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微信舆情的现状和引导策略研究

2018-10-15李哲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引导现状大学生

李哲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人们对信息的查询越来越便捷,各种新出现的交流平台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交友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除了为人们带来生活上的便利,伴随而来的,还有大量不良信息,各种不当舆论充斥网络平台中。特别是个人意识较强的学生群体,由于尚未有坚定的价值观建立,往往容易被舆论所牵引,甚至可能会引发不良后果。在各种网络交流平台中,微信已逐渐取代了以往的QQ,成为使用人群最多的app,同时兼有沟通交流、各类新闻播报、讯息传递、信息扩散等功能,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较大挑战。本文通过对大学校园中微信舆情的现状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校园稳定的影响,并探讨有效的引导方式,以期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大学生;微信舆情;现状;引导

自从2011年,腾讯开发了微信平台以后,使用的人数节节攀升,而且,随着微信推出腾讯新闻、朋友圈、微店、支付、投资等新型功能后,微信的使用量更是大增,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去,在闲暇时浏览一下微信新闻、朋友圈中的话题,碰到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顺手转发或留言评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也对人们的生活、购物、交友方式产生巨大影响,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冲击。既往针对微信类的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中普遍认为,此类平台主要关系到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的转变,故而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交往、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以及其传播新闻的方式上。随着这种信息传播方式的更新,使用者可以更容易接触到自己较关心或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性较大的公共事务信息,而且平台的评论功能,使得使用者可以更方便的在浏览信息后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表明自己的态度。网民的自由言论,不同于国家政府导向的舆论,往往是自由而不受约束的,语言未经筛选,可能会较为情绪化,甚至有些会出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观点。而大学生群体,是拥有高智商的人群,有较丰富的学识,思维较活跃,行动力较强,对大多数事物持开放态度。同时,即将迈入社会使得他们会对社会动态更为关注,更希望从网络等新媒体上认识社会,但由于大学生们大多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对一些社会言论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导致他们更容易受不当舆论煽动而出现错误行为。因此,微信的普遍应用,在让信息获得、人际交流更便利的同时,也为校园稳定、和谐的氛围,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一、大学生微信舆情现状

(一)舆情内容

大学生舆情,往往是各种与大学生相关或者引起大学生群体感兴趣并且愿意以发表舆论的形式参与其中的信息。由于该群体思维活跃,又没有太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有许多时间精力去关注周围或社会上的热点问题,舆情涉及的圈子较为广泛,包括时政、经济、学习、生活、娱乐等各个方面。主要来说,有如下几点内容:①国内外引起社会关注的时事,涉及政府层面及民生层面,虽然离自己生活较远,但出于对热点信息的好奇与话题性,又有许多内容可印证所学知识,可以引发大学生群体较多的舆论行为。②校园相关性问题。这类问题多数事关大学生群体本身的利益,如食堂卫生情况,宿舍楼建设,校园治安等,与大学生自己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自然就更易引起大学生们的关注。许多学生可能就会利用微信平台,将许多自己平时不方便说的想法,在朋友圈留言,或在聊天群讨论,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会出现不少激烈的言辞。③大学生个体感兴趣的其他话题,如某些娱乐圈事件、平时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事情等。

(二)舆情传播方式

微信平台本身有多种舆情传播方式。最早出现的是如腾讯QQ类似的功能,即聊天、沟通交流的即时通讯功能,学生们可以在不同微信号个体间相互发讯息,就某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也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某个群内成员在网络上读到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后可之间将链接发于微信群内,其他成员点开了解后,只要觉得该话题对自己有所触动的,都可能在群内直接发消息,针对该话题进行讨论,感兴趣的成员一多,可能会分成几方,就此话题展开辩论。后来的微信朋友圈,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事件或网络上的话题贴到朋友圈内,其他微信朋友在刷朋友圈时觉得感兴趣的会转到自己的朋友圈或者直接将链接发至微信群中,再经继续转发,实现舆情的指数级扩散。上述两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圈子内传播,再后来的腾讯新闻,每则新闻下方都有留言版块,学生们在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后,直接可以看到下方陌生网友们的留言,也可以自己就该新闻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就让舆情传播的得更广。

(三)舆情特点

既往有对大学生群体进行微信舆情调查,总结了大学生群体的舆情特点,主要为:①微信注册率高。微信注册方式可以是QQ号,也可以是手机号,许多学生,特别是城市的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就有自己的QQ号,而微信比QQ使用起來更为便利,也就自然会选择注册微信;没有QQ号的学生,到了大学阶段也多半会有手机,在周围学生的带动下,用手机号注册微信号也就成为必然。②微信使用时间长。微信联系,较电话或短信更方便、经济,随着网络流量费用进一步下降,会进一步降低微信使用成本。③发表评论较多。在微信上发表言论的学生能占到80%以上,而且多数是出于对事件的正义感而发言,只有少数学生是为发泄不满。④虚假消息较多,情绪化较重。⑤关注面较广,有国内外热点,也有关系学生利益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会吐槽学校微信公众平台维护欠佳,舆情监管不力。

二、微信网络舆情对校园稳定的影响

(一)大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容易受不当舆情影响

网络本身具有较大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良莠不齐,不仅有许多正面的、较积极的内容,同样也充斥着大量负面、消极的东西。大学生群体多为处于象牙塔内的高级知识分子,没有太多的生活阅历,对社会深层次的认识度不高,容易被不当舆情带偏方向,影响社会价值观的建立,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许多社会热议事件,在关注时会给人们带来快感,让人自然而然的产生对这些事件的观点,成为日常生活中的谈资,但是过度的关注,再加上被其中舆情的错误指引,有可能会逐渐降低应有的道德底线,浪费大量时间在对这些有价值观缺陷问题的关注上,而忽视了自己本最该注重的学习、专业技能练习等,荒废了大学时光。

(二)使高校群体性事件迅速扩大

许多网络舆情的煽动力较强,能短时间内迅速得到传播,特别的校园群体性事件,与大学生们关系较密切,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情绪反应,传播速度会更快。通过大学生将群体事件的图片、文字等在网络上的发放,可能会迅速被朋友圈转发,或转到各个微信群中,引热议,而更多的可能是被这些煽动性舆情激发的激动情绪,甚至会有不少学生被舆情的错误引导,也加入群体事件中,将群体事件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增加高校管理难度

由于前文所述的各种不当舆情存在,大学生群体因缺乏必要的生活阅历,分不清主次,容易被错误引导,不经批判的吸收所有好的坏的内容,久而久之的积累之下,可能会因一些小事就爆发出较大的群体事件,造成不良影响。而学校方面对舆情缺乏管理,对不良信息的筛选不及时,舆论导向上也缺乏有效的措施,导致大学生群体容易受舆情影响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出现各种看问题较偏激的观点,对各大高校的管理及思想教育都造成一定困难。

三、微信舆情引导对策

(一)组建管理团队

高校应根据既往的调研情况,分析大学生舆情特点,组建一支舆情管理团队,专门负责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舆情分析及舆情导向。团队中不仅包括相关专家与学校领导,还需心理辅导教师,以及学生骨干等,并需拨出足够的专项资金,加强团队建设。学生骨干需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各种大学生关心的信息、事件,了解近期哪些热点事件引起了学生的普遍关注,其中有哪些舆情,引起了学生们哪些反应,并将调查结果实时反映给管理团队。团队专家、领导们需针对上述事件、舆情等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法,若有错误的信息,需追查来源、及时控制播散,并尽快澄清事实。心理辅导人员需根据舆情可能引发的不利影响,尽快制定团体及个体心理辅导措施,展开心理辅导,尽可能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二)加强各级微信平台建设

高校应建立分级微信平台,如各系、各年纪、各班级都建立自己的平台,在平台中发布的新闻需尽可能贴合学生的兴趣,表达方式让学生们喜闻乐见,从而增加平台的关注度,增加平台的感召力。当发现社会热点问题时,首先从平台上发布,并参入积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先入为主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观点,以免被后来社会中各种不当舆情所误导。培养大学生“意见领袖”,以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占据舆情管理的主动权,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减少舆情失控可能。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明辨美丑,明确哪些该关注,哪些不该关注,认清自己在大学校园中的主要任务与真正需求。所以,高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增加学生的辨别能力,在面对不良信息时能做到自觉抵制。

四、小结

总之,网络信息化,为大学校园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其中所含的不当舆情也给校园管理带来巨大挑战。高校应认真做好相关调研,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让校园更积极向上、更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勇.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4(14):100-108.

[2]吕文静.微信對大学生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今日中国论坛,2013(17):432-435.

[3]朱凯玲.大学生微信舆情引导策略研究[J].传承,2016(12):98-100.

猜你喜欢

引导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