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子论视角下的礼貌策略研究
2018-10-15李佳
李佳
摘 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流中,礼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外学者于19世纪上半叶就提出“面子”这一概念,Brown和Levinson基于他们的理念提出了礼貌策略。本文将对其列举的具体方法进行探讨,指导我们如何正确理解并使用礼貌策略,提高交际与沟通能力。
关键词:面子;礼貌策略;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面子”一词看起来饶有趣味,其在不同的文化下有不同的意义。中国文化中的面子包括两个部分:“面子”和“脸”。“面子”为“个人的声望和地位得到公众的一致认可”;“脸”为“群体对于符合社会和内在道德行为标准的个体尊敬”。(胡先缙, 1944)英汉两种语言表达礼貌时都注意到了面子问题,并就其进行讨论与研究。在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中,人们要尽力保护自己的面子,同时也要留意不侵犯他人的面子。Brown和Levinson发表于1944年的《语言使用中的共性:礼貌现象》一书中提出:面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Brown&Levinson;, 1978)本文就其提出的积极礼貌策略与消极礼貌策略中的具体方法进行举例与讨论。
二、礼貌策略
说到礼貌策略,就要先提及面子理论。“面子”这一概念最先由中国学者胡先缙于1944年提出。随后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Goffman)研究了这一理论,他提出面子就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通过采取言语行为而为自己获取正面的社会价值,是按照社会所赞许的属性而创造的自我形象”。(Goffman, 1967)他还提出,“脸面工程”是相互配合的,面子的维护和赋予取决于他人要想不丢面子的最佳方案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英国学者Brown和Levinson在戈夫曼建立的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将“面子”、“礼貌”进行了系统的研讨,他们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Brown&Levinson;, 1978)他们定义了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行为受到他人的肯定和赞同。消极面子指,希望自己的行为和自由不受他人的约束和妨碍。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在每一次谈话中,双方的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会面临威胁,为了削弱潜在的面子威胁行为的程度,说话人可以采取两种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和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将会从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共25种中,选出几种,为大家解释。
三、礼貌策略的应用
在人际交往中,积极礼貌策略对应的是积极面子,即:我的行为能让你的行为受到肯定或赞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Brown&Levinson;列举了15个具体的策略,归于三个总的准则之下,即:(1)阐明两者的共同立场/利益 (2)说明双方为合作者 (3)满足对方的心愿。
(一)承认对方的需求与利益
在人际交往中,一定会注意到对方的行为举止,并给予对方一些肯定与赞美,如:“你今天穿的真漂亮!”
此策略在合同翻译中也得到了一些体现,如:
The arbitration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of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f Party A is defendant.
例句中表示主要人或事物的单词(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arty A)的首字母均为大写,以突显其重要性,也可以让对方看到这句话时一眼注意到这些重要的细节,顾及到对方的利益。
夸张策略应是从属于这一策略。换句话说,你在承认对方的需求与利益时,夸张更能表达出自己和对方相同的感受。夸张策略通常是由语气变调来完成的,如:“我的天,你炒的这道菜也太好吃了!”
(二)运用群体认同感
Brown和Levinson对于这个策略提出了几种具体的实行方法,笔者拿出两种来举例。
1.使用亲昵的称呼
Come here, sweetheart/honey/buddy.
上句中的sweetheart/honey/buddy都属于亲昵的称呼,可以瞬间拉近彼此的距离,如果只说一句come here则没有这种效果。
2.使用方言或术语
使用方言这不必说,老乡之间自然更亲近。第二种,使用术语。假如你是一名外贸工作者,在与其他人攀谈的过程中,对方用贸易术语与你交流,会有一种亲切感,心中会觉得:哦原来我们是同行!由此拉近距离。
(二)寻求共识&避免争论
把这两者放在一起是因为,后者正好是前者的反面。我们先来说前者,每个人都渴望别人承认自己说的是正确的,实现积极面子,此策略就是寻求能与对方达成一致的方式,满足对方“正确”的欲望。一是谈论安全话题,比如探讨天气就是一个安全话题,再如如果对方是女性,和对方探讨美容养颜,就是一个安全话题。二是通过重复来实现,也就是说,在谈话中重复前一个发言者所说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强调用于强调表达时的情绪一致(强调兴趣或惊奇)。如:
A: John went to London this weekend.
B: To London!
再如:
小明:北京今天堵車堵的可严重了。
小红:啊,北京今天堵车了啊!
避免争论是指,说话者可以扭曲自己的话语,以表示同意或隐藏不同意见的程度——用“是的,但是…”,而不是公然的说“不”。如:
A: That's where you live, Florida?
B: That's where I was born.
对话中,B没有对A提出的你是否住在佛罗里达做出直接否定的回应,而是很巧妙的避开,回答: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再如:
小明:今天的晚饭你喜欢吧?
小红:是的,就是味道稍微有点淡。
反之,消极礼貌策略对应的则是消极面子,即:我的请求不会让你的行为或自由受到阻碍或干扰。共有10个消极礼貌策略,归于五个总的原则之下,即:(1)直接 (2)不推测/假设 (3)不逼迫对方 (4)不妨碍对方 (5)补偿对方的其他愿望。
Brown和Levinson提出,在西方文化中,消极礼貌是其表示尊重的中心准则,是保全他人面子最细致最常用的语言策略。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很难做到处处和别人亲昵或讨好,肯定对方的“积极面子”,因此消极策略成了最常用的策略。
(三)约定俗成的间接
这个方法指,使用间接的方法,让对方明白你的用意。约定俗成,是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如:在一次考试中,小明问小红:你知道第三题的答案吗?小明没有直接问:第三题的答案是什么?而是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如果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小红明白了小明的间接,就会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可如果小红没有明白,可能就会直接回复:知道。
使用间接的方法,如:
(1)Can you post this letter for me?
(2)Are you able to post this letter for me?
(四)疑问与回避
消极礼貌策略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是:不推测/假设。我们选择间接表达是因为我们不能推测对方会喜欢我们说出来的东西。所以,采取的策略就是,用疑问的方式去表达,回避任何表示“确切的措辞”。如:
如果说Please open the door,就不如说Won't you open the door? 因为要求某人做某件事,就是假定他能做,他愿意做,但是他还没有做;承诺做某件事就是承认自己还没有做过,正如上面间接策略中所讨论的那样。因此,对这些假设——即避免对他们的承诺,是解除常规的相互影响威胁的主要和基本方法。
(五)道歉
即因自己威胁了对方的面子而道歉,表明自己不愿意伤害对方的消极面子。共有四种策略:
承认自己的冒犯:I'm sure you must be very busy, but...
表明自己的不情愿:I normally wouldn't ask you this, but...
提供正當的理由:I can think of nobody else who could…
请求原谅:I'm sorry to bother you…
四、结语
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以自我形象为中心的面子观在西方文化中可行,但是并不适用于中国文化。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面子强调的不是个人意愿的满足,而是公共形象的体现。其理论以保全面子为核心,为减少面子威胁的程度。在平时的沟通和交流中,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礼貌策略,提高交际与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 Penelope Brown & Stephen C. Levinson, Politeness: Some universal in language 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2] Goffman E. Interaction Ritual: Essays on Face to Face Behaviour[M]. New York: Pantheon, 1967.
[3]曹冠英.面子理论的语用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 2015(6): 201-203.
[4]冯丽娟.浅谈英汉礼貌原则迁移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J].高教学刊, 2016(7): 7-8.
[5]卢加伟.面子论视角下汉英建议礼貌策略的对比研究[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2(3): 56-61.
[6]翟艳.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1):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