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8-10-15方彦明彭纪康和琪

青年时代 2018年20期
关键词: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传统文化

方彦明 彭纪康 和琪

摘 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面临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准确把握关乎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如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使其成为凝聚中国精神的强大力量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从开辟中特社会主义理论新境界,拓宽中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新模式,一直到巩固中特社会制度根基的新高度,无不全面而深刻的体现出弘扬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

一、新时代背景下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作为我们国家精神脉络的根基,中国传统文化就好似DNA一般,深深印刻在我们中国人精神基因的深处。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精神力量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继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同时也是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一)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

自古以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许多爱国理念一直根植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之中,这种爱国理念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魂魄,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舍生取义,精忠报国。我国传统文化中历来就有强调革新的理念,“师其意,不师其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古语,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民族的复兴必然离不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国梦的实现必须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支撑,而这种精神力量恰恰源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人类和民族的出现,文化也随之应孕而生,共同的文字语言,共同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的风俗习惯使得人们能够聚集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民族。每个民族之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各民族文化自身的民族性,这种民族性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标识,同时它也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维系着整个民族的团结。

(二)有利于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就是文化软实力,它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相较“硬实力”而言,“文化软实力”不会显现的那么直接,我们必须重视它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可忽视性体现在对国家发展的潜移默化,它可以把一个国家变成世界顶尖强国,也可以把一个国家推向解体的边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在和平发展的旗帜下主动与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名字本身就体现了文化软实力的作用。“一带一路”的背后是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而这种合作是以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历史作为情感纽带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丝绸之路”遗产的一种继承。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国家文化软实力阐发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应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因此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一切先进理论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最后都应回归到现实应用中去。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要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应用。

(一)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倡导,其基本内容由十二个词组概括而成,这十二个词组完整涵盖并凝练了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这三个层面的倡导有机统一,密不可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追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一样,存在着传承性,它包含了中华传统文化中诸多优秀的元素和精华,与中国古代特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二)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的必修课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东方文化的美德几千年长盛不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依存,一个民族若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必然离不开文化上的复兴。民族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道德准则,它作为民族文化的灵魂,所显现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是一段波澜壮阔,正气磅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正气人物和正气故事层出不穷。在我们壮阔宏伟的中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英雄人物和事迹屡屡涌现,在他们身上传承的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张扬着浩然的民族气魄和民族精神。在社会转型时期,领导干部作为“带头人”更应该注重对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为官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以来,官德隆,民德昌;官德毁,民德降,所以,官德影响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因此,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注意以德修身,在道德修养方面成为民众的表率。习近平早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就发表过名为《做人与做官》的短论,他在這篇文章就强调了领导干部在社会中的导向作用,他认为领导干部既要做好人也得当好官,领导干部是普通人但又有承载着比普通人更重的责任,理应要有比普通人更高的道德修养,对于做人之道和做官之道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比普通人更耐心的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涵,使自己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传统文化对我们而言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又切实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它的差异性体现在各民族之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价值的不同,传统文化伴随时间沉淀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灵深处,构成了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一个社会中,只有当大部分成员对某一文化现象产生自觉认同时,这种文化才能得以延续和传承,强制性的规定不是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途径,因此,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是我们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问题,通常,一个民族的社会整体意识和行为倾向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从而导致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文化传承也就显得相对较为稳定,因此,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必须要做到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对于西方文化不可盲目吸收和崇拜,对于保守和复古主义更要注意提防。

(一)对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优秀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于传统的继承,但这种继承绝非简单的复制和借用,它需要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方向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内涵,使其伴随新理论的产生而焕发出新的生机。因此,我们必须抓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华,把握住其传统价值对于当今时代的意义,在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创新其发展,让传统文化在保留其思想精髓和核心价值的同时真正发挥对人民生活实践的指导意义。

(二)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要契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新食粮。”经济的飞速发展伴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民在精神层面的需求开始日益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群众,也必将需要依靠群众来开花结果。所以对待优秀传统文化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契合点,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群众生活,使人民群众在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增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其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要着眼于世界形势的变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总书记的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广泛而深入的运用。是将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交织在一起共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继承和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树立世界眼光,用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来审时度势,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魅力,使其凝练成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佘双好,李秀.论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4):51-56+2.

[2]董根洪.论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9):6-7+17.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吉林日报,2017-03-11(009).

[4]李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6.

[5]黄晓丹,孙代尧.传统文化当代价值实现路径探析——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01):73-77.

猜你喜欢

传承与创新当代价值传统文化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