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装配式建筑发展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

2018-10-15高翀

新校园·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

摘 要:在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也需要结合企业人才需求,确定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现代建筑施工过程特点,积极探索课程体系的改革,加强相关实训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旨在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言

作为培养建筑技术类人才的高校,为适应并引领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加快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建筑产业化的专业人才,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定位和目标的确定

根据建筑行业的企业调研,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建筑行业各类单位,从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监理及施工组织管理等工作。主要就业方向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工程测量、工程项目的管理、工程试验与检测等。具体岗位有:施工员、材料员、质检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等。而装配式建筑建设流程,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流程更全面、更精细、更综合,增加了技术策划、工厂生产、一体化装修等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建筑施工企业所需的必要基本知识。由于在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也需要一定的质检员、技术员、钢筋翻样、试验员等,在设计及咨询单位,需要一定的绘图員、BIM建模师助理。不同的岗位要求学生所掌握的核心职业能力也不同,对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就会有所改变。

三、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并投入使用,要求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岗位在不断重新组合,一劳永逸的就业变得越来越不可能,所以从业者需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迅速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行业或职业的要求。通过调研和邀请专家对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深入掌握岗位所需的能力及知识结构,由此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在课程体系建设中,按照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要求,明确培养学生的核心技能,加大实习实训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建筑技术施工的相关理论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完善建工专业的课程体系。

四、教学的保障措施

1.实训条件的保障。学校受自身的条件限制,不可能做到完全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的操作,我们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学生的装配式施工实训。第一,可以在原有施工条件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建设工法楼,加深学生对装配式建筑各个构配件的了解和连接方式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借助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近乎真实地模拟真实生产和施工过程,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二,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实训来达到与今后工作岗位的无缝连接,最终达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2. 师资队伍的培养。高职教育所需要的是“技能型”“双师型”教师,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深入企业实践学习,可以充分了解该企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技术讨论,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技能,也使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大大增强,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开发能力和指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能力。在培养校内教师教学和技能的同时,也聘请校外企业的技术高工代课、开讲座等,加强学院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大企业合作力度,为学院的发展搭建桥梁。

五、结语

随着国家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职院校必须深入了解市场人才需求,密切关注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深刻领会高职教育理念,才能了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去培养,应对挑战,大胆创新,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的过程。

参考文献:

王永,王智博,柴金玲.基于行业需求的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3).

基金项目:2016年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ZJG1612810)。

作者简介:高翀(1984— ),女,湖北当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道路工程。

猜你喜欢

建筑工程技术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建筑工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双师型”教学团队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
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