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示范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思考

2018-10-15张青邓志龙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实训

张青 邓志龙

摘 要:近幾年全国各地高职院开展了示范专业建设工作,有些学校围绕“产学融合”进行,有的学校主要以教学资源和实训基地建设为中心,各自取得了不同水平的建设成果。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示范技术特色专业为例,总结了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探索,这对我国高职示范特色专业建设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示范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项目背景

2014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申报了广西区职业教育移动通信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项目,建设期2015年1月~2016年12月,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机制创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六大方面,2018年6月通过了项目验收。

二、项目效益

项目建设工作启动后,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的要求,根据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制订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开展阶段性自查工作,各项工作均按年度计划扎实推进,截至2017年12月,项目建设计划完成率达100%,部分任务超额完成。依托此项目建成的集“产、学、研、创”四位为一体实训基地,在学生创业、技能培训、社会服务、对口帮扶等方面成果显著,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了学校对外交流、合作与服务。主要的效果如下: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品牌

通过项目的实施,专业建设品牌效应凸显,逐步从实践中形成了学生职业发展理论体系,在二级学院层面上形成了三大品牌,即“以工作过程知识大赛为载体的职业认知策略,以工作室为载体的职业训练策略和以毕业设计展为载体的职业检验策略”,品牌的实施进一步丰富了专业建设的内涵。专业通过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明确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经过专业(群)的建设经验分享,完成了基于工作室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二)引入国际化标准、行业标准推进课程改革,成果丰硕

学校通过与世界500强企业——Google、 Oracle 公司合作,引入了一系列国家化的课程资源、标准和认证体系。目前已引入11门国际化课程,并将其结合行业标准整合到专业群的相关课程中,建成了30多门融入国际标准、行业标准的基于超星平台的移动课程30余门,课程总访问量在30万次以上。使全校70%以上的学生受益,2017年申报了“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国家级共享课程,校内通过立项形式新建中高职衔接移动课程资源5门。

(三)师资队伍建设结构合理

通过内培外引打造了信息类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师资团队中,中高级职称4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7.14%。其中,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5人,系统分析师3人,网络规划设计师2人,思科华为网络专家(CCIE、HCIE)1人,HCNA认证培训师3人,南宁市高层次人才4人、南宁市首席技师1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在区域行业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带头人7人,校级名师培养对象1人,校外企业兼职教师120多人。教师在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各类教材20余本,教师个人参加区级以上大赛获奖15人次以上,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赛获奖200人次以上。

(四)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

通过实训基地建设,新建四个产、学、研、创四位一体的实训基地,分别是大数据技术研发中心、物联网应用技术创业中心、云计算技术创新中心、通信基础实践教学四大中心。通过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内开展技能鉴定和项目研发,对外承接培训和社会服务,提高了师生教学和科研实战能力,项目建成的实训中心设备平均利用率达到100%,年平均组织职业鉴定人数达500人以上,年平均安排实训教学课时30000节,年平均教学总利用量13000人次。实训中心对外通过对接企业的需求,面向区内高校教师开展了Oracle Academy Java培训班、IOS骨干教师培训班、大数据计算师资培训班、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师资培训班等培训班,累计培训师资达200人次。面向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两次“重要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能力暨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认证培训”,培养认证工程师共32名。实训基地三年内累计培训1000多人次,通过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的人达800多人,实训基地建设成效好。

(五)校企合作突出创新

专业及专业群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了由区、市移动通信学会、合作企业深圳讯方通信有限公司和广西蓝盾科技有限公司等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组成的移动通讯及网络技术校企董事会,探索董事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以工作室为纽带,2015-2017年间,基于工作室的毕业设计作品共展出300余件作品,其中2017年毕业设计作品《非我亦我》、《白熊先生》获得企业青睐,创意被企业直接以3万元的价格买走进行进一步创作,《禅院戏曲》入选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作品。

(六)社会服务广受好评

专业和专业群利用技术优势,积极服务地方产业。项目建设期间先后开发了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精准扶贫地图定位系统、广西医科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国税局公务员面试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国税局投诉管理平台、广西医科大学预约就诊系统、钦州港船舶调度系统、扬美古镇的宣传片等十几个行业应用系统,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三、项目建设经验

(一)五个对接,三大策略

“移动通信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自2015年实施,专业群通过聚焦五个对接、剖析四个问题,应用三大策略,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即聚焦“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五个对接;剖析“学生就业前岗位认知与企业实际岗位一致性问题”、“学生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一致性问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适应社会需求的一致性问题”、“ICT教学平台、教学环境与行业岗位工作环境的一致性问题”,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应用以“金葵杯”工作过程知识大赛为载体的职业认知策略、以“工作室教育教学”为载体的职业训练策略以及以“毕业设计展”为载体的职业检验策略三张品牌,在人才培养的理论和实践层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二)构建基于工作室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欠发达地区 IT 企业普遍面临技术人员缺乏、开发成本高、人才储备等问题。通过构建基于工作室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工作室,与企业开展基于项目的深入合作,既降低了企业的开发成本,又为企业培养了储备人才,同时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给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促进 IT 企业更直接地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活动中来,提升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1.基于工作室的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学生尽早接触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类专业群将依托华为、深圳讯方、漫博通等合作企业,成立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搭建校企合作平台,由学校提供独立的工作场地,引入企业的工作过程、职场环境、管理方式、行业标准和企业文化,建立“导师制”、“双师制”、“学生准入制”、“项目管理制”、“课程免修制度”等管理工作制度。聘请企业的技术专家与校内双师型教师共同担任工作室团队指导教师,通过带领工作室团队承接企业真实项目以及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创业产品孵化,把实际项目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2.构建适应工作室教育教学、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

重新构建了信息技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首先,推进创业基础课程改革,制定可行的课程实施方案,设置创业基础课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邀请企业专家或者创业者给学生开设讲座,从理论和方法上给学生以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其次,以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创新研发与应用课程,学生在2-5学期内,依托工作室参与完成一个真实项目的设计制作研发,并达到商业应用的标准。依托创新工作室,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相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指导相补充”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三,推进毕业设计课程改革,改革传统的毕业设计课程“闭门造车”的做法,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和企业的需求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充分体现创新應用,以毕业设计作品展或产品发布会的形式面向企业、社会推荐学生的创新成果,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四、结语

移动通信技术示范特色专业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在 “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校企双骨干教师”的选拔聘任、考核管理、激励机制等方面不够完善,后续将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经费、政策等方面的保障。进一步加大高水平师资培养和引进的力度,完善“校企双专业带头人”、“校企双骨干教师”的选拔聘任、考核管理、激励机制等,提高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与核心人才作用。

参考文献:

[1]示范专业引领下的高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以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为例[J].张博.辽宁高职学报.2017年(第19卷)第12期.

[2]高职院校焊接示范特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建设探析[J].庹前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11月(第7卷)第11期.

[3]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实施路径——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例[J]. 乔学斌,张绍岚,智娟,陆建霞,陈正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第35期.

猜你喜欢

毕业设计校企实训
高校毕业设计展吸引业内眼球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毕业设计优秀作品选登
基于FPGA的毕业设计实践平台实现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