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与创新

2018-10-15王朝辉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朝辉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由此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初衷,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筑就“立德树人”的重要根基,帮助青年大学生成长是高校思政教育重要内涵。文章基于“立德树人”的视角,分析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性,并重点探讨了应如何在思政教育中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具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引言

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中说: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青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常态决定了个人未来成长和发展方向,乃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价值、思想和意识取向。习近平总书纪的“扣子论”形象的把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养成比喻成扣扣子,“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提高思想站位,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扣好走入社会前的第一颗扣子,有针对性的培养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的有担当、有能力、有魄力、有思想的新时代开拓者和创新者。

二、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和谐统一,让人成为人,成为不断发展、适应、成长、完善的人,而这一过程就是“立德树人”。[1]

新时代、新思想,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思想都高度重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立足于思政教育,重视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个性、价值和道德,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的新要求。由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要回归初心、回归本分、回归梦想,回归常识,重视立德树人的长期性、重要性和持久性,一要立德,二要成人,三要成才。

三、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渗透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立德树人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一是强调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先成人再成长,是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的重要支撑。[2]二是从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和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入手,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每个方面,各学科教学的各个环境,以有效的感染力和强烈的吸引力把“德育”镌刻在每个学生的心里,是坚持德育为先的重要保障。三是高校教育旨在培养人才、指引学生正确发展方向,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而立德树人用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同时,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工作的应用中,具有教育内容上互通性和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一是高校思政教育在内容上是把德育渗透到校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融入各门学科中,让学生能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来面向社会、目光长远的制定自己的目标和科学规划未来,而立德树人涵盖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培养体能、提升职业和社会能力,明辨是非等多方面,二者在教育內容上是互通的。二是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是传达给学生崇高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自我认知和科学的知识理论,而立德树人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三观认知。二者的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三观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应用与创新

教化育人,当前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笔者一直在探索应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创新教育方式,把我们的青年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高尚品德、有本领、有崇高信念、有担当且多专多精的人才。

(一)创新为魂,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

立德树人的核心在于立什么德,树什么人。而高校思政教育旨在培养人、塑造人,是当代大学生接受意识形态教育和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3]只有以创新为魂,与时俱进,让创新成为推动大学生积极、主动去努力进取和成长的源泉和动力,才能真正符合新时代的需求。那么高校思政工作要做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增加体验式和实践性强的教育环节,在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汲取优秀的育人方式、价值取向和理想信念,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自信,并让学生通过在日常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自我构建和培育,明白该坚守什么样的道德、法律和政治等底线,做事先做人,发散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如网络信息时代,手机和电脑已成为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和学习的重要纽带,我校非常重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的教育功能,在网络上针对一些有价值的议题,或重要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学习,各抒己见,在思想上的交锋和融汇贯通中,受益良多。此外,我校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针对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制作成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微课程等,上传至网络平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方便学生学习。

(二)育人为本,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树立“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的重要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参与度,服务学生,引导学生,关照学生,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基于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有利环境,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科学成才,全面发展。同时,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各专业学科教学中的引领性和先导性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我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转变心态,围绕学生,以生为本,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沟通交流方式和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全方位服务学生,关注学生,从生活、思想和学习上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思想上的困惑,学习中的迷茫,让思政教育接地气,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三)和谐为根,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个和谐、绿色、生态、自然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仅能传输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能助力学生心理和身体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让学生在积极向上、健康自信的氛围中学生尊重、敬畏和珍惜生命,将负责、勇于担当、大爱、感恩的优良品质根植于学生心中,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生活和成长中自然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和谐的环境中勇于实现体体生命的价值。

如我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会带着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走进课堂,一言一行中都在传递着正能量,倡导绿色、生态、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学生普通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让学生走上绿色、和谐的发展轨道,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走出去进行社会实践,文明、低碳出行,引导学生在生活的点滴积极践行核心价值观,健康、全面成长。

(四)开放为魄,促进学生兼收并蓄,自由发展

没有一种教育是可以静止、孤立的存在,在培养学生成才的过程中都会与其它多方紧密联系,开放融合。开放式教育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以开放的理念引领思政课,能促进学生兼收并蓄,更好的挖掘自身潜能,从而促进思想、品德、学识和能力更快更好的发展。[4]

在立德树人中践行开放的理念,首先,教师要具备开放的意识,采取开放式教学方法,遵循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针对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多思考,主动探索,并结合未来发展制定出阶段性目标,从小目标开始一一付诸行动,去努力去奋斗,做最好的自己。其次,教师应主动学习和了解国内外优质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并和兄弟院校定期进行沟通交流,不断学习、吸取和借鉴各种优秀教育方式,转化为自身的内动力,在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教书育人中,践行立德树人的精神品质。再次,大学生自身需具备开放的心态,树立锐意进取、开放融合、兼收并蓄的成长理念和学习思想,不断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常学、常看、常思,多接纳好方法好思想,丰富自身知识体系,学习别人的长我,听得进建议和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最后,在思政教育中要丰富和强化实践教育,让学生走进社会,学会生活,通过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到企业挂职锻炼等一系列活动,在自由、开放的环境中树立远大理念,陶冶情操,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 。

(五)以管理为脉,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

高校教育教学生活等全方面管理能力的完善和提高,能有效的把立德树人内化在管理,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管理为脉胳,理清大學生成长成才的道路,实现管理育人。

首先,针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来说,要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担负起全面育人的重任,以良好的学风、校风来规范化管理,把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调动学生发挥自身才能,积极参与到管理中来,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五、小结

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合与渗透,是一项长期、艰巨、重大的工作,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我们应树立系统观、全局观和整体观,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借鉴先进的教学成果和思想,注重各类教学资源和信息的融汇贯通,强化育人功能,创新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格局,培养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担当、有文化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姚芳芳,陈赤华.论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的构建[J],才智,2017(15).

[2]谷凤艳,张太专.创新理念,拓展思路不断提升高校“立德树人”的实效性[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5).

[3]刘娟,闫翠玲.“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政课教淡中的实现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6(21).

[4]黄艳.五大理念推动高校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J],科教文汇,2017(25).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