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历程与启示
2018-10-15张红晓
张红晓
摘 要:思想解放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更要高扬思想解放的风帆,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历程;启示
思想解放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在中国出路的探寻上,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由简单到复杂发展变化过程,并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一探寻历程可以看出亦是思想解放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变化发展过程。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我们党经历多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些思想解放大潮的演变中,特别是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以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趋势更加明显和强劲。当前,在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更要高扬思想解放的风帆,全面深化改革、积极稳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健康发展。
一、回望来时路:思想解放推动改革开放开始与深化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两次大的思想解放。
第一次思想解放发端于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轰动,正式拉开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序幕。这次大讨论发端于1978年5月,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是基本结束的标志,历时3年之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伟大的转折点。第一次思想解放意义非同凡响,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命运。这次思想解放打破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留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12个字,简练、准确、鲜明地表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上引领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第二次思想解放发端于1992年,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起点,直到1997年江泽民总书记发表的著名的“五二九”讲话。这次思想解放的意义在于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检验标准,彻底打破了姓“社”姓“资”,以及姓“公”姓“私”的思想桎梏,推进了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学者将1997年前后的姓“公”姓“私”之争,作为第三次思想解放。这样划分不太妥当。因为,从时间上来讲,姓“公”姓“私”问题的讨论前后时间不长,这一次争论对社会的影响力也不如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影响广;从内容上来讲,姓“社”姓“資”与姓“公”姓“私”虽然有内容上的差异,但没有性质上的不同,都是围绕实行什么样的经济体制而展开的。姓“公”姓“私”是姓“社”姓“资”问题的自然延续,所以,应该将姓“公”姓“私”之争归为第二次思想解放的范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些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怀有思想解放的理论勇气。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解放的历程,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中国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解放。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新规律,并将其提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阶段性成果;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才能实现新理论进一步指导新实践,才能实现新实践由新的理论指导。
二、开启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呼唤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在要求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生动诠释,他贯彻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精神动力、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武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经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对新矛盾,新的社会实践需要继续推进思想解放。
(一)走出两个误区,切实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
值得警惕的是,在新一轮思想解放的社会大环境下,有些人没有正确认识思想解放的实质,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专门钻政策和法律的空子,投机取巧,以“思想解放”之名,不行思想解放之实,这些虚假的、形形色色的“思想解放”不利于真正地转变思维方式,做到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观相符合。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许多问题积重难返,走向反面,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极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必须坚决地加以抵制,走出思想解放的这些误区,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推进新一轮的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不是鼓励“打擦边球”。有的人误认为思想解放就是鼓励“打擦边球”,他们抓住一些法律和政策尚未完善、健全的时机,绕开政策和法律,或游走于法律和政策的边缘,“钻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看到红灯绕道走”,为自己谋私利。这不是真正的思想解放。在改革的攻坚阶段进一步解放思想,其最终目的在于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更新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应对、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情况、新问题。
思想解放不是鼓励“闯红灯”、“踩黄线”。有的人还曲解思想解放。一提思想解放,就简单地把出新花样当作思想解放,把胡思乱想、乱发议论当作思想解放,甚至忘记了国家政策、忘记了法律法规,把“闯红灯”、“踩黄线”、“钻空子”等当作思想解放。比如尽管中央一直强调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和法制观念,强调政令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他们却打着“思想解放”的旗号,大搞歪门邪道,干出违纪违法的行为。比如有些地方的领导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不顾国家的整体利益和大局,通过所谓的“思想解放”,谋取一己私利。这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法律法规的尊严,也败坏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思想解放绝不能没有底线、脱离实际,而应与时俱进、追求真理;绝不能割断历史、脱离实际,而应尊重事实、开拓创新,而应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必须把工夫用在落实发展新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上;必须把工夫用在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上;必须把工夫用在分析深层次原因,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上。
(二)遵循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与之前的思想解放相比,新形势下的思想解放从总体上看,内容更广、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继续思想解放,就是要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的发展跨越。因此,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不仅需要有“闯”和“冒”的精神,更需要有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觉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亦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事实己经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觉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國社会主义现代化。只有继续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为绘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指引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早己和中华民族血脉相连,脱离甚至反对中国共产觉的领导,必将重蹈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覆撤,使中华民族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思想解放,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国新的社会实践,进而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永谋生机和活力。
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从马列主义的书本出发,也不是从别国的经验出发的,而是根据国际国内的形势,根据发展中国的现实需要出发的。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才能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路线等。进入新时代,虽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思想解放亦不例外,否则就会偏离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同时,正是基于这个实际的思想解放,才能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检验思想解放的成效。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解放归根结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思想解放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解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围绕人民的利益进行解放,并帮助人民获得更多的实际利益,才是正确的思想解放,才是成功的思想解放,才是能够获得人民拥护的思想解放。因而,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党只有不断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带领广大人民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不断使人民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才能使思想解放顺利推进,从而真正体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始终坚持世界眼光。毛泽东把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革命是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且他还认为借鉴并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和经验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当前,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时代主题,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客观上要求党必须具有放眼世界的宽广的战略视野。这就为思想解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更加坚定地进行实践创新,实践永无止境,思想解放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何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的历史成就及现实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7(4):76-79.
[2]胡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历程及反思[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29(3):63-67.
[3]唐爱军.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J].科学社会主义.2017.06: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