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政党协商的优化和完善
2018-10-15李雪莲
李雪莲
【摘要】网络政治已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政党协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研究网络环境下政党协商的方式和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进程。
【关键词】网络环境;政党协商;途径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全面应用,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传播载体,逐渐渗透到政治行为过程。网络政治作为一种新方式、新途径,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在这新的社会形势下,扩大政治参与,疏通和开拓正常的、合法的、多样的、宽阔的政治参与渠道,成为现代社会政党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提高协商实效,努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也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探索网络环境下政党协商的优化和完善,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网络协商的优势
(一)协商主体地位平等
在传统协商渠道中,参与主体积极性不足。在政党协商实践中,协商双方权力实际并不对等,并且双方所拥有的协商能力、协商资源、协商机会也不对等,相对于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协商中一直处于较强地位。常有执政党不要协商、不懂协商,而参政党不敢协商、不会协商现象的出现。
互联网的兴起为共产党和参政党的对等协商提供了方式和平台。事实上,政党组织的层级化已经不能适用网络时代的发展需要。网络本身去权威和中心化的特点,使得参政党拥有更加自由的话语权。
(二)协商中的舆论监督作用
网络可以弥补在现实协商制度中缺乏对掌控协商制度者的监督的缺陷。由于历史的原因,民主党派对大胆发声心存犹疑,不敢提出与中国共产党意见相反的看法,怕惹麻烦。即便迫于形势必须提意见也是避重就轻,不敢跟踪协商结果的落实。
而网络是一个舆论场地,在这个场所中,谁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成为掌控舆论的主人翁。网络协商可以使协商过程透明,民主党派成员在网络中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诉求,政治参与活动的相对开放降低了参政党的参与风险。
(三)网络协商的便利性
网络为政党协商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民主党派不受时空限制,只需身处网络环境中,动动鼠标便可以完成繁琐费力的调查、建言等活动,使政党协商高效而直接。各党派成员可在线交流,实时发布信息,还可以综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反映现实问题,提高政治参与效能。
二、网络环境下政党协商的方式和途径
(一)构建参与型网络政治平台,建立高效网络参政保障制度
从执政党角度来说,需要开辟现代媒体空间。在国内的热门门户网站上,搭建优质信息交流平台,提升参政党的信息知情权,并确保政党沟通常态化。如开设微博和微信设置讨论议题,组织参政党成员进行讨论。遇到重大决策性问题时,可以开展网络征询听证,充分听取参政党的意见建议,最大限度的在网络上体现政党制度对协商信息的包容性。
为保证文明有序的网络议政环境,执政党领导需带头进行平台建设:确定平台栏目、研究协商主题,检查解决问题。要建立量化考核机制,建立完善制度化管理办法,建立定期检查、考核、通报、表彰制度,及时、准确地发布信息。在制度上确保公共平台在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加强与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运用社会网络力量
鉴于互联网在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主体的参政党,应主动出击,有效利用网络有策略有计划地引导网民理性思考。参政党秉持的“兼容并包”的民主精神,能以更平等、更尊重的心态面对网络民意,最大限度的将网民的政治诉求搜集起来。具体来说,政协、各民主党派可以将每年的协商计划、调研主题、视察安排等放在网络平台上,邀请网络意见领袖和专家参与评论等,对政策性、宏观性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增强参政党议政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广泛性。比如山东省政协在专题协商中开展的网络议政,引起网友广泛关注,点击量380万次、跟帖275篇、提出建议500余条。并且进行远程视频协商,为港澳委员和海外工作顾问参与协商搭建平台。这种方式有效的收集了民意,可为参政党所借鉴。
三、加强参政党建设,促进网络协商民主的发展和完善
网络协商是把双刃剑,运用的好,可以维护政治稳定,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平台,运用的不好,也会影响政党的和谐建设,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放大器。因此,网络环境下参政党尤其要加强自身建设,具体来说:
(一)增强网络参政意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
正确把握政治方向,迅速判断政治形势,是对政党素质的基本要求。信息全球化对政党组织产生了强烈冲击,政党的意识形态影响力大大弱化。面对诸如此类的挑战,参政党应适时改革,积极应对。参政党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协商民主对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推进作用,准确认识和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网络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进展,紧跟时代步伐,牢固树立信息化观念,努力提高网络参政的认识水平,参与程度和决策能力。
(二)加强现代组织建设,实现组织沟通信息化
面对网络媒体的介入,参政党过去的组织沟通和信息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成员参与的需要。因此,参政党要加强现代组织建设,特别是组织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完善党内数字信息平台,加强组织沟通,畅通利益表达渠道,让党内成员广泛地分享和运用数字信息,快速、常态化地将成员任务有效连成一体。去年民主党派在打造网络阵地尤其是移动终端平台方面有了突破性进展:民盟、农工党、致公党中央等分别开通微信公众号,民进中央建立了手机新闻客户端,运用这些信息推送平台,第一时间将重要精神、信息报道等发送到成员“手中”。“中国民主同盟”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6400余人,编发各类文章100余篇;“中国农工党”微信公众号开通一年多来,已编发200多期、上千条图文信息;“中国致公”微信公众号内有要闻、知识堂、致公说事等栏目,关注人数超过4000人、每天至少千人次点阅。这种新技术革命方式有效而直接,可逐步推广到地方参政党组织。其次要注重网络人才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吸收和发展政治素养高、网络表达能力突出的专门人才,以灵活应对网络突发事件;挖掘现有党派成员的潜力,加强对成员的网络技术培训,使成员有能力参与到网络溝通中。三是要合理整合资源,可以和其他民主党派之间进行信息共享,联合力量建言献策,提升理论水平。
(三)构建信息处理机制,形成务实的网络参政保障制度
参政党在疏通网络民主渠道时,应注意建立信息处理机制,使信息从收集到处理反馈每一个环节都程序化、制度化、常态化。参政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在渠道建设方面有所侧重,鼓励组织成员畅所欲言,以便于了解更为全面的真实情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方面,使网络沟通常态化。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工具,掌握政府动态,了解人民关注,形成翔实可靠的数据信息,并通过自身优势,努力影响执政党决策。另一方面,使网络互动人员常态化。参政党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主动争取科研单位和大中专院校的智力支持,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使参政机制立意高远,格局开阔。此外,专门打造一支信息员队伍,负责网络渠道建设,及时反映社情民意,为专家智库提供信息保障。
总之,网络渠道的政党协商既能推动执政党执政方式的改善,又可以发挥参政党成员沟通桥梁、意见疏导的作用。参政党应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和执政党一起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