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社会工作对小学生发展的作用分析

2018-10-15刘中媛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小学生发展

刘中媛

摘 要:小学生健康发展是促进小学生成长为健全人格以及国家栋梁之才的基础条件,在学习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中,笔者认识到学校社会工作能够配合家长、教师、学校等力量共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在为小学生解决已产生的问题,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为小学生的未来创造良好条件等方面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仍处于欠佳状态,本文认为应该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扩大驻校社会工作队伍,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等方法,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以促进小学生发展。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小学生;发展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小学作为教育体系的开端,更是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的精力。学校社会工作在灾后心理建设、留守儿童、打工子弟等方面都投入了比较多的精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那些最广大的普通小学生群体,容易被社会工作者忽视,他们表面看没有什么困扰,家庭和睦、生活幸福,但是他们应该是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对象,针对他们所开展的工作也能在小学生发展这一方面填补学校、家长的缺失。本文针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之于当前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现状,着重讨论学校社会工作对小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学校社会工作采取何种措施以促进小学生的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社会工作

专业社会工作是坚持助人自助的价值观,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方法和技巧,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个人、群体和社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简单来说就是指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二)学校社会工作

“《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将学校社会工作定义为:学校社会工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理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三)小学生的发展概述

1.小学生发展的范围界定

小学生的发展包括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心理理健康发展,社会人际交往健康发展等方面。在教育理念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被定义为包括德、智、体、美、劳、心理健康、个性发展、创新和实践能力等身心全方面的发展。

2.促进小学生发展的意义

目前,我国小学生的年龄约为为8-14岁,这是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研究表明,青春期产生的很多问题在小学阶段都有一些先兆,即在小学后期产生的小问题,没有得到重视而任由其发展,到青春期就会被放大,产生一些比较棘手的青春期问题。如若能使小学生实现健康发展,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生问题的几率。另一方面,加大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学校社会工作在小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一)为小学生解决已产生的问题

1.解决学业成绩下降问题

学业成绩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但学业成绩下降的原因是多样的,社会工作者通过与学生及其重要他人进行会谈,运用个案方法了解学生学业成绩下降的原因,根据具体原因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法。

2.解决环境适应问题

低年级的小学生初入学时由于年纪较小,对陌生的环境以及学习氛围都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社会工作者的及时介入,区分于教师和家长,减少权威性和距离感,以成年朋友的形式帮助学生尽快适应。

3.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相对比较微妙,常常得不到家长重视。社工可以以过来人的角度为其提供经验,还可以提供关于人际交往的小技巧,成为其社会支持系统中的一部分,运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为学生解决人际问题,避免由于人际关系引发其他重大问题。

4.解决心理问题

家长总是会把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与调皮闹情绪混作一谈,家长甚至老师都会以孩子小出现情绪很正常而忽略掉,甚至打一顿解决问题。学校社工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际问题,将出现心理问题与反常情绪区分开,以便及时解决或转介专业心理医生。

5.解决校园暴力问题

校园欺凌是学校社会工作关注的重点。作为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可以给被欺凌学生提供支持,鼓励其以正确的方式反抗,还可以针对欺凌者做出行动,运用个案工作找到产生欺凌行为的原因,为欺凌行为的受害者与施暴者提供健康的环境。

(二)为小学生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

1.预防升学适应问题

小学作为教育系统的第一步,小学生日后必然要经历升学的环节,小升初、中考、高考都是人生转变的重要阶段。在升学阶段,学生要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与旧学校老师、同学的分别以及新学校的选择和适应。三方面的压力会让学生产生不适的情绪,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在升学之际为小学生提供缓解压力的技巧;为其所在班级提供小组工作服务,正确处理离别情绪;以及提供个案服务,缓解即将到来的适应情绪问题。

2.预防成长困扰问题

高年级小学生会面临课业、生理、早恋、社会交往、社会期待等问题,没有积极的引导,会造成对自己的严重不认同感。学校社会工作者在小学生低年级的时候就要为其提供预防成长烦恼的项目,使其正确了解人的身体结构,明白身体、心理出现的微妙变化是正常的、普遍的。在出现成长困扰的时候,小学生就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3.预防价值观、行为偏差问题

价值观是逐渐形成的过程,小学生的价值观主要受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但在小学末期,及青春期的前期,他们的价值观很容易受到朋辈群体的影响,包括对社会的不正确认知,以及社会青年的影响,对权力的盲目崇拜以及畏惧屈从,对人性善良和积极本性会有否定的观点,责任与义务感淡薄,甚至对人存在的價值也会有所怀疑。价值观出现偏差,行为就会受到影响,形成所谓的不良少年,不仅对学生自己不好,还会危害家庭以及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支持父母与子女进行价值观探讨,还要注意学生周围可能出现的不良朋辈群体。为小学生提供健康积极的课外活动项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小学生可能出现的价值观、行为偏差。

(三)为小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提升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作为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部分,应该受到重视,学校社会工作者不仅要鼓励小学生多运动,还要有目的的设置体育项目,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好身体基础。

2.提高抗逆力

抗逆力是指学生抵御逆境、抗击压力的能力。“抗逆力是个体所具有的抗御困境并回复正常适应的能力,是一种在生命的各个发展阶段能以不同行为表现出的促进并修补见健康的能力。”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固定的心理建设服务项目,通过小组工作,创造高压条件,鼓励学生在高压环境中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予以引导,同学之间相互分享经验,共同提高抗逆力。

3.发展自我,发掘生命潜能

(1)认识自我,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例如我的兴趣是什么,我擅长什么,我害怕什么,我不擅长什么,我努力能做到哪些事情等等。

(2)发展自我,根据对自我的了解,制定合理的学习、课外拓展计划,家长也可以避免盲目为孩子报补习班、兴趣班等,节约时间、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多小学生生活在安逸的环境中,面对的大多是学业和种类较少的课外补习班,很多潜能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学校社会工作者在服务中,通过社工课堂让学生们思考、反思、了解自己,并有计划的为其提供有挑战的项目,激发学生潜能。

4.明确未来规划

有了对自己正确的认识,在自己喜欢以及擅长的方向努力,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业规划、职业规划。有目标才有动力,有规划才有计划,才能实现个人良好成长。学校社会工作者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扮演倡导者、资源获取者的角色。大部分家长会注意到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业成绩,会考虑孩子上哪所中学,却鲜少有家长规划孩子成年后干什么。社会工作者倡导家长做这样的规划,为小学生提供职业能力测试,提供了解各种职业的途径,使其尽早开始规划未来。

5.营造良好客观环境

小学生发展的环境对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同学、家长这些微观系统对小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学校、社区这些中观系统以及社会宏观系统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家长会注意到学生直接接触的对象,避免其与社会不良朋辈群体来往。但是学校、社区产生不良风气,家长却是有心无力,社会工作者根据职业敏感度以及专业能力,可以联合家长、学校向相关部门反馈,减少小学学校周围的网吧等不良场所的数量,尽量为学生营造最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如何发展我国学校社会工作以促进小学生发展

(一)增强学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配合

学校积极与社会工作机构合作教育部门可针对社会工作为相关学校领导进行“扫盲”,鼓励机构与小学形成固定合作模式,将社会工作服务制定为课程项目。

机构增强服务项目针对性社会工作者在针对小学生发展这一任务时,要重视收集资料及预估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与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以及同学们多多交流,了解服务对象的自身发展情况,社会期望以及不足,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使服务对象的改变与成长更加显著,达到多方满意的效果。

(二)扩大驻校社工队伍

第一、由民政局、教育局牵头,设立专款扶持,在学校设立专业的驻校社会工作岗位,强制性达到至少一校一社工。第二、在公务员系统中增立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将聘请到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驻派到学校,做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实际工作,享受公务员待遇。第三、为学校现有的德育老师、心理老师做社会工作培训,使其遵循社会工作伦理,受社会工作理论指导,掌握专业的社会工作知识,运用社会工作技术解决学校的问题。

(三)提升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在專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倾向于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方面等等,安排针对性课程,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将服务对象有意识的确定为小学生。建立“高校—小学”双校联动机制,根据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制定不同的实习计划。专业技能较低的低年级学生做辅工,跟随成熟社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较多的高年级学生独立完成简单的工作;本科生、研究生的毕业实习可以进驻到小学,专业学生在实习期间成为1-4个月的驻校社工。这样的双校联动不仅为小学生提供优质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还为学生提供一线的专业实习机会,为高等教育人才提供论文研究所需的必要资料。

五、结语

综上,虽然我国的学校社会工作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小学生发展的问题带有很大的忽视性。同时学校社会工作不仅可以及时发现、解决小学生已经产生的问题,还能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更加重要的是,学校社会工作可以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学校社会工作在这一方面的作用,是学校、教师都无法替代的。另外,我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国际、国内有很多积极的经验模式值得我们借鉴研究。本文认为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扩大驻校社工队伍,提升社会工作工作专业教育等对策的实施,学校社会工作不仅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支持认可,更是能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这一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意鹏.小学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探讨[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3.

[2]谢珍德.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8(8).

[3]张雨帆.小学生同伴关系改善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4]郭峰.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评估与学校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5.

[5]郭一建.关于我国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反思——给予昆明市呈贡区L小学实习督导的视角[J].法制博览,2017.

[6]雷静.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视阈下的中小学生创新教育[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13.

[7]朱瑞霞.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8]解寒静.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初中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探究[D].安徽:安徽大学,20016.

[9]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许莉娅.学校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小学生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