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文汉:斑斓幻境

2018-10-15斯琪范绥绥

摄影之友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测光手法颜色

斯琪 范绥绥

台湾摄影师林文汉,用二次曝光的手法将不同时空的街头重叠融合在16:9的宽画幅照片中,幻境一般的浓烈色彩背后,是他追求“不期而遇”的摄影哲学。

当21岁的林文汉看到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的《美国人》时,他惊讶于街头摄影竟能如此真实地展现出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种族之间的冲突。而这种透过特殊的角度、构图来挑动人们情感的拍摄手法,也深深地吸引着他。奔赴美国学习摄影6年之后,他却并未如愿走上专业摄影师之路,而是成为了一名图形设计师,但他对摄影的热情和尝试并未停止。2014年,林文汉开始了《寂韵·暗影》系列的创作,直至今日,这个长期摄影项目还在进行。他用一台哈苏Xpan和Kodak Potra 400彩色胶片,将他最熟悉的亚利桑那的街头以二次曝光的手法呈现在16:9的宽幅画面当中。浓烈的色彩和不同时空的碎片共同组成了一个个独特的视觉故事——如真似幻的街头,你我仿如置身梦境。

Fly to a Place No One Know My Name《飞到一个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的地方》

林文汉

生于中国台湾,现定居美国亚利桑那州。受摄影师罗伯特·弗兰克启发,他移居美国西南部学习摄影,其作品曾在许多国际比赛中获奖并展出。

我拍《树林的绿色幻影》时,绿色的部分其实是一片背光的玻璃,而深色的树影映在上面,测光时,我以最亮的部分当正常曝光值,刻意曝光不足之后,亮光的强度减弱而树影也因此呈现深黑色调。第二次的拍摄是一个比较徧暗的景,它补足了原本不足的光度,也把景叠在第一次的影像上。

Green Illusion of the Trees《树林的绿色幻影》

对话/林文汉

你平常拍摄最常使用的器材是?

我用的相机是哈苏Xpan。我用过许多不同的宽幅相机,像是Noblex、富士G617等,但是这些相机都很大,操作上非常不便,并不适合街头摄影。Xpan却不一样,它有徕卡相机轻巧的特性,方便携带,我可以很自由地在人群中穿梭却不被注意。它的镜头也很锐利,我习惯使用90mm和45mm两款镜头,有时也会用一个由尼康镜头改造成的移轴镜头。虽然我不能直接看到垂直移位的效果,但是却更增加那股意想不到的趣味。

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用16:9的宽幅来表现画面?

在熟知的摄影4:3比例中,摄影者借由构图来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比如我们熟知的三分法构图,将最吸引人之处放在交叉点上——那一个点正是时间的高潮,电光火石的瞬间,它会吸引人目光,并且目不转睛。而我却借用宽幅创造出一个舞台的意境,一个先于时间逻辑的审美空间,我的作品不是还原过去,而是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美学,利用空间营造意境,以简练的构图指涉了丰富的故事内容。

以上一页中红色调的照片为例,人与乌各自占据两个点,人往乌的方向走去,而乌的影子印在人身上。如果同一幅照片在非宽幅中,你看到的将只是人与乌,毫无律动可言。

这一系列作品都是通过二次曝光的手法进行拍摄的,能否为我们分享一些经验和技巧?

二次曝光,或是所谓的“重曝”,就是重复曝光在同一底片上。如果用胶片拍摄,相机通常会有重曝键,或是拉卷片轴过片时,同时按着相机的退片键,如果是数码相机,可以试试重曝模式,当然,重复的次数并不限于两次。现在也有人运用电脑来达到重曝的效果,而我则把这手法归类为拼贴技巧。

重曝最难的是曝光的控制。由于多次曝光的叠加,重复的部分很容易曝光过度。我克服的方法是在每一次的拍摄中都刻意地曝光不足。此外,我并不依赖相机的测光功能,而是用测光表评估现场光的强度。

当你行走在街头寻找拍摄素材时,哪些场景最为吸引你?

我常常会被大色块或是几何图形的背景吸引,生活中,如果认真看,其实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存在。可是我并不会刻意为了第二次曝光去记录或安排,一切都是很偶然的机缘,这是一个我非常看重的摄影哲学。就像是红墙和鸟的照片,我不认识被摄者,一开始只是很单纯地被这大片的颜色吸引,也不知道鸟的影子会落在人的身上,这一切的发生都是不可预知的。

你的作品中常常呈现着丰富的色彩,对于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你有什么偏好或原则吗?

我喜欢色彩和光与影交织出来的几何图形。而身为一个设计师,更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符号与色彩特别敏感。我照片中所有的颜色都是原片直出。颜色饱和是因为仔细计算曝光值。就像这三张照片,所有的颜色都和实际地点相同。当然,有时候因为两个不同的颜色互相交叠而产生色差、改变色彩强度,或是产生新的颜色,而这个无法预期正是我追求的随机与偶然的美学。

在创作的过程中,你觉得对你影响最深的大师是谁?

有太多艺术家给我启发和影响。画家赵无极,他纯粹用色彩的变幻和笔触的力度,以及构图的跌宕起伏和虚实、关系来表现无限空间、光感,韵律和生命的腾跃。日本艺术家杉本博司的照片经常充满哲学思考的色彩。美国女摄影家芭芭拉·凯斯(Barbara Kasten)则善于讨论空间的关系,并运用光线构成的想象建筑与扑朔迷离的奇幻影像。

除了《寂韵·暗影》,你目前还有别的摄影项目吗?

有两个计划正在筹划中,首先是一个装置艺术,由四幅印在丝上的影像构成的观赏空间,借由半透明的媒材达到现赏与虚幻的堆叠。另一个计划暂时称为“Mnemonic”。透過破坏底片来表达记忆的消退和崩坏。

Awayinto Rosy《走进玫瑰色的遐想》

猜你喜欢

测光手法颜色
拟人手法真多情
画与理
七步洗手法
技术橱窗 科技一点不枯燥
本月话题机内测光系统
特殊颜色的水
数码相机的测光及其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