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2018-10-15叶小华

青年时代 2018年25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新路径融合发展

叶小华

摘 要: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先进文化与思想的最佳载体,面向对象是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这就要求两者的融合发展更应契合时代变迁,不断开拓进取。但国际环境和我国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使问题层出不穷,一味的追求发展学生党员数量而忽视了质量,种种因素都使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陷入困境。本文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的问题,从创新融合理念、创新融合方法、创新融合模式、创新融合平台四个角度展开深入探究,努力寻求突破性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进程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占据重要地位,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牢牢的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该论述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严苛的标准。全新的世情国情对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有更新的要求。

一、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现实因素

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它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抓手,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手段。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都是高校学生政治学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都具有强烈的政治性[1]。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到位,学生政治素养提高,则更有利于壮大优秀学生党员队伍,而学生党建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是以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手段。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互融合,协同发展。

(一)学生党建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渠道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正在不断改变,这也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学生党建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渠道,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人生信念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的主要目标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学生明辨是非的重要观念,进而将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两者的实行方法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依据实际情况,分析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策略,培养学生的政治觉悟与自身本领[2]。

(三)学生党建是宣传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平台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正在由传统观念上以支部为单位开展理论学习,演变为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社为主要阵地的教育培养模式。高校充分利用学生社团、组织机构等形式由点及面,充分挖掘基层学生力量,以此纵向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3]。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挑战

近年来,伴随着文化思潮的冲击与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出现,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负面问题层出不穷,而传统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墨守成规,“疲软之态”逐渐显现,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困境之下,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势在必行。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有效指导,目前取得的效果并不符合预期希望。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三点。

(一)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理念落后

两者融合形势下面临的首要挑战就是对融合发展的理念认识不到位。在对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过程中,某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洁、教师只重视发展结果而忽略教育過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极大损害了入党严肃性,同时也拉低了整个党员队伍的素质水平。除此之外,对融合发展理念理解不到位、思想观念落后还体现在,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党员号召力不强、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先锋模仿作用发挥不到位等等。

(二)社会环境的巨大冲击

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新旧体制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如下岗失业、“三农”问题、医疗制度改革、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生活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仍待解决,高校学生也在为此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探寻解决之路。但是,一旦无法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时,他们会对社会产生疑问,自身的理想信念也将动摇。

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也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造成冲击。各种文化的快速涌入势必会引起大学生文化选择和政治思想发生改变,若不及时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加以引导,或将不利于人才成长和社会建设。

(三)高校师资、学生党员队伍薄弱,人才质量不高

高校教师在高校教育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使命,这同样适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进入社会前最后一步的“辅导者”,其一言一行都具有关键影响[4]。但是从目前的工作来看,在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中,高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较少,且整体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学习。而学生党员的队伍不够强大,优秀学生党员比例低,使榜样作用难以突显,更阻碍了学生党建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一)创新融合理念:突出高校自身特色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密切相关。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的重点不仅要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的方面,而且更要重视学生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等相关教育。因此,若要有序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就必须创新工作理念,将融合发展的新理念贯穿整个工作教育体系,对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双向制约。在推进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是重要的支撑力量,其对于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的思想精神面貌和专业素养方面具有关键作用。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结合本校学生特点、职业发展前景,培养面向多元化未来的高起点高水平、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健全高校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集合自身特点

政治理论制度对工作理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更是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的规范化保证。要让学生积极分子不仅只在形式上入党,更在思想上入党。各党支部应定期召开支部大会、民主讨论会等思想学习会议,开展多种富含学校自身特色的思想理念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增强党员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发挥党员的带头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健全由校党委统一领导,组织、宣传、团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机构等部门及其他各党支部相互配合的管理运行体制,以此形成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中流砥柱。

2.加强学生党员的再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建设优势

高校学生党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学生党员,发展学生党员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在于教育、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党员[5]。学生党员在入党前后会产生思想上的变化,针对这一变化,我们更要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不间断开展党校学习等活动,利用学校建设优势,发挥学科长处,增强对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进而使学生党员能够对身边的青年团员产生积极影响,以此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

(二)创新融合模式:积极策划丰富多样的学生党支部活动

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模式上要锐意创新,积极策划丰富多样的学生党支部活动。在当前高校的党建活动中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的以说教为主、被动教育的工作模式难以解决新矛盾。为此,改变消极态度,制定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问题,逐渐在发展中形成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工作模式,不断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适应当前形势。创新工作模式,推动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努力创造新型多样的学生党组织活动,满足现实需要,切实深化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性发展。其中,学生党建走出固有的“教学楼模式”,走向“公寓模式”是条重要路径。

1.高校党建进公寓,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整合

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学习的重要场地,在此开展党建工作就不能只考虑到政治教育,更要重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寝室为依托,以党建理论为导向,高效解决“教学楼模式”下思想教育与学生党建触及不到的问题。从实践的可行性层面而言,高校学生公寓的党建工作主要以“一对一”模式、“帮扶互助”模式为方法,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党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公寓这个平台,使学生党建的实施对象范围扩大到整体学生,以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带动普通学生的思想政治性,由此开辟更为广阔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

2.高校党建进公寓,弥补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

高校中,学生对主流思想的认知大多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的,这就使得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呼声愈加强烈。高校学生党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下,也需转换新思路。学生党建进公寓,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认同上。当代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形成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知,但这种认知更体现在潜移默化的日常行为之中,能否真正理解且有效运用主流价值观念思考问题,学生的情感态度十分重要。高校学生党建进公寓,克服了传统的单纯生硬的思想教育方法,而是在学生的生活起居中不断渗透,以此弥补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缺失。

(三)创新融合方法:搭建网络平台信息新渠道

选择网络这个大学生当下接触最频繁的交流平台为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新渠道。这不仅是党建工作在方法上的创新,更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必然结果。高校党组织借助党建网站,阐述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增强党在高校学生间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建立网上党校、网上党支部等,以此来开展网上党支部活动。对于学校的党政文件等可通过电子邮件或网上杂志的形式,定期、定量、定向向广大学生党员进行发送,进而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与此同时,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构建应利用好网络社交工具,如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现点对点的有效沟通与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加强学生团体间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渠道联系,抓住问题,解决矛盾,促进二者更好地融合发展,不断释放两者融合红利。

(四)创新融合平台:打造实践化教育基地

高校學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目的上是一致的,两者融合发展的目标也不仅仅只表现在高校学生对党的思想理论了解接受阶段,更深层次的在于学生通过教育能够对自身行为做出相应改变。因而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将学校本身当做发展平台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实践生活的关注。在社会实践的平台上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使两者的互动含义更丰富。例如,高校可与博物馆、革命圣地、红色文化基地等开展合作,设立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参观学习,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将静态知识与动态实践相关联,将思想政治教育同党的建设相融合,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完成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现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过程中,满足党和国家、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这是党进行思想建设的重要基础,而培养优秀人才,更是高校实现转型发展的改革必然选择。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为今后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思想政治领域将会焕发新生机、新色彩。但两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更为关键的在于高校与大学生能够相互携手,主动应对新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思想政治冲击浪潮。思想政治教育是把控时代的风向标,是当前高校工作的主心骨。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使两者在融合共生中共同发展。高校积极利用当前学生党员的便捷优势,认真规划信息资源的分配工作,使党建工作在理念、模式、方法及平台上始终与时代保持一致。探索高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战略,注重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脚踏实地,不搞形式主义;要向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更高一层迈进,切实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在高校政治中的稳定作用;更要深入思考利用网络这个大时代,完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掌握网络主动权,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一体化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创新性人才[6]。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我们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野,更开启了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东海.关于高校党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的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2012(01).

[2]朱松梅.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一体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2015(11).

[3]荆伟伟.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及党建的协同模式分析[J].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10).

[4]刘凤琴.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集合[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7).

[5]李慧颖,肖俊涛,顾丽敏,韩沐彤,吴海霞.党建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共促机制的构建[J].高教高职研究,2010.

[6]张浩.浅论高校基层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新路径融合发展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