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嵌入性视角下对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8-10-15和彦杰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嵌入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和彦杰

摘 要:从嵌入理论入手对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养病房的实践进行分析,医养结合在公立医院的实践是养老服务结构性嵌入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它增强了老人的健康保障,信任关系减轻老人心理负担,但嵌入过程中也产生一些漏洞,有效解决这些漏洞可以促进医养结合走向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嵌入;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

近年来,我国养老事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养老联手医疗服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以公立医院设立养老科室的医养结合形式为研究重点,从医养的嵌入过程、嵌入效应进行分析,呈现出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合理性及产生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医养结合与嵌入理论

(一)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内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1]医养结合以整个老龄群体为服务对象,对个体身体功能状态由高到低可划分为完全自理、基本自理、半失能、失能四类,并对其提供有区别侧重的养老服务。公立医院的医养结合模式发挥其独特的软、硬件优势,依托自身医疗卫生资源,直接设置实行医养结合模式的老年人专门科室,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强化服务与管理,是医护养融合较全面,医疗最有保障的一种医养结合形式。

(二)结构性嵌入理论

“嵌入性理论”是新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核心理论,最早由波兰尼在《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中提出。在此之后,格兰诺维特对“嵌入性”进行了系统论述,他的嵌入性观点强调,具体的关系以及关系结构能产生信任、防止欺诈[3]。结构性嵌入的特点是一个事物(结构)进入另一个事物(结构)中时,不是简单的内置于另一事物(结构)之中,而是带有着这一事物(结构)复杂的社会关系[4]。基于此,本文以结构性嵌入的理论对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实践进行解读。认为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物(结构),因为医养结合的产生而重新审视两者的关系,公立医院内的医养结合实践具有结构嵌入性,养老服务结构性嵌入于医疗卫生体系之中,在嵌入的过程中,规范、制度以及文化等要素套嵌在一起,形成了复杂的关系系统,对行动者的社会行为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结构性嵌入的过程分析

医养结合在公立医院的实践是养老服务结构性嵌入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过程。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原为铁路医院,院内大多病人都是铁路工作者,医院2005年4月由郑州铁路局移交新乡市人民政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医院业务与养老服务不存在交集,双方是相对独立的结构系统。其医养结合实践始于与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2349)的联合筹建,并于2014年7月开始运营,是新乡市第一家医养结合病房。之所以是养老服务结构性嵌入于医疗卫生体系,原因在于该医院长期有很多铁路退休职工就诊,医养护的需求引起医院的重视,较多的老年病人养护经历也为其发展医养结合提供了经验和准备。医院所在的卫滨区老年人口集中,养老服务机构数量较少,老年医疗护理需求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养结合的产生。2015年,新乡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支持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该医院抓住机遇,整合医院内外的医疗、护理、人才、志愿服务等资源,医养结合模式初具规模。下设两个病区,分布在内科楼的5、6层,在职医护人员共计20名,床位75个;入住患者主要是全失能老人,年龄介于70-80岁,也有少数90岁以上的老人,这些老人一般长期居住,直至安故。截止到2017年7月,医养病房共接纳老人两百余人。具有医养融合、持续照顾,医疗设施齐全、医护模式规范等特点。该医院将相对独立的资源点,以网络化的形式联结起来,建立了点与点之间的贯通、交错。养老服务作为其中的一个点,在新乡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链接下,與医疗卫生体系相联结,并将自身的关系系统带入其中,与其他的关系结构相互嵌套,体现出了养老服务嵌入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性特征。

三、结构性嵌入的效应分析

(一)医养结合增强老人健康保障

在公立医院的医养结合模式下,老人的健康问题得到了有效地保障。以该医养病房为例,“医”有较好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有专门的治疗小组针对不同病人需求实施强化干预治疗和健康指导,“护”有长期照护专业团队医务人员24小时轮班制陪护,可以满足老人的平时护理需求以及病人突发病情时的紧急救助,为患病老人家属减少了往返接送、陪诊、照护的压力。公立医院医养结合的实践,“医”是“养”的保障,“养”的结构性嵌入,充分发挥了资源整合的作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二)信任关系减轻老人心理压力

格兰若维特认为,信任是将社会网络嵌入社会结构,并保证未来持续交易的关键因素(Granovetter,1985)。在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医养病房的实践中,医护人员与老人及其家属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来自双方长期的互动。医护工作人员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服务效能,使得老人与家属对于医护工作人员产生充分的信任。医院对于前来养老的老人来说,不再是冷冰冰的器械和沉闷的气氛,更多一丝温暖和踏实的人情味。老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让他们增添一份归属感。在这个彼此信任的社会网络中,守望互助的良好传统得以充分地展现,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人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

(三)结构漏洞: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瓶颈

在嵌入过程中由于文化、机制、行动要素等原因,会出现无法完全贴合的问题,从而出现嵌入中的漏洞。养老服务嵌入于医疗卫生体系的过程中,嵌入的漏洞主要表现在:(1)政府管理缺位、多头管理统筹协调困难。医养结合分属医疗和养老保障两方面,牵扯到民政、卫生、人社等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不顺畅造成效率低下。(2)服务内容僵化、服务水平不高。缺乏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缺乏对老年人的全面评估,供需矛盾、资源不足影响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医养体验。(3)医保报销困难、缺乏支付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护理、医疗护理等项目不能纳入医保支付,导致老年人养老成本增加,也制约了医养结合模式发展。

四、小结

为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需求,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势在必行。公立医院内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可利用其独特的软、硬件优势,充分结合“医”“养”资源,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福祉。针对养老服务结构性嵌入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过程中产生的漏洞,需要完善政策设计,健全制度供给,打破部门壁垒和体制障碍;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专业素养,将专业护工人才引向医养结合模式;建立相对集中、统一和独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支付机制,以推动公立医院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景亮.建立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冷思考[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2-09-21.

[2]张立斌,段亚梅,邓庆,田杰,何海燕,罗涛,张峰,肖明朝,任国胜.公立医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运行分析及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04):9-11.

[3][美]马克·格兰诺维特.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罗家德,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9.

[4]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的嵌入性发展[J].社会科学战线,2011(2).

[5]刘清发,孙瑞玲.嵌入性视角下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初探[J].西北人口,2014,35(06):94-97.

[6]杨玉波,李备友,李守伟.嵌入性理论研究综述:基于普遍联系的视角[J].山东社会科学,2014(03):172-176.

猜你喜欢

嵌入医养结合人口老龄化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唐山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政策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