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潮汕方言量词探究

2018-10-15徐婉青

青年时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汉中量词现代汉语

徐婉青

摘 要:量词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界对现代汉语的量词已经做了丰富的研究,而方言作为中国语言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量词也是不容忽视的。潮汕方言是闽南次方言,被称为古代汉语活化石,保留了古汉语特点。本文将对潮汕方言中的常用量词进行搜集分类,并与现汉量词进行对比。

关键词:潮汕方言;量词;地域性

潮汕方言也称为潮汕话、潮语,属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潮汕地区。潮汕方言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特点,被称为古代汉语的活化石,是研究古汉语的宝贵史料。潮汕方言的量词也有其方言特点,不仅保留了很多古代量词用法,也体现了潮汕方言的地域特色,与现代汉语的量词有着较大的差别。

一、潮汕方言特有量词

迹[ziah4]:相当于“点”“块”,计量污渍。如:你件衫一迹一迹、土下一迹一迹。潮汕方言中有几个相似量词,如口[du4]、口 [wu4] 。

搭[dah4]:指一片、一处、一块。“搭”做量词在中古时期就已存在。楼钥《小溪道中》有“一搭碎云寒不飞。”潮汕方言中仍沿用该量词,如许搭地方、一搭污渍。

掠[liah8]:指拇指与中指撑开的距离。如只本书一掠半。

抱[po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欃檀木兰,豫章女贞,长千仞,大连抱。如一抱花、一抱粿。

腰 [io1]:计量裙子、裤子。如一腰裙、一腰裤、一腰内裤。“腰”做量词也是古已有之,在《旧唐书·五行志》中就有“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两腰。”

脚[ka1]:①计量成双成对中的一个,如有脚鞋、一脚箸。②计量较大容器。如一脚桶、一脚篮、一脚箱。

球[giu5]:计量成串的水果,也写作“梂”,也可用“朵”[do5]。如一球葡萄、一球龙眼。《诗经·唐风·椒聊》中有“一梂之实,蕃衍滿升。”

伐[huah8]:计量一步,后不接名词。如一伐、行一大伐。

梳[siu1]:计量香蕉,与“串”相同。如一梳香蕉。“梳”做量词也是古已有之,清·屈大均《文语·土语》中就有“数蕉子曰几梳。” 苏轼也曾诗曰“西邻蕉子熟,时致一梳黄。 ”

锤[dui5]:计量香蕉,与“树”相同。如一锤香蕉。

脬[bu5]:“泡”的异体字,计量人体排泄物。一脬屎、尿、痰。

捻[niam3]:形容细或少,从完整实物中取出来的一小块,分量与“钱”相同。如一捻猪肉、一捻菜脯。

栱[gong2]:即“瓢”,此处为名词用作量词。如一栱米、舀栱水。

樽[zung1]:计量瓶装的液体。如一樽油。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有“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喙 [cui3]:《庄子·秋水》有“今吾无所所开吾喙,敢问其方。”古汉中“喙”即嘴。此处是名词用作量词,用于计量一口量的食物,相当于“口”。如一喙糜、一喙水。

领 [nian2]:计量衣服、席、箔等。如一领被、一领草席、一领蠓帐。《窦娥冤》中有“要一领净席。”《荀子·正论篇》有“衣衾三领”。

瓯[ao1]:《说文》:瓯,小盆也。沈复《浮生六记》中有“就花下饮,清茗一瓯,即乘山舆,径回来鹤。”如一瓯饭、一瓯水。

棚[ bên5]:计量戏剧,专指在现场演出的戏剧。棚是遮蔽太阳或风雨的设备,用竹木等搭架子,在上面覆盖草席等。潮汕地区古时候看戏都是在棚子里,因此便逐渐演化成为计量戏剧的量词。如一棚戏。

潮汕方言中還存在一些只有音没有形的量词。

口[guan6]:相当于“提”。买一~物件。

口[pao1]:计量花朵。一[pao1]花。

口[zua4]:相当于“回”、“次”。看一~电影。

口[ sê4]:计量肉,数量不定。我要只~肉。

口[poi2]:相当于“片”。一~箬。

二、潮汕方言和普通话共有的量词

(一)潮汕方言量词范围扩大

丘(坵)[ku1]:①田亩耕作单位,指用田塍隔开的水田。古代以九夫为一井,四井为一邑,四邑为一丘。《采草药》:“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②计量花埕,即房子正门前的私人或公共空地。闽南农村建筑多为U形状,U口包围的那块地方为埕。如一坵花埕。

个[gai5]:现汉中“个”是使用范围最广的量词。在潮汕方言中,“个”的用法和普通话大致相同,但“个”还用于计量钱,如一个银、十个钱。

尾[bhuê2]:计量鱼。用“尾”来计量鱼古已有之。唐·柳宗元《游黄溪记》中有“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现代汉语中,“尾”仍用来计量鱼,但多指体积小的鱼。而潮汕方言中,体积大小的鱼都可用“尾”来计量,如一尾鲸鱼。而现汉中体积较大的鱼则用“头”来计量。

副 [hu3]:现汉中“副”用于计量①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②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而潮汕方言“副”还用于计量一整套衣服,如一副衫裤,现汉则用“套”。另外,“副”还可用于计量父母,如一副父母。

幅[bag4]:现汉中“幅”用于计量布帛、呢绒、图画等。如一幅画、两副布。而潮汕方言中,“幅”还可用于计量墙,如一副墙。

块[go3]:现汉中“块”用于计量块状或某些片状的东西。如两块香皂、一块抹布。而潮汕方言中“块”除了用于计量块状或片状的东西外,还计量有一定数量的东西,相当于“群”、“堆”等。如许块人、桌顶有块书。

款[kuang2]:现汉中“款”计量①用于款式的种类,如两款风衣、三款点心;②用于条文里的项目,如第二条第一款。潮汕方言中,“款”用于计量种类样式,相当于“种”。搭配名词范围更加广泛,可搭配人、生意、物件等。如那款人、那款生理、这款事。

(二)潮汕方言量词范围缩小

下[e7]:现汉中“下”计量动作的次数。如钟敲了三下。潮汕方言中,“下”还可计量菜,相当于“份”“个”。如一下菜、炒加下菜。

口[kao2]:现汉中“口”用于计量①人:五口人;②某些家畜或器物等:三口猪、一口钢刀;③井:一口井。潮汕方言中,“口”使用频率很低,除计量一口量的“喙”外,大多用泛化量词“只”和“个”代替。如一喙水、一只井、一只缸。

节[zag4]:现汉中“节”用于计量分段的事物或文章。如两节火车、四节甘蔗、上了三节课。潮汕方言中,“节”使用频率很低,计量的事物比现代汉语要少。现汉中电池的固定量词搭配是“节”,但潮汕方言中电池常用“粒”来计量,更形象地凸显了电池的体积小及形状圆。

(三)搭配范围相当,具体对象不同

爿 [boin5]:现汉中“爿”计量天地、商店和工厂。潮汕方言中,用于计量东西的一半。如一爿苹果。

丛[ zang5]:现汉中“丛”计量用于聚集生长在一起的草木,如一丛杂草。潮汕方言中,“丛”计量①株、棵,用于计量树木。如一丛树。②计量同一根藤生长出的植物,量比一枝大,比一盆小。如一丛花、一丛菜、一丛番薯。

粒[liab8]:计量小的或球形的东西。潮汕方言不说“颗”,而用“粒”来代替。如一粒灯泡、一粒球、一粒蒜、两粒目、一粒卵。现汉中“粒”用于颗粒状的东西。如一粒米、一粒子弹。潮汕方言中范围要大得多,用于颗粒状或球形物,更具形象性。

条[diao5]:①称分项目的;②计量账目和钱;③称长条的东西:一条竹仔、一条梳子。如一条数、一条新闻、一条歌、一条梳。

现汉中“条”用于修饰①长条形的东西。如一条公路;②用于人体。如一条人命;③某些抽象事物。如一条妙计、九条新闻。潮汕方言中“条”的用法可具体可泛指。“一条菜”可以指数量上的一条,如“他碗里只有一条菜。”也可泛指,如“冰箱还有一条菜”。

通用量词是泛化程度最高、修饰范围最广的量词。现汉的泛化量词是“个”,而潮汕方言中的泛化量词则是“枝”和“只”。

枝[gi1]:现汉中“枝”多用于计量带枝子的花朵,如一枝梅花。潮汕方言中,“枝”可计量的范围要大得多,可对应现汉多个量词。如一支雨伞、一支水、一枝喙。现汉中计量长条形状物用“根、杆、把”,而潮汕方言用“枝”。“枝”还计量部分面部器官。另外,“枝”还充当结构助词,相当于“的”。如伊枝鼻/喙。

只[ziah4]:现汉中“只”计量①某些成双成对的东西的一个:两只眼睛、两只手、一只袜子、一只鞋;②动物(多指飞禽、走兽):一只鸡、两只兔子;③某些器具:一只箱子;④船只:一只小船。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有“乃命收拾樓船一只。”可见“一只船”的用法古已有之,但是现汉有了专门计量大船的量词“艘”,“只”多用于计量体积小的小船。而潮汕方言中无论船只体积大小,一律用“只”来计量。大型的动物如牛、羊有专门的量词“头”来计量,以区分动物体积大小,因此“一只牛”“一只羊”在现汉中也很少说。而潮汕方言“只”几乎可计量所有动物。潮汕方言中,“只”还可计量某些家具或电器,相当于现汉的“部、台、张”等,搭配范围非常广泛自由。

潮汕方言的量词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形象性,充分体现了潮汕人民的生活智慧。由于受官话影响较小,大部分从春秋时期便开始使用的量词如今还活跃于潮汕人民的日常言语当中,为今人研究古量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林伦伦.新编潮州音字典[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5.

[2]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

[3]谢润姿.广东揭阳方言量词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5): 130-132.

[4]郑艺芳.闽南方言与普通话名量词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 2016.

猜你喜欢

汉中量词现代汉语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量词大集合
汉中之战(续)
汉中为王(二)
汉中情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汉中仙毫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