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学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改进与探索

2018-10-15罗云芳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会计学经济学人才培养

罗云芳

摘 要:会计教学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会计教学的地位将变得愈来愈复杂。但要提高会计教学的效率,应当结合经济学人才培养的需要,确定恰当的会计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并科学安排教学的内容结构。

关键词:经济学;人才培养;会计课程;教学

会计学是研究如何有效对组织机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知识体系,也是应用性极强的一门科学,内容繁多,过程复杂。但由于学习的目的不同,学习的内容及相应的学习方法也不尽相同。与会计类专业不同,经济类专业学习《会计学》的目的主要在于理解会计数据的经济含义,有效利用会计工作的成果对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因而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方法也具有自己特殊性。

一、《会计学》在经济学专业中的地位

《会计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通过《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才能为经济类专业学生从价值的视角深入理解及把握经济的运行过程及状态奠定必要的基础,也只有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学生才具备学习其他后续专业课程的知识基础。在教育部曾经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会计学》被列为经济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

经济类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个专业群。根据2012年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经济类专业包括了经济学、经济统计学、财政学、税收学、金融学、投资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十个基本本科专业和国民经济学、商务经济学、经济与金融等七个特设本科专业。截止2014年底,在全国2246所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普通高校444所)和296所成人高等学校(包括民办成人高校1所)中,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经济类相关专业,年招生规模超过了二十万人。在我国,几乎所有的经济类本科专业均以不同的方式开设了会计学课程或与之类似的课程。

本文认为,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会计学》课程教学在经济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高的地位,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从价值的角度来准确把握经济活动的运行的过程和状态将变得更加困难,因而《会计学》教学的在经济学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将会变得更加重要。

二、会计教学的内容考察

根据我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目前的情况,会计学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尽相同。大多数学校开设一门综合的《会计学》课程,少数学校开设一门《会计学原理》和一门结合具体专业的《财务会计学》。当然,也有结合具体的专业按照行业开设一门课程的情况,如《金融企业会计》或《企业会计》等。

对于开设一门综合《会计学》课程的学校来说,讲授的内容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早期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会计学》课程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三個部分的内容,基本涵盖了财务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商企业的具体应用,以及工商企业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责任考核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等两大会计分支;目前大多数学校开设的《会计学》内容相对简答一些,仅包括了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两个方面的内容,但为了训练经济学专业学生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技能,并掌握从财务会计报告中获取决策所需信息的能力,增加了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

对于分开开设《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学》两门课程的学校来说,《会计学原理》主要讲授会计概述及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原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实为财务会计原理,有的也称《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等名称,或直接称之为《基础财务会计》、《初级财务会计》等名称;《财务会计》主要结合具体的专业讲授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原理在企业的具体应用,实为财务会计学,但名称繁多。早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金融学专业开设《金融企业会计》、经济学专业开设《工业企业会计》、《商业企业会计》,《工商企业会计》或《企业会计》,其他专业也根据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尽相同的财务会计课程。目前,行业特征有所淡化,但课程的名称仍然繁多,内容也存在差异。

对于只结合具体的专业开设一门课程的情况,大多将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学原理基本内容作为开篇,然后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讲授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会计学原理在相关行业企业的运用。

本文认为,现行会计学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二是会计学逇基本原理与方法在组织机构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实际就是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

针对经济类专业来说,《会计学》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应当结合教学的目的及教学成本来确定。通常情况下,经济类专业会计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深入理解及把握会计数据的经济含义,能够为了满足管理的需要熟练阅读财务报告,因此主要应当结合财务会计来安排教学内容,采用“会计原理+行业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的内容结构。但考虑教学成本,适宜将所有的内容安排在一门课程来讲授,而且现行会计的行业特征已经淡化,对于大多数经济类专业来说,只需要开设一门《财务会计学》即可,主要讲授财务会计原理、企业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报表分析三个部分的内容,课时可以安排为周4学时。如果课时比较宽裕,可以分《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来开设,课时可以安排为周6学时。其中《初级财务会计》周3学时,《中级财务会计》周3学时。

三、会计教学的结构安排

关于经济类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结构安排,从教学内容顺序与会计工作顺序的关系来看有从凭证到会计报表和从报表到凭证两种结构。按照理论讲授与模拟实验的整合程度可以分为独立模式和混合模式。

从凭证到报表结构是我国传统的会计学原理教学安排方式,根据这种结构,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从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到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项调整再到会计报表,除了概述部分,其他项目据与这些内容的相关程度,分别归并到相关的内容中讲授。其遵循的顺序与会计循环的顺序一致。因为会计工作的起点的根据本单位的情况确定会计科目,设置账户,据以记账,因而需要首先介绍会计科目与账户,进而介绍会计记账的方法;由于会计工作的实质内容是从经济活动开始的,原始凭证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所以在这个环节需要介绍会计凭证,进而介绍会计账簿;由于会计报表是根据账簿及其他相关资料来编制的会计工作最终成果,因此最后介绍会计报表。

从报表到凭证结构是会计报表到会计账簿、会计凭证、复式记账再到会计科目与账户。与从凭证到报表结构类似,除了概述部分,其他项目据与这些内容的相关程度,分别归并到相关的内容中讲授。其结构安排具有追根溯源的特征,即首先介紹会计报表及其编制,同时假设会计账簿为已知条件,并给出现相应的记录;其次介绍会计账簿及其登记,因为账簿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资料依据,同时又是根据会计凭证进行登记而成的书面文件,讲授中需要假设会计凭证为已知条件,并给出相应的材料,通过试算平衡与复式记账方法衔接;第三讲授复式记账方法,因为不同的记账方法有不同的账簿组织体系,会计凭证的处理也不完全相同;第四讲授会计科目与账户,因为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是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复式记账需要有明确的会计科目。有关账项调整的内容直接涉单位内部与权责发生制和期末结账有关的原始凭证的获取问题,所以通常情况下放于会计凭证部分去介绍。

由于中级财务会计具体讲授的是结合企业经济活动来执行会计准则的行为,因而是按照会计报表要素来讲授的,实际上每项内容都可能涉及了计凭证、会计账簿、账项调整、会计报表的内容。

另外,由于会计工作的实践性很强,为了加强学生对会计教学内容的理解,很多学校在会计教学中均增加了会计模拟实验的内容。根据理论讲授与实验模拟的整合程度可以分为独立模式和混合模式两种结构安排。独立模式是将理论讲授与模拟实验分为两门课来开设,或在理论讲授之外,单独安排模拟实验;混合模式是将模拟实验作为理论讲授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理论讲授的内容设计模拟实验手册。课堂讲授的实例均作为模拟实验的内容,学生根据理论教学的进度进行模拟实验,二者教学进度完全一致,课程讲授结束,学生也完整的进行了一次会计模拟。相比较而言,混合模式较独立模式具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和较高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立贵.高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28):225-226.

[2]罗群.经济管理(非会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企业导报,2014(21):111+107.

[3]李震.经济管理(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3):158-159.

[4]邓学衷;姚俊俊.基于创新学习的本科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财会通讯,2013(19):52-54.

[5]丁丽华,吕静静.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现状研究及改革设想[J].中国远程教育,2012(04):64-68+86.

猜你喜欢

会计学经济学人才培养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经济学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