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探析

2018-10-15赖宇清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国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

赖宇清

摘 要:本文研究了新形势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以实现国企与员工的共赢为目的,重点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借此希望对国企起到一些借鉴作用,进而推动我国国企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变革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方法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严重制约了国企的发展,因此,对国企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与变革势在必行。

一、革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还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的问题。企业没有重视员工的个人体验,只是对员工进行单向管理。员工能为企业注入新鲜的活力,带来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借助企业这个平台,能够充分发挥个人能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国有企业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人才竞争机制,导致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无法满足需求,影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进而阻碍了企业与个人发展的共赢[1]。

国有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必须突破旧有观念,对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行更新,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当现象的发生,进而有效地对其进行管理。因为只有对管理观念进行创新,才能积极推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向前发展,只有与时代与时俱进,才能使国有企业循序渐进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然而,在新的市场激烈竞争中,传统的单向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所以,企业要认识到人才不仅仅只关注工作所获得的报酬,更大程度上还有自我发展的价值等多层次的需求。企业对待人才,如果难以满足这些需求,必然会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对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企业对人才的储备与开发不能单纯依靠管理者的主观意识来决定,而是要结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通过人力资源部门进行全面的分析,由此编制招聘计划和招聘方案。要注意的是,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时,要按照企业发展规划执行,并在实际的人才管理中及时进行评估、反思。这样不仅能够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保障,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自我价值实现与发展的机会,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而且企业要充分关注到员工的个人意志,从而能够满足企业经营需求,推动国企的快速发展。在形势下要更好地使企业与人才达到双赢,还要把“中国梦”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将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个人发展相结合,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不断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

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在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主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规划、人才培训与开发、薪酬管理、人员招聘与配置、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管理六个部分。但是,在实际管理中,人力资源规划并没有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管理机制的僵化,把既得利益作为员工工作效果衡量的主要标准,忽视了人才的作用。同时,选用与培养人才也没有落实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薪酬管理机制等,员工绩效与个人劳动并没有相匹配,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没有主人翁的意识,使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下降。

与传统的以劳动关系管理和薪酬管理为核心的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利于人才潜力的培养与开发。所以,为了使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加科学,要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并与经济发展形势相结合,确保企业规划的具体性。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要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并根据企业具体经营的策略确定管理创新与变革的关键点。而国有企业管理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结合企业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不断完善和创新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力资源管理要借助企业现有的数据及相关信息,对其进行收集、处理,结合工作经验对人力资源管理需要注意的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现实意义。此外,国有企业在体系建构上,要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进行優化,重点分析目前市场竞争中人才的作用,认识到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与优化国有企业人才结构进行高度结合,进而通过完善的人力资源考核制度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还要关注具体的发展措施,与现代管理技术相结合,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全面整合人力资源信息,并根据企业各部门之间人才发展需求的不同,在薪酬待遇、人才的培训与开发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进行反映,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高效性。

三、注重引入精细化管理办法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精细化管理模式,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粗放型管理方式占主导。目前企业内部在管理上有很多不足之处,工作目标规划等都缺少细化的标准,导致工作责任不清等问题的出现。这种精细化管理只能流于形式,使人才选拔、考核、竞争、监督、激励等问题难以实现有效的管理,导致员工绩效评价不公平的现象,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不能切实为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参考,进而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影响企业的发展[2]。

精细化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一个全新的理念,它能够对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细化与可衡量化,以绩效考核的方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国企员工进行综合考评,进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如发现其中的不足,及时对其进行改进。所以,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精细化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并积极引入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国有企业要注重提高绩效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除了把员工对企业的贡献率、日常表现纳入考评的范围,还要从员工政治觉悟、对制度遵守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使员工考评更具全面性。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可以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体制结合起来,与员工的薪资、福利、晋升等相挂钩。可以实施奖惩机制,对于绩效考核成绩好的员工提升薪资待遇和个人福利,而对于没有责任心、没有积极主动工作的员工进行惩处,进而保证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此外,对员工的福利与薪资管理除了物质奖励之外,还要让员工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使员工有企业归属感。

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

目前,国有企业忽视了综合性人才,在人才选拔与考核的过程中,门槛设置高、标准严格、缺乏对人才的包容、对实际业务能力甚至综合能力考虑不全面,对于人才评价过于片面。这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价值,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信息化的进步,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人力资源就要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兼顾国有企业体制与经营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将综合性人才培养、人力成本的降低、人才竞争优势的提高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改革的主要工作目标。同时,国有企业还要认识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直接关乎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尤其是综合性人才。国有企业的规模较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国有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打破企业选用员工的模式,以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开放的心态招纳更多的综合性人才。除了考虑人才的专业性,还要多方面进行考量。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地寻找适合企业发展的各种人才,并吸引高素质人才主动求职。此外,还要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企业内部人才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积极挖掘人才潜力,鼓励人才勇于创新,通过创新的力量促进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

五、结论

只有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在新形势下使国有企业得到长期生存与发展。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打破传统管理理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同时培养综合性人才,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整体实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石宝君.新形势下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3):64-65.

[2]刘力超.新形势下国企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2):88.

[3]吴颖.新形势下的国企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与变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07):102-103.

猜你喜欢

国企变革人力资源管理
变革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