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谁是爱尔兰人?》中直接引语的使用及其功能
2018-10-15钟欣
钟欣
摘 要:《谁是爱尔兰人》是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最负盛名的短篇小说集。小说主要描述爱尔兰和中国文化由对峙,融合再到淡化的过程。本篇论文将从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形式出发,分析小说中反复出现的直接引语式对话对小说主题的表达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人物话语以及功能;文化对峙;直接引语
一、引言
关于《谁是爱尔兰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可靠叙述以及隐藏的文化现象的分析方面。李颜伟[1]在其文章中主要从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三大轴上对不可靠叙述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老祖母由于文化差异造成对女婿,孙女的错误认知。张洁[2]通过对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进行分析,发现文化冲突是导致故事中人物矛盾的主要原因。但关于基本没有从人物话语角度切入研究,本论文将立足于人物话语不同表达形式及其功能对《谁是爱尔兰人》的主题意义进行分析。
二、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
英国文体学家利奇和肖特[3]在《小说中的文体》(1981)中,申丹[4]根据叙述者接入的程度不同对引语进行了如下排列: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言语行为叙述体。直接引语使用引号来“原原本本”记录人物话语,保留其语言特征。自由间接引语在人称和时态上与正规间接引语一致,但它不带引导句,转述语本身为独立句子。文章为第一人称叙述,人物话语基本采用直接引语,仅有少数几处采用间接引语形式。本文主要从直接引语方面来探讨人物话语在文中发挥的功能。
三、直接引语的功能
申丹[4]指出直接引语是记录人物“原原本本”的话语,自由直接引语由直接引语发展而来,但不带引号也不带引导语。利奇和肖特认为也可以把仅省略引号或者仅省略引导句的表达形式称为“自由直接引语”。在此文中,直接引语可能具有以下功能。
(一)加強反讽效果
So brown, they say. Even John say it. She never goes in the sun, still she is that color, he says. Brown. They say, nothing the matter with brown. They are just surprised. So brown. Nattie is not that brown, they say. They say, it seems like Sophie should be a color in between Nattie and John.
这段主要是描述约翰一家对索菲亚棕色肤色的讨论。频繁使用直接引语引导词 “they say”“he say”,甚至将两个“they say”连续使用,很容易使读者迷惑,搞不清楚句法含义。实际这段说来说去离不开感慨索菲亚的肤色棕色这一话题。作者之所以运用如此多的直接引语,意在构建混乱,冗杂的段落结构,借以讽刺约翰一家说话总是围绕一个话题来来回回,颠来覆去,毫无逻辑和头绪,就像一列圣诞火车一样。行文行间充斥了老太太对约翰一家爱尔兰移民的偏见之情。
(二)突显小说主题
文章基本采用直接引语的形式来呈现人物对话,但人物对话经常会有引导词“She sayI say”交替出现于一系列对话中。
She say, I did my best on those boys. But raising four boys with no father is no picnic.You have a beautiful family, I sayIm getting old, she say.You deserve a rest, I say. Too many boys make you old.I never had a daughter, she say. You have a daughter.
直接引语很生动,但是由于人称的不同,这段中引导语 “I say” “She say”频繁交替出现,与叙述语之间的转换通常比较笨拙。这并不是个例,在整篇小说中,对话均采用引导语频繁转化的形式。试想作者为何采用这种拗口晦涩的直接引语形式,岂不是增加文章的繁琐度?如果采用加上引号而去掉所有引导语的结构,行文岂不是更加流畅易懂,避免了人称之间各种转换?这或许与文章主旨有关。作者运用冗杂的引导语来使行文更加拗口,冲突更加凸显,以此暗示小说的主旨华裔移民与爱尔兰移民文化之间的矛盾,碰撞,冲击,正如这行文一样,读起来磕磕绊绊,引导语显得有些累赘繁琐。
(三)解读不可靠叙述
直接引语是叙述干预较轻,叙述距离较近的一种形式。由于是“原原本本”记录人物话语,作者能完全保留人物话语的内涵,风格和语气,不会掺杂叙述者的主观感受。由于《谁是爱尔兰人》采用第一人称的不可靠性叙述模式,掺杂着老太太的主观感受与偏见。采用直接引语可以提供人物话语的客观情景,避免读者跟随老太太的思路,错误理解文章的真实意思,以便读者能够从客观的直接引语人物对话中,自我忖度推测,跳出不可靠叙述的怪圈。
就修辞学意义而言,所谓不可靠叙述系指叙述者的叙述行为因与作品规范相悖而产生的不可靠性。分为三个层面,事件,价值,感知方面的错误判断。他们首先会解读叙述者的话语本身,继而再超越这些话语表层而做出事实推论或价值判断。
My daughter say otherwise he will be depressed. Seems like all his life he has this trouble, depression.
No one wants to hire someone who is depressed, she says. It is important for him to keep his spirits up.
老太太对约翰去健身房意见很大,此处就包含老太太的不可靠性叙述。这段充分体现了她对约翰健身的不满之情,讽刺约翰一直有个问题,就是被情愫低落所困扰。
老太太认为约翰无所事事,不爱动脑筋。但是索菲亚在洞里睡着了,我们看到约翰的反应,他没有像Nattie一样抱怨老太太,而是在安慰她只是吓到了。通过这一直接引语来看,约翰还是一个比较知书达理的人,并不像老太太所描述的那样。
正是通过这些直接引语,读者才可以推测事实真相,走出不可靠叙述的怪圈,不被老太太的言辞所控制。如果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间接引语是叙述者对话语的转述,必定包含一定主观情感。那么就很难超出话语来做出推测。
(四)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依据
直接引语是作者原原本本记录的人物话语,最能体现说话者的性格、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说话时的心理状态等信息,因此,直接引语是分析、评价人物形象的依据。
I never had a daughter, she says. You have a daughter.
I have a daughter, I say. Chinese people dont think a daughter is so great, but you are right. I have a daughter.
此处老太太的言辞,当约翰的母亲说“我没有女儿,你有一个女儿”充满羡慕之情时,老太太却来了句“中国人不认为女孩好”,当说到约翰母亲的四个孩子时,老太太说到“你有个幸福的家, 我说”这体现了老太太根深蒂固的中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dont start the send her back to China thing, because we cant”这里是运用女儿的直接引语来反应老太太经常叨咕中国的事情,念旧情怀,家国情节十分浓重,通过直接引语塑造了地地道道的中国老太太形象。
四、小结
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人物话语表达方式主要以鲜明的直接引语为主。直接引语的功能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反讽,突出小说主题,解读不可靠叙述,分析评价人物形象。本研究开辟新的视角,从人物表达方式直接引语来看《谁是爱尔兰人》,有助于拓展此方面的研究。但一些观点若有待考究,欢迎指出,以待修改。
参考文献:
[1]李颜伟,杨欣.论《谁是爱尔兰人》的不可靠叙述及其主题阐释作用[J].怀化学院学报, 2017,36(9):108-111.
[2]张洁,翟配配.从不可靠叙述角度解读《谁是爱尔兰人》的文化观[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4,31(3):71-74.
[3]Leech,G and M.Short.1981.Style in Fiction[M].London: Longman
[4]申丹.西方敘事学:经典与后经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