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2018-10-15张瑞迪

成才之路 2018年25期
关键词:修身养性伦理道德儒家文化

张瑞迪

摘 要:儒家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儒家文化创始人为孔子,主要以儒家思想为指导中心,提倡血亲人伦、修身养性,主张仁者爱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的影响甚深,可以说人们的道德观、自我约束力,皆缘起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既是一个历史范畴,又是一个鲜活的文化生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儒家文化;思想体系;修身养性;伦理道德

中图分类号:B222;G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5-0022-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是维系民族存在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儒家文化应运而生,虽几经沉浮,但其强大的生命力始终没有减弱和停息过。究其原因,就是儒家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关于为人、处事、治国的名言警句已经深入人心,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儒家文化以“仁”为核心,倡导“人为贵”,对中国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的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

一、儒家文化的起源

儒家是中國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学派,儒家思想产生于先秦的春秋战国时期,其缔造者是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中,孔子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内涵丰富、自成系统的完整学说。最初儒家思想指的是司仪,经过不断的变迁和发展,后来发展成为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发现,儒家思想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无论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伦理、教育、哲学等方面,提出的主张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儒家文化是社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自觉实现儒化的必然结果,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中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所以必须学会继承和发扬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迎接未来的竞争与挑战。

二、儒家文化的主要思想

儒家文化的思想影响了我国两千多年,不仅增强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还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孔子所提到的“礼”是精神层面和外在层面的结合,既要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和伦理关系,又要注重祭祀、军旅、会盟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教化作用。其次,“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再次,孔子的“中庸”思想,既具有哲学方法论的意义,又具有品德修养的意义。孔子指出,在认识和处理客观事物时,要做到“适度”“恰如其分”。最后,“教”与“学”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一生在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众所周知,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根深蒂固,并渗透到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之中。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对民要“道(引导)之以德,齐(整齐)之以礼”,提倡以“礼”治国,重德轻刑,以教化为主,用道德和礼教来管理民众;在教育方面,孔子主张以德为首、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儒家学说也可称为“君子之道”,“君子”一词在《论语》一书中共出现107次,次数仅次于“仁”字;在价值观念方面,儒家文化表现为重人伦轻自然、重群体而轻个体、重义轻利等特点,也充分体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基本倾向。另外,儒学重教化,以诗文为教化工具等观点,也对中国文学传统产生深远影响。

四、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从现代角度分析,儒家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孔子提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教育思想,影响着无数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指导我们如何实现自身价值,同时也告诫我们如何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通过其经历及理论为后世的教育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儒家文化强调“以义制利”和“互信互利”,这些思想符合市场经济与现代公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当今社会,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这不仅是道德的缺失,也是触犯国家法律的行为。儒家文化以德行的完善,人的道德价值的实现为追求目标,主张仁爱、和谐、忠恕、孝悌、信义,建设一个和谐、团结、和平的社会。这些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重大贡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多少仁人志士以此为立身的标准,实现了自身价值,也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因此,中学生有责任和义务重拾儒家文化精髓,重视人格修养,增强文化自信,不忘昨天的苦难,无愧今天的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将儒家文化发扬光大,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来.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J].中国哲学史,2018(02).

[2]陈敏,鲁力.论儒家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理论学刊,2015(01).

[3]董雅华.论儒家文化的价值重估与传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猜你喜欢

修身养性伦理道德儒家文化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Chinese calligraphy:the landscape beyond comparison
突发新闻采访中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平衡
对新闻摄影伦理道德的研究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伦理道德在清代借贷契约中的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