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鼠害管理控制的选择及生态治理技术

2018-10-15伊振宇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管理控制

伊振宇

摘 要:近年来,随着青海互助县地区林业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新造林面积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森林病害生物数量,尤其是鼠害数量的增加,给林业建设造成了很大影响。对于林业工程的建设发展造成极大阻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当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鼠害对林业发展的影响,并避免鼠害治理方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介绍了青海互助县当前的鼠害治理和控制工作现状,并结合生态理论,提出了鼠害治理中的生态治理手段。

关键词:青海互助县;森林鼠害;管理控制;生态治理技术

随着青海互助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以及森林建设工作的逐渐推进,林地面积的增加使得地区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但是,林业面积的增加,也使得森林之中鼠害问题逐渐严重化,鼠害控制和治理难度较高,其突发特点给互助县林业建设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当地林业管理人员应当结合生态理论,选择合适的鼠害生态治理技术,以便于在治理鼠害的同时,保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

一、青海互助县的森林鼠害防治工作进行现状

1.森林中鼠害发生情况。在青海互助县的林业建设中,每年鼠害发生森林面积超过了39万hm2,由于林业建设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原因,当地发生鼠害问题的概率在43.5%以上,给当地的森林建设造成了很大影響。在治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发现当地的鼠害主要包括鼠兔、鼢鼠等,且鼠害在当地的林业区域中属于常发病害,给治理和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2.鼠害预报和治理体系的建设。在鼠害治理过程中,青海互助县采取的是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在日常管理中建设预报体系,提升当地管理人员的鼠害发生应对效率。在森林鼠害预报工作中,管理人员一般将可持续的鼠害预防和治理作为主要的工作目标,在当地建设了森林病害三网管理体系,在多个林业建设区域监理鼠害测报点,有效提升了鼠害发现效率。当前的测报和预防体系将预防调查和一般调查相结合,并定期发布鼠害信息,提升了治理效率。

在实际治理过程中,林业管理人员一般借助工程治理等手段,加强基层鼠害防治设施的完善程度,进而提升当地管理人员对鼠害防治工作的重视,完善鼠害防治体系。当前互助县已经基本完成和不同地区和林业区域之间的鼠害信息交流,借助网络提升信息交流效率,防治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二、森林鼠害管理控制措施的选择

在互助县森林鼠害治理中,治理措施手段多样,在选择过程中,应当根据林区的环境条件以及鼠害种类进行选择,以保证治理手段满足区域的鼠害治理需求。在实际治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林区实际环境选择合适的措施,通过不同措施之间的配合提升治理质量。

1.有效性。在治理措施的选择过程中,保证治理手段可以杀灭大部分鼠害种群,是保证鼠害治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鼠害杀灭的有效性是治理的重要标准之一。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一般从使用前后鼠害程度对比和林木生长状况对比进行评估,以提升结果的有效性。当前部分治理措施在鼠害密度不同时会发挥出不同的治理效果,因此,在有效性研究和措施选择中,也应当根据林区当地的鼠害密度,选择合适的治理手段和分析标准。当前在防治中常用的几种措施包括:化学灭鼠剂、人工捕杀、水灌法、挖掘法等。化学灭鼠剂在使用中要避免动物的误食,可以实现90%以上的鼠害处理。人工捕杀措施常会在特殊环境中使用,在选择时要多加注意。水灌法对于林区的环境和水源的位置有一定的要求,在使用中要注意周边环境。挖掘法是较为原始的一种鼠害防治手段,这种措施一般是为了避免鼠害防治中对作物的破坏,因此,一般在经济作物区域或是经济树木林区的鼠害防治中使用。

2.安全性。在鼠害治理过程中,治理措施应当保证对林区环境和害鼠之外的生物安全,这是措施选择中的重要标准之一。首先,选择的治理措施不能对林区中其它非病害生物造成伤害,且不会影响治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其次,在使用化学灭鼠剂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按照使用规范来完成鼠害治理,避免造成环境问题。

3.经济性。在管理措施选择过程中,治理人员要保证措施符合当地的经济环境,不能片面关注治理效果,要保证治理过程中的经济实惠,避免治理措施选择不当,造成当地政府以及林区的经济负担增加。在治理措施选择中,治理人员应当对当地的经济环境进行分析,结合经济收入选择合适的控制措施,保证治理过程中的勤俭节约,最大限度的降低鼠害的管理成本。

三、鼠害的生态防治措施

1.合理设计林区采伐过程。在林业建设过程中,林区中的植被种类、群落结构等都会对鼠类的存活数量以及分布造成影响,鼠害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强度也和植被的生长情况有很大的关系。经过研究可以发现,对天然林区的大规模采伐,会造成鼠类生物数量的大量增加,采伐强度过大会改变林区之中乔木和灌木之间的关系,导致灌木层的数量增加,森林低层区域光照丰富,地被植物数量增加,使得鼠类生物生长的食物数量增加,且大量的灌木也为鼠类的行动提供了遮蔽,降低了受到天敌捕食的可能性,使得鼠类的数量大大增加。因此,在林业采伐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充分考虑采伐强度和鼠害之间的关系,最好采用有选择的采伐方式,保证树木的生长,保证林区郁闭程度不会发生变化,抑制鼠类生物数量的增加,保护树木的生长。

2.控制林区密度。由于森林之中灌木层以及地被植物的数量会影响鼠类的生存,因此,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控制灌木和地被植物的数量对鼠害发生进行避免。在造林过程中,首先林业建设人员要调查原先的林区,保留林区之中具备经济价值和培育价值的针叶林和阔叶林,之后在生长不佳的区域建设针阔混交林,通过减少植树量,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自我恢复的速度,减少鼠害发生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森林的生态功能和经济生产功能。其次,鼠害对不同树种的影响不同,且在不同立地条件之下鼠害的发生频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林业建设过程中,建设人员可以将容易被鼠害影响的树种在鼠害发生较少的区域中进行种植,将鼠害影响较少的树种种植在鼠害频繁的区域中,综合减少鼠害的发生和其对林业生产的影响。最后,在造林过程中适量增加林区中的林木密度,鼠害的发生对林木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因此,为了避免鼠害对林业生产负面影响,在造林过程中应当将鼠害造成的林木损失纳入造林规划之中,根据鼠害来适当提升造林密度,降低鼠害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四、结语

鼠害问题是互助县林业建设中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在鼠害防治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当将生态环境理念融入治理过程中,采取生态治理手段,在保证鼠害治理质量的同时避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升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宏.森林鼠害与森林环境因子关系及防治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0).

[2]李建忠,杨广生.森林鼠害的综合治理[J].吉林林业科技,2014(1).

[3]肖平,伍洲.诱捕井防治森林鼠害的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4(4).

[4]赵恒刚,毕华明,国志锋,崔建州,侯建华,闫海霞,彭勃.我国森林鼠害研究概况[J].河北林果研究,200(2).

猜你喜欢

管理控制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基于ERP系统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资源型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阿小燕
关于建筑屋面防水层施工监理及质量控制的探析
企业材料成本管理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