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2018-10-15甄少波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

甄少波

摘 要:本文指出当前高校进行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并指出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为高校推动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

2010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序言指出当下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并明确提出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这体现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需求。现代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在知识、能力和品格方面均衡发展的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又需要跨学科综合教育师资。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设置了跨专业的课程以满足社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然而目前单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师资很难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因此,建设跨学科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人才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体,合格的师资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传统单一的学科型师资结构难以适应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多元化的跨学科师资团队是促进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尽管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跨学科专业方向不明确

学科专业方向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发展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和学校办学质量。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确定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要有行业、企业及学生的参与,要做充分的调研。只有这样,制定出的培养方案才能满足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才能适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个别行业的发展是颠覆性的,这不仅使得跨学科复合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数量增加,也使人才需求规格不断变化,因此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尽管如此,仍有部分高校在开设交叉学科或跨学科专业时存在赶时髦的嫌疑,或是不同学科或专业间的简单拼凑,有其名而无其实,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确,致使人才培养呈现“四不像”,很难发挥结合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无法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标准。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目前我国现行的专业课程体系仍然是与学科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学科中心型”,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仍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专业界限十分清晰,除了部分通识类课程外,课程设置文理分开,强调孤立地、分门别类地学习和掌握知识,课程体系建设重学科轻能力培养,这一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跨界思维能力较弱,创新意识不强,学生就业后适应行业变化的能力较弱,发展潜力不足[1]。

(三)高校体制制度的限制

现行的高校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和阻碍跨学科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涉及到教师的招聘管理、教学管理、考核评价、薪酬等制度。

教师的选拔与聘用制度直接影响跨学科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现有的招聘制度存在“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的问题,这可能会导致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不足,教学空泛化等问题,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2]。

另外,我国高校大多采用“校-院-系-专业教研室”类型的组织模式,其人员和组织机构也被限制在单一学科和专业范围内,没有形成严密而灵活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体系,这样的制度不利于开展跨学科合作研究。

(四)教师自身问题

教师是落实高校人才培养和决定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跨学科复合型教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跨学科的学习能力、终身的学习习惯、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精神等,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校教师在跨学科教学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跨学科的基本理念,落实到教学环节,一方面教师队伍缺乏合力,师资学科背景缺乏互补,最后导致在人才培养中的学科缺失,另一方面,在跨学科教学中,传统固有的教学模式难以打破,绝大多数课堂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致使跨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等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严重影响跨学科人才培养质量。

二、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策略

(一)规范高校跨学科专业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行业越来越需要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应用,因而诞生了一些跨学科专业。尽管如此,跨学科的发展是一个综合复杂的问题,哪些学科能够跨越,不同学科之间如何实现交叉融合等问题都需要高校管理层及专业教师谨慎考虑。对跨学科专业设置而言,各高校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而应该根据自身的学科背景和条件,通过调研社会行业实际,对跨学科发展进行可行性分析,为其专业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二)重构跨学科课程体系

高校跨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应由“学科中心型”转向“学科综合型”[3]。传统的学科中心性强调专才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仅仅围绕本专业,专业以外的课程设置较少。随着社会行业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增加,严格的学科界限需要被打破,新的课程体系需要重构,建立综合型、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对于跨学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改革跨学科师资队伍管理制度

我国现行的专业教师队伍组织管理归属各专业院系,教师的选拔聘用、晋升考核、培训进修、教学科研等绝大多数工作均在各自的专业院系进行。跨学科师资队伍建设不是简单的院系委派和教师随机组合,需要不同学科专业教师相互沟通协调,传统的管理模式并不适合跨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因此,跨学科教师队伍的管理要区别于单科师资队伍管理,要建立合理的招聘制度、教学制度、教师考核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

(四)跨学科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得以提升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必经之路,是形成高质量跨学科师资团队的重要途径[4]。跨學科与单一学科或专业的教师队伍差异较大,教师除了精通自身的专业知识之外,要熟知交叉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熟悉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精通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等。因此,针对跨学科教师队伍进行多元化培训非常必要,包括校企合作培训、校际合作培训、院系部合作培训、课程间合作培训等多项培训途径,促进教师跨学科意识养成,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荣华.高师跨学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策略[J].教师教育研究, 2011(7): 38-43.

[2]王焰新.跨学科教育:我国大学创建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由之路——环境类本科教学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6(6): 17-24.

[3]汤志伟.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12-113.

[4]于尧华,姜声扬.浅谈高职教育多元化跨学科师资培训方案之构建[J].学术视界,2016(6): 9-11.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