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2018-10-15李露娜
李露娜
摘 要: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为外语教育的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开拓了更新更宽的视野。在生态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教与学主体、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旨在提高外语课堂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态语言学研究在国际和国内的日益深入以及快速发展,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越来越多地从生态的视角探讨语言、语言教学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语言学习相关因素的系统性得到关注,推动着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当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生态语言学理论
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担忧与研究促进了生态学的发展,而生态学原理在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诞生了环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E.Haugen)在1970年提出了“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的概念,以研究“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此后,语言与生态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般认为,生态语言学有两种研究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前者被理解为语言的生态学(linguistic ecology),认为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语言的实用者及其存在的社会决定了语言的生存环境。后者则注重语言在生态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呼吁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social accountability)。黄国文教授认为,这两种不同的研究生态语言学的途径是“隐喻范式”和“非隐喻范式”。隐喻范式研究语言生态本身,非隐喻范式注重话语和行为的生态审视和批评[1]。此后,生态语言学在21世纪得到进一步发展。简而言之,生态语言学,就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其任务是通过分析研究语言的生态因素,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三、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外语教学研究现状
随着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研究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问题,这给外语教育教学者们带来重要的启发,并在外语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育的大环境中,包括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和方法、评估手段,甚至包括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教学条件和设备、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等生态因素[3]。在生态语言学的视野中,外语课堂的教学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是语言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在这个系统里,宏观生态因子包括外语教学所处的校园社会环境、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为其提供环境保护;微观的生态因子则涉及具体教学的主体、教学的对象、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等。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学者对生态英语的教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虽内容较为全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理论研究的数量远超实践研究、理论研究缺乏深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和生态教学实践未能有效结合在一起[4]。学者们对生态外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仍在继续,任重而道远。
由此可见,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外语教育者们迫切需要更新观念,从英语教学的实际出发,优化组合课堂内外的生态因素,全面协调生态语言教学的各个方面,改善外语的生态教学环境,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四、生态语言学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英语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基础课程,一直是我国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研究对象。对于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高职英语教学,生态语言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一)教与学主体的互动
前文提到外语教学系统是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校园内外环境、教学设备、教学资源等,都是缺一不可的生态组成因子。而在高职教学环境中,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这双主体的角色相互作用、地位同等重要。师生的有效互动,是和谐教学生态环境的基本条件,需要师生共同努力营造和维护。在生态语言学视角中,高职英语的师生互动应是多元的,多维度的以及多形式的[5]。师生的主体性应在交流、碰撞和沟通的过程中得到展现,进而制约着教学平衡。这种良性互动使得课堂内外的外语教学始终保持着时代生命力,外语水平得到更为有效的提高。
为了使高职外语课堂的师生互动更有效,一方面,英语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除了不断提升自身英语水平外,教师更需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时代需求,扎实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技能,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学生反馈和师生交流;另一方面,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师生间的课内外互动。高职学生身处在触手可及的网络开放平台和个性化自主学习环境中,主体地位日益突显。在英语教学环境中,课堂上师生间的听说读写互动,可以发展为外语学习的乐趣经验交流;师生的生态互动地域范围也可以从固定面对面,逐步借助多媒体和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共同探讨。
(二)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外语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诞生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等教学模式,当中为教育界广泛应用的有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转化生成法、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6]。它们在大大推动语言教学巨大发展,却也突显着传统的语音教学思维定势:片面强调学习者或过度关注外因。在生态语言学的视域下,教师、学生、设备和环境同属一个生态圈,应以整体、统一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创新外语教与学的模式。
第一,根据高职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性格特点,教师应积极鼓励高职学生在课堂外充分利用线上移动学习平台,迎合互联网学习的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第二,高职英语的教学应有效利用慕课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可将自制或者网络资源库的优秀慕课微课作为课前或课中资源,在手机端学习平台进行词汇、句型和语法知识的课堂前置,课后利用网络直播平台批改听力口语作业,加强实时随地的线上线下互动,翻转课堂,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高职英语教學的有效性。如此一来,生态化的教学模式也造就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职英语课堂。
(三)教学环境的创设
生态语言学认为适宜和谐的环境能促进人类语言的发展,要求外语教学需要为学生提供保证学习效果的、各生态因素和谐统一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语言环境、设施设备环境等等[5]。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环境中,分别是“学英语”的环境和“用英语”的环境。
关于“学英语”的环境。高职院校应注重在校园内营造语言学习环境,例如:开设学生英语学习中心以提供英文读物、语音室、仿真模拟实训室等资源和教学设备;在广播台设立英语生活类或英语文化时事类栏目;在校园的官网呈现中英文版本;定期举办英语角;在校园导向等标识语显示中英文或者设置英语板报等等。这类语言环境的创设,促进了英语课堂内外教学和谐统一,营造了良性循环的生态教学环境。
关于“用英语”的环境。我国的高职院校十分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采用现代学徒制和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生态教学大环境下,高校应充分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学校和企业“2+1”、“2.5+0.5”等实习方案。例如:安排外贸与商务专业的学生到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实习,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到餐饮部接待外国客人、安排物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国际公寓处理涉外业主的事务、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教师岗与外教一同教授英语课。在高职外语教学这一生态系统内,环境是最重要的生态因素之一,教学主体与教学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通过高校的多方努力、共同促进。
(四)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构建
生态语言学的视角下,语言教学这一生态体系若要进行教学评价,应涵盖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素,使之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构建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除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实践运用的技能、对语言文化的了解、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等多方面的内容综合评价。多元化的外语教学评价体系在高职教育领域中,主要体现为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如上文评价目的中提及的,对学生课堂内外更为全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的因素进行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可以是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以及企业导师评价;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在传统的测试和期末水平考试的基础上,结合形成性评价,建立学生學期档案,开展期中期末成果展,线上存放、投票或集赞优秀口语或表演作品等,将评价转化为学习和进步的动力。
五、结语
生态语言学为外语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探究开拓了更新更宽的视野,促进着高职英语教学模式的更新、和谐教学环境的营造和多元化评价系统的构建。生态外语教学观是生态学也是教育学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要视角之一,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期待更多的高职院校学者们认真进行研究,提高高职外语教与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黄国文.生态语言学的兴起与发展[J].中国外语,2016(1):8-12.
[2]范俊军.当代生态语言学的研究现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47-52.
[3]黄国文.外语教学与研究的生态化取向[J].中国外语,2016(9):9-13.
[4]黄妙玲,刘毅.近十年我国生态英语教学研究综述[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3).
[5]沈映梅.生态语言学视野中的外语教学[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4):131-133.
[6]谭苏燕.大学英语教学生态系模式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