果展,展品丰富,富有创新力和表现力,体现了较好的实训教学效果,在社会、学校和学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对学院专业建设、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另一方面,基于非遗传承人工作室的模式,可以结合国家推行的现代学徒制,扩大行业覆盖面,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扩宽“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子。
三、“辅导员+工匠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素质
“专业、敬业、耐心、爱心、细心”是我国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辅导员是站在教育学生的最基层、最前沿,对学生最了解,也最能取得学生信任。辅导员自身具有工匠精神的特质,以“辅导员+工匠精神”将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纳入职业素质的全过程。职教领域同样肩负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工匠精神”的培育不仅仅只是技艺,更多的首要任务是价值观的培育,辅导员应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贯穿于学生大学生涯的始终。
四、结语
中国制造离不开“工匠精神”,中国创造,同样离不开“工匠精神”。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重任,探析高职院校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有益于推动学生对高职教育的再认识,赢得社会的信任,从而为我国变成质量强国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教育部2010-07-2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moe_95 8/2015 08/t20150817_2005 83.html教育部2015-07-29:關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2).
[4]陈燕.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院校辅导员优秀特质培养研究[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5]张铮.当代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6]张子睿,樊凯.工匠精神与工匠精神养成引论[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05).
[7]索昕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境下的艺术设计实训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