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居民满意度分析

2018-10-15王乐菲王婧王义贞冉令香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设施居民社区

王乐菲 王婧 王义贞 冉令香

摘 要:本文以山东省济南、东营、潍坊、临沂四个地市的部分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情况及居民满意度的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运行结果显示当前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男女性别对于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设施的修复时间与满意度存在微弱的正相关关系。并基于调查结果本文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居民满意度

一、研究背景

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有归属力量的意识形态与相应物质条件,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在促进社区异质人群的融合与充分发展、降低社区犯罪率、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减少社区内部阶层分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研究多集中以下领域:社区文化内涵的阐述,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原因以及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这三个方面。在对社区文化内涵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对于社区文化多是从广义与狭义的角度加以理解,例如,奚从清(1996)、刘庆龙(2002)、蒋齐(2008)、黎熙元(2007)等对于社区文化概念的阐述;对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学者们提出社区文化设施缺乏、精神文化资源利用不足和社区文化建设单一,缺少社区居民参与[1]。现行运作机制严重制约社区文化发展,文化产品供给有效性、针对性不足[2];对于社区文化建设对策研究集中于两个取向,第一种取向是基层政权建设,强调城市管理权力的下放和政府权力在社区的整合。例如,从“社会互构论”的角度研究社区文化建设,强调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行为主体间的互构[3]。第二种取向是着眼于社区共同体的形成,强调社区动员、居民参与和社区自治[4]。例如,提出社区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等[5]。学者们通过关注社区文化的特定领域通过不同的视阈加以研究。而本次研究主题着眼于对于社区文化设施的调查研究,针对目前社区文化设施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的问题,运用数据分析表明当前影响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的因素有哪些,为后续社区文化设施针对性的建设提供指导。

二、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了解当前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的供需情况、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等硬性条件的满意程度与可能的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对以上两方面的研究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对社区基础文化设施的健全提出现实指导。本次研究也具有对于社会调查研究理论应用与实践的丰富的目的,以SPS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同相应的定性分析相结合,以期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三、数据统计分析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东营、潍坊、临沂四个地市的部分城市社区调查数据为样本,共发放问卷252份,回收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3.25%,数据收集整理完毕采用 SPSS进行统计分析,期望能够从中得到有价值的数据并发现一些规律,为深入研究和推进城市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及居民对其种类需求现状

a.在值 1 处表格化的二分法群组。

表1显示,在调查数据中居民所在社区文化设施各类型分布频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基础健身器材、运动类场馆、儿童游乐场所、文化休闲广场、报纸宣传栏、综合性多功能室、社区文化展览、图书馆。

表2所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从高到低排序为图书馆、综合性多功能活动室(诗书画社、电脑室、棋艺室等)、报纸宣传栏、运动类场馆、儿童游乐场所、文化休闲广场、社区文化展览、基础健身器材、其他。

通过以上两个频率分布表,可知被调查的社区居民对于社区文化基础设施需求最大的种类是图书馆和能够开展综合性活动的场所,这些也正是目前部分城市社区所缺失的,图书馆、社区文化展览和综合性多功能室在居民所在社区分布频率是排在后几位的,充分体现了当前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供给无法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

(二)不同年龄段对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的分布状况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社区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通过条形图直观反映社区文化设施是否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以及哪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图1显示,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对于社区文化设施的满意度相对较高,可能是当前的社区文化设施能够有效满足他们的需求,也不排除儿童青少年的心智成熟度相对较低,对于社区文化设施需求有限,当然本次调查研究也存在对儿童青少年样本容量抽取较小的问题。18—65岁的人群在一般满意和比较不能满意上所占比例相对比较大,满意程度处于中等水平。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比较不能满意上所占比重最大,说明目前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对于中老年人的社區文化需求的满足水平有待提高。此条形图也间接了反映当前社区文化设施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年龄段的社区居民需求。

(三)男女对社区满意度是否有满意度差异

为分析男女的性别是否对社区满意度具有影响,在此运用交叉列表进行分析。 虚无假设为男女对于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为男女对于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运行结果如下:

a. 0 数据格 (0.0%) 预期计数小于 5。预期的计数下限为 9.79。

根据卡方测试运行结果,P值0.901远大于α=0.05显著性水平,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研究假设。因此,男女对社区文化设施满意度无显著性差异。

(四)修复时间与满意度是否相关

根据样本数据,研究社区文化设施的不同修复时间对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是否有显著差异,采用交叉列表方法计算dy系数进行检验。虚无假设为社区文化设施不同的修复时间对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研究假设为社区文化设施的不同修复时间对社区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运行结果如下:

a. 未使用虚无假设。

b. 正在使用具有虚无假设的渐近标准误。

表6显示,分析得出的P值0.008远低于α=0.05的显著性水平,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因此社区文化设施的不同修复时间对社区居民满意度有显著性差异。在此数据分析中不同的修复时间是自变量X,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满意度为因变量Y即相依项,因此表格中第二行第一列数据0.137即dy系数,这说明X与Y存在正相关关系即社区文化设施的修复时间越短,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设施的满意度越高,但由于dy值域处于-1到1之间,此分析结果的dy更接近于0,即两者的相关关系较为微弱。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SPSS软件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城市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的类型比较单一多集中于基础健身器材、运动类场所方面,而对于社区居民需求较高的图书馆、综合性多功能活动室、报纸宣传栏等文化设施的供给不足,出现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现象。其次,不同年龄段对于社区文化设施的需求多样,社区在建设社区文化设施时并未有针对性的考虑到居民的实际需求,致使居民整体满意度不高,设施使用率较为低下,这也对社区在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更加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对于社区文化设施损坏后修复时间的长短研究,得出其修复时间与居民的满意度影响较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的结论,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注重对设施的及时维护不可或缺也是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的有效措施。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并有效实现社会各方的充分参与

在对社区的文化设施建设时要充分考虑社区的历史、地理、人文环境与风貌,设施等硬性条件的建设要紧密贴合社区的文化氛围[6]。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类的行为,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良好环境也会让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和凝聚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区居民,从而有利于社区精神文化建设。

对社区文化的硬性条件进行建设需要政府内部各阶层高度重视,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倾斜,加大对于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确立有效机制确保资金的落实到位。

对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中要注重社会各方的充分参与和对社区的中长期规划,政府可设立专门的社区事务管理部门,协调综合社区建设中的各种复杂因素,提高行政效率。与此同时,也要充分引入社会资源或第三方组织,实现政社结合的社区规划发展模式,比較典型的就是非政府组织的参与,此部分经验可依当前现实状况借鉴美国的社区自治模式[7]。非政府组织等社会资源的充分参与可降低政府在具体管理社区过程中的复杂程度,通过简政放权使社会资源与创造性建设思路充分涌动。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划重大项目,但在涉及具体的建设情况时则是由第三方直接管理,在中国社区文化建设的规划中也要注重社区自治与居民自治等基层政治组织的作用。

2.注重社区文化设施的维护与可持续利用

由于缺乏对社区文化设施合理的规划和资源优化配置,可能会造成类型单一、资源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社区要对文化设施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实际需求,也要对文化建设的长远规划与可持续利用给予充分重视。在维护过程与后续使用中,要注重政社两方面的作用,政府设立专业化的社区管理部门,同时社区基层自治能力与公众素质提升以及社会组织的公益性维护等都是必要的。在设施的后续使用过程中也要创新思路,增强社区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以及周边社区的联动共享。社区文化设施的共享使用与开放可以有效增强社区的活力与文化吸引力,开放的过程也是内部文化自信的树立的过程,越是包容就越是强大,不仅实现了社区内部异质人群的自我融合,也在开放与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外部社会化,促进了异质群体与整个城市的融合。与此同时,社区文化设施的相互开放也扩大了资源使用的范围,带动了周边不甚发达社区的发展,这些社区可能还不具备建设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能力,但他们却可以通过相互开放、联动共享获取其他发展能力较好的社区的文化设施资源,从全局来看则起到了提升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建设成本的作用。

3.开展丰富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设施使用效率

社区文化设施是开展、建设社区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建设结构合理、实用有效、功能健全的社区文化设施的同时,还要提高社区文化设施的功能效益、使用效率,通过社区居民自发组织或者社区居委会的协调配合,以社区文化设施为载体,开展贴近社区居民实际、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赵方方,黄慧.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文献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0):115-116.

[2]李世樑.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3]郑杭生,尹雷.“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基于南海的案例分析[J].学习与实践,2014(05):104-110.

[4]郎友兴.从小区到新故乡:社区文化与中国城市社区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2013(05):76-81+158.

[5]刘庆龙,冯杰.论社区文化及其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5):19-24.

[6]杜为.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7]奚之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徐汇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 2009.

猜你喜欢

设施居民社区
民生设施非“摆设”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