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课堂中民间美术艺术的渗透探究

2018-10-15徐婷

成才之路 2018年25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美术课堂民间艺术

徐婷

摘 要:美术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将美术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间美术艺术的精神,同时认真传授欣赏评述民间美术艺术的方法,组织体验创新民间美术艺术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课堂;传统文化;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5-0034-01

民间美术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美术教育必须肩负起传承、创新、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作为美术教育一线执行者,美术教师更应该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教育价值,努力把美术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一、引导学生传承民间美术艺术的精神

促使學生对民间美术艺术产生兴趣,并让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态探究学习,这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教师不妨从引导学生体会民间美术艺术的精神入手,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告诉学生,民间美术艺术不单是一种带有愉悦性质的审美艺术,它的背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这种精神血脉不仅是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更是国家战略最根本的硬资源。而这种精神血脉已经薪火相传到了你们这一代,你们有责任继续传承并推陈出新。例如,“可触摸的历史——中国雕塑艺术”这一节属于欣赏评述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素有“第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包括《军阵图》《跪射图》《立射图》《特写图》等作品,除了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基本信息、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之外,教师还要重点让学生认识秦俑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欣赏汉代石雕作品时,要引导学生探究《立马》(《马踏匈奴》)的象征寓意。秦俑的历史文化价值、《马踏匈奴》的象征寓意,这些都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经典内核所在。

秦汉时期的陶俑、石雕,其造型、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民间美术艺术特色。这节课,教师重点选择秦俑、汉代石雕立马等主要作品,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魅力,使学生认识到民间艺术性背后的思想性,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学生对民间美术艺术的兴趣。

二、传授欣赏评述民间美术艺术的方法

认识到民间美术艺术传承的重要性,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教师就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民间美术艺术,怎样欣赏、评述民间美术艺术。这是民间美术艺术在美术课堂渗透的关键,因为欣赏与评述才是传承、创新的前提。经过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初中学生对基本的美术知识已经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因此,教师不能只是限于素描、色彩,一上课就是画一画、涂一涂,而必须从一个较高的角度引导学生欣赏民间美术艺术,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教学“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漆器”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我国早期的各种漆器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从战国到汉代,涂在漆器上的颜色主要是什么颜色”等比较直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由此引出中国漆器具有红、黑颜色对比鲜明的艺术特色,并且这种颜色上的艺术特色一直沿用传承至今。为了说明漆器的材质、彩绘、镶嵌等工艺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作品《金银平脱工艺古琴》。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一个“小小鉴赏家”课堂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鉴赏教师分配给每组的漆器作品,引导学生从纹样、色彩、用途、工艺等方面进行鉴赏,达到学以致用。

漆器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内在联系。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挖掘漆器本身的艺术价值,还应该挖掘它的文化价值,以此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自觉性和归属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组织体验创新民间美术艺术的活动

纸上谈兵是要不得的,要想让民间美术艺术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去实践、体验,并且也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才能为创新做好充足的准备。如何进行实践与体验呢?一方面教师要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民间美术艺术创作,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自己去发掘、去发现,然后去运用,去创新。例如,“装点生活”一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装饰图案来美化生活。依据这个教学目的,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可以组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首先是欣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地的民间美术艺术,如陕西的剪纸艺术,包括如何剪、如何装饰、装饰的寓意等,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纸作品创作,最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剪纸作品进行评价。在课堂的结尾,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整理作为“窗花”的民间剪纸艺术的相关知识。

剪纸艺术可以说是我国最普及的民间美术艺术,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剪纸艺术也并不陌生。教师借助“装点生活”这节课,让学生掌握了剪纸的技法,学会创造性地运用剪纸装点生活,表达了对生活的审美追求。

总之,深度看待传统文化——高度继承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传统文化,这是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刚刚开眼看世界的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传承民间美术艺术的精神,同时认真传授欣赏评述民间美术艺术的方法,组织体验创新民间美术艺术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钱初熹.中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J].全球教育展望,2015(03).

[2]游江滨.高校民间美术艺术实践课程的价值与作用[J].艺术教育,2013(12).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美术课堂民间艺术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