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体育视角下渝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初探

2018-10-15徐瑶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整合少数民族

徐瑶

摘 要: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拥有带有深刻民族印记的传统文化和风俗,其中就包含浓厚体育色彩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从旅游资源角度而言,其具有强烈可操作性、关联性和可利用性。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区体育旅游资源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土家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俗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整合

重庆市少数民族聚集地主要以土家、苗、侗、白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集中在渝东南的石柱、黔江等地区,他们在长期的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这其中就包含了带有浓厚体育色彩和印记的传统体育项目。而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本文以土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整合本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一方面奠定该地区在体育旅游市场的基础,另一方将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渝东南少数民族聚集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状况

(一)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特点

1.浓厚的历史积淀性

少数民族在民族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文化特色的风俗、节令以及闲暇活动,代表着本民族的精神和深厚文化积累,在长期的历史变化与变迁中,没有被外来文化所融合和同化,证明其在本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精神感染力。例如土家族的“摆手舞”,它不仅单单是一种舞蹈,而是土家族社会历史演化的一部“史诗”。整个摆手舞分为迁徙、军前、打猎、生产、生活舞,涵盖了土家族社会变迁的方方面面,说明了少数民族体育活动与军事、政治、生产活动、宗教祭祀和娱乐活动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摆手舞”也成为土家族代代相传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巨大凝聚力的体育民俗活动。

2.浓郁的原始传承性

少数民族一般居于大山深处,相对封闭,生活条件较为恶劣,为了在大自然中求得生存,人们必须要了解和征服大自然,在这一过程中,开始形成跑、跳、投、踢、射等生存技能,例如土家族的“打飛棒”,不仅是狩猎生存的一种方式,也是娱乐竞技的一种项目,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包含了身体训练、游戏,也融合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形成运动技能本身即是生产生活技能。不仅具备健身性和竞技性,也表现出强烈的生活性和技能性。

3.节庆民俗的依附性

节庆民俗中的民俗体育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它依附于军事、农作、生活而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朝着竞技化、表演化、娱乐化方向发展,是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并依靠节庆时令活动得以展开,根植于民俗习惯得以沿袭和发扬。各民族在节庆民俗的内容、时间、意义虽不尽相同,但从其形式表现上都有民俗体育贯穿其中。例如土家族的“调年”时,毛古斯作为一种民俗传统舞蹈便出现其中,规模大时要跳六个晚上,大致以土家族的历史、渔猎、婚姻、工作等为主要内容,形式自由,可做游戏,玩耍、翻跟斗,打秋千等民俗体育活动。

二、少数民族聚集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原则

(一)突出民族特色,深化产品内涵

民俗体育旅游的打造要充分发挥自身民族的灿烂文化,体现“特有、独有”的民族特点,避免同质化,让参与者能够清楚的感受本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差异化”,因此这就要求在设计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时要密切联系其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在产品内容设计、活动策划、景观布局上要因地制宜,特别是要深入挖掘具有特色的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并经过“筛选、改良、重组”打造适合本地区独特条件的民俗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二)保护民族文化,传承民族记忆

文化是民族记忆的隐形财富,是将本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也是本民族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凝结的“智慧”。在探索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时,在设计民俗体育旅游产品时,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其文化内涵,清楚其文化对于民俗体育的强烈影响,另一方面在整合民俗传统体育文化时,去其糟粕,充分尊重和真实还原民族传统文化的原貌,避免因其对文化认识的偏差导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消亡。

(三)整体规划设计,可持续协调发展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是民俗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是发展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基本条件。在民俗体育旅游资源上注重主与次、轻与重、缓与急的整体规划,重点打造1到2个大型民俗体育旅游项目,避免重复建设,特点、特色不突出等弊端,以重点旅游项目逐步带动周边旅游项目,形成主次分明、特色突出的可持续建设民俗体育旅游产品。与此同时在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上要注重对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的保护,避免因噎废食,科学合理利用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实现民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体验观赏结合,打造“动静”感官

越来越多的旅游者要求旅行过程中既能满足视觉与听觉的感官,又能满足身体力行的酣畅与愉悦。因此在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上,一是要将景、人、物有机结合在一起,利用大自然的美景为背景,动听“小调”为旋律,传统农耕工具为道具,搭建的一台“饕餮盛宴”,满足旅游者对听觉与视觉的要求;二是在整合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过程中注重开发和保留体验性民俗体育项目,让旅行者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中,亲身体验民族风情,感受浓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少数民族聚集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形式

(一)以自然风景区为依托

体育旅游项目的顺利开展得力于旅游本身的整体良好氛围和相互依托。传统自然风景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基础而缺乏民俗体育文化,因此在以石柱、黔江等自然风景区搭载、引进体育旅游项目,形成“景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联动机制,使民俗体育旅游与邻近景点联动和对接,不但可以丰富旅游的的旅游产品,也可以让来源于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民俗体育回归到原始,更有利于外界解读当地的民俗体育文化,有利于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延续和推广。例如土家族的“毛古斯”借助其自然景区实景,展现土家族先辈的祭祀,我们在去除糟粕,保留其武术、舞蹈和体操的动作,加之现代化的艺术修饰,让其与大自然合二为一,成为实景展示的又一“力作”。

(二)以节庆时令为承载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而节庆活动日渐成为吸引游客注意的旅游资源。在土家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时,筛选、挖掘、提炼本民族最隆重、最重大的节庆时令来进行包装和整合,保证其场面恢弘,影响力大,让游客参与其中,不虚此行。例如其一土家族的“赶年节”是其传统节日,在“赶年”中就有“玩龙灯”、“荡秋千”和“踩高跷”等体育项目,我们将这些体育项目精心的编排和设计,使参与的游客既能够感受“玩龙灯”带来的视觉盛宴,又能够通过亲身体验“荡秋千”和“踩高跷”来体验愉悦身心,相互竞技带来的快乐。其二摆手舞作为土家族代表性活动深入人心,而摆手舞随着发展分为祭祀、祈祷、歌舞、社交、体育竞赛等综合性的民俗活动。按照活动规模分为大摆手和小摆手,而大摆手按照习俗是三年两摆,于正月初九或三月初三举行,因此按照这个时间点将土家族这一活动进行商业化的包装和市场推广,将大摆手逐渐形成一个区域性重大节庆活动,而小摆手穿插其中,成为大摆手的一种补充,相互作用,促进土家族摆手舞的传承和推广,成为傣族“泼水节”后的又一让人期待的节庆。

(三)以现代体育为目标

受外来体育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以土家族为代表的民俗体育项目和文化开始受到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现代体育竞技运动中。为寻求土家族民俗体育的生存空间,我们有必要将民俗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进行创新与改革,使民俗体育在新时期能够焕发新的生命力。首先我们要去除不健康、不科学的封建迷信成分,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其次我们要规范民俗体育项目本身,让其在竞赛时“有规可循”;再次在项目开发与整合时要体现少数民族体育经济价值、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土家族体育文化特色;最后我们要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例如排舞、瑜伽、形体训练等整合培育出有土家族民俗体育文化特点,又有国际时尚元素的体育活动。

四、结语

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是去糟粕,取精华,是产品项目升级换代的一种渠道和方式。将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列入旅游资源文化体系,是做大做强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资源的重要环节,遵循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的基本规律和原则,合理利用民俗体育旅游建立本区域特色经济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一方面推进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晓峰,杨次榆.渝东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9:42-44.

[2]何芝.休闲生活方式下影响四川体育旅游项目开发的探索[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37-40.

[3]吴健,梁建平等.重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4:56-58.

[4]袁革,庞元宁,魏银彬.重庆市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11:17-19.

[5]霍红.西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和走向[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整合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