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

2018-10-15谭卓妮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谭卓妮

摘 要:现阶段,精准扶贫是我国完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和挑战,在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自主工作成为了扶贫的主要内容,我们需要不断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将精准扶贫的目标作为首要工作,研究扶贫标准和理念,使高校学生的资助工作成为首要内容。本人就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的问题进行相关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逐步完善我国大学生的自主现状,有效实现扶贫背景下学生资助的问题。

关键词:精准扶贫;社会资助;对策建议

一、精准扶贫的时代背景及精准资助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自此拉开序幕。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良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内容,面临从“量”到“质”的转型,亟待改变传统的资助模式及探索新路径,从而实现精准资助,最大限度发挥资助育人的效果。张远航指出:精准资助包括:对象精准、需求精准、形式精准和效能精准。所谓精准资助,即找准资助对象,通过差别化的资助形式,最大程度发挥资助的效能。

二、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时间不够精准

我国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认定是根据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出台的认定指导意见进行,需要学生提供家庭调查表和相关地方部门出事的贫困证明,并且有班级和学院进行一一审核。这种认定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识别工作上存在着某种障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隐私问题。由于贫困学生从小出生在偏远地区,在贫困地区的生长环境下,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如果采取此种模式,其他同学就会产生瞧不起等行为,使得学生在自卑的环境下不能够正确认识到贫困申请的重要性,而造成虚假申请,限制了贫困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认定资料的准确性,由于我国民众部门的公信力不足、相关的民政部门并没有认真的想和家庭的确切情况,而出具相应的贫困证明,这样就给高校学生的贫困认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在此,认定标准科学性问题。在不同的地方和环境下,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有不同的要求,经济困难和经济水平来源是决定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而我国地域辽阔的,在不同的地区会采取的不同认定标准,而学生高考之后会选择综合性大学,这样的评议,结果就会给高校的扶贫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学生资助的针对性不强

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学生的资助条件都是在学生满足经济困难基础之上进行扶贫,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减轻学生的就对压力,但是在传统的扶贫理念下,更多的是借助于经济上的救济,这样就给学生的压力有些负担。而现阶段,我国的高效扶贫资助措施不太明确,忽视了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所产生的的心里和身心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多方面进行资助措施的实施。面对当前学生资助措施针对性不强的现象,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亟待措施到人,高校资助部门应深入学生,认真、准确分析受助学生的致贫原因,将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门别类,针对学生不同的帮扶需求,实行需求精准化的资助政策,实现精准扶贫的目标。

(三)学生资助效果缺少跟踪反馈及评估

由于贫困学生在资助工作上存在某种程度的自卑感,所以在进行资助的反馈和评估阶段会遇到很大的问题。高校学生没能够真正的认识到资助问题的重视程度,认定结果之后,缺乏对资助效果的反馈和评价,使得学生对资助金的使用会产生不当的行为。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坏境,他们有可能会滥用资助金,出现攀比心理,挥霍资助金,甚至出现荒废学业的问题,这就给家庭带来了更大的难度,这种现象的出现也给我们的资助工作带来了困难,使得之后无法顺利开展。

三、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对策

深刻理解精准扶贫内涵。在精准扶贫的理念上做好工作,了解精确扶贫的意义和作用,采取措施开展监督管理,明确内涵,最后,阐述高校扶贫开发实践应用的内涵。

(一)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扶贫责任意识

高校教师应该密切提高他们在学校中的作用,随时观察学生们的用工情况,对勤奋吃苦的学生加强关注度,提升他们在学校中的自信心,从而避免不良学生对他们的影响。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驱动意识,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对贫困学生的心里和身体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有效果的实现精准扶贫。另外,要提高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就业方向,完善对奖学金系统的奖励等,实现精准扶贫。多鼓励他们参加一些校内外的业余活动,多方面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增加对视野和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积极有效的做到精准扶贫。

(二)利用互联网,建立信息库

完善建立学校的扶贫信息库,通过实现对困难学生基础信息的录入,从而提高精准扶贫的质量和效率。通过对贫困家庭详细情况的了解,进一步做扶贫的日后工作,对家庭的物质状况和父母的工作情况等进行统计,并上传到信息平台上,这样有利于顺利开展扶贫工作。同时,信息的确立要通过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运行,学校要成立专门的扶贫小组及时的向学校领导汇报信息库的使用和完善情况,及时的了解扶贫工作动态和进程,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实现精准扶贫的最佳状态。此外,要多向其他社会阶层和资助机构等进行学习和经验的借鉴,提高扶贫的工作要求和标准,也需要让贫困学生们了解国家对他们的支持和鼓励,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为国家做出杰出的贡献。

(三)加强“准确识别”和“精确帮助”

提出不同类型贫困的量化评价指标,使用大数据的概念和技术分类。在此之后,注重扶贫系统的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扶贫信息,及时按照条件介绍信息,及时通过信息资源的整合来帮助,科学分类,合理布局。精密全方位辅助,满足学生的多层次需求。加强大学生的动态管理,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实现真正帮助,但不能一成不变,要体现扶贫工作的高度灵活性。争取资金对比,使对象能得到帮助,并不断更新状态,以反映帮助动态科学管理观。

(四)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

大多数的贫困学生在学校里都会存在一些自卑的心里,部分存在一些消极的情绪,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额日常生活和学习等。所以我们要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并进行开到,通过多种活动来引导他们的加入,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素养,并且提高他们的受挫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样能够使得他们在日后的社会活动中,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确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正确的把握自己。

(五)完善資助育人形式

要想实现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及时的对贫困学生做到深入的了解。要全面调查贫困学生的扶贫资格,及时建立学生的信用档案,将学生的家庭和个人信息等录入到档案中,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生活情况和学习状态等,随时做好反馈情况。其次,学校可以随时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使得学生们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做到保证自身的信用问题。最后,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使得学生们认识到金钱的来之不易,提高诚信观念,从而做到精准扶贫的最佳效果。

四、结语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的资助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正确认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逐步加一改善,有效提高资助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给学生带来更加放松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让贫困学生体会到公平的社会环境,通过强化责任意识,增强扶贫责任意识,加强“准确识别”和“精确帮助”、重视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途径,从而使得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走向社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毛红云,蓝俊,李明华,邓宇.精准扶贫背景下中职学校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185.

[2]周东.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6(31):148.

[3]夏书珍.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4]梅花.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

[5]姜娜.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职能发挥中的问题与对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精准扶贫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