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

2018-10-15杨庆会

农家科技 2018年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玉米策略

杨庆会

摘 要:玉米作为传统作物之一,在我国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栽种技术也十分科学先进。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那么玉米栽培技术就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栽种良种、精细组织整地工作确保壤土质量进行播种、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获取有效的管理措施等多方面就玉米栽培管理新技术进行阐述,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效防止病虫的策略。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病虫害防;策略

随着机械化在全国的大面积普及,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在现代农业种植中应用机械化种植,不仅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提高劳动力,而且很大程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在玉米生长过程中,生长环境与与病虫害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为了防治病虫害而采用新的栽培技术,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有很大提高。

一、玉米的栽培技术

1.选择栽种良种。想要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就须在玉米播种之前,因地制宜的选择栽种的优良品种,从种植地的土壤的酸碱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综合考虑。在选种的过程中, 对玉米种子的出厂地址和生产日期要仔细查看,选择种子发芽率和产出率较高的生产厂家,避免选用破损较多的种子;在播种前,选用优良的品种,用水浸泡玉米种子时,需要对种子进行杀菌消毒,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制定合理的种植模式。在小范围种植玉米的地区往往传靠人力种植,这也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地区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机械化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在农作物种植中,不仅节省了劳动力、扩大的生产力,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玉米的总产量。用机械播种时需注意种株之间的间隙,采用科学种植的方法能够让整片玉米林均匀地进行光合作用,在植株生长过程中要保证每株叶片平均受光面积能大致一样,让每株叶片都能够吸收到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制定合理的种植模式的过程中,要确定整块面积所种植的种株数量就需要计算出植株行距与间距的配置,随后在播种时对机器进行调试。在种植时尽量增大玉米植株的间距,就可以保证每颗植株不会因一颗植株的受光面积而影响其生长,控制玉米植株生长的距离,可以让玉米的生长环境保持通透性,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基础条件。当然,玉米的种植密度是根据不同的土地肥沃程度而定的。

3.整地技术。整顿技术就是把前一年种植过的土地进行翻新,对土块大小进行二次翻整,这一做法可以提高植株的发芽率,确保在种植过程中不会因为土块的存在影响玉米的发芽。紧接着需要将之前收割种植物遗留在地里的秸秆清理出去,如果没有清理彻底这些秸秆留在土坯层上就会使玉米种子缺少氧气,在没有充足的氧气与光照的条件下,会造成种子发霉坏死,这就使得种子的发芽率下降。

在玉米生长萌芽阶段到玉米发芽中期,需要定期给玉米补充水分,每个阶段要适量的灌溉玉米植株。在播种前如果没有对种植地进行精细的整理,在植株萌芽的时候就会因地势的凹凸不平而造成水分在低洼处残留,就会导致种子因水分过多而腐烂;地势突出的面积会因为水分流失造成高土壤干旱,种子无法吸收水分从而难以萌发。因此,在整地的过程中就要对土地进行精细地翻整,确保在种植前不会出现地势凹凸不平的现象。

4.科学的施肥。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这也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最常用的一种科学手段,土壤的肥力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条件。在为玉米施肥的过程中应做到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有机结合,底肥与追肥的有机结合。要控制施肥的量,施肥过多就会对土壤层造成破坏,而且还造成成本过高;反之,施肥不足就缺少对玉米的生长提供的养料,通过科研发现,玉米生长需要的基本肥料是氮肥,因此科学的施肥才是提供玉米生长的重要步骤。由此,在玉米种植和培育的过程中,氮磷钾肥是必要元素,在施肥是要合理计算好肥料的量,不能过多或者养料不足。这都会影响玉米的产量。

二、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1.农业防治。对玉米生长环境要做好管理工作,对田间生长的杂草要及时清除,增加玉米的通透性,也避免蝗虫老鼠对玉米造成破坏;对残留在土地里的玉米秸秆需要集中焚烧处理。应在整地时,要对土壤进行深翻,这样可以降低土壤中有害病虫和有害菌的存活率, 破坏有害病虫的生存环境;应实行轮作倒茬制, 防止病虫病菌对玉米生长造成影响,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例如,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采取轮作倒茬的种植方式,前一年种植玉米,在收获作物后对遗留的秸秆要还田,第二年可以种植大豆,通过轮作的种植农作物,对有效综合土壤的酸碱程度,每一季农作物也能更好的吸收土壤的养分,同时也预防有害病虫对玉米生长期造成破坏,在大面积种植农作物的地区被广泛借鉴。

2.频振式杀虫灯防治。频振式杀虫灯是防治玉米病虫害的有效途径。在安装每一个杀虫灯的过程中要控制好距离,在地势平坦的地方设置杀虫灯的距离应该在每200米,且地势不平的地方应设置每150米一个杀虫灯,同时,在防治玉米病虫害应用用杀虫灯杀虫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出现杀虫盲区, 在设置杀虫灯是要把高度控制在150cm处,用三脚架进行固定好杀虫灯,可以防止频振式杀虫灯因不会因刮风暴雨的天气而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佳。另外,在装置好每一个杀虫灯后,选取其中一个杀虫灯对有效防治病虫害种类和数量做四周的记录, 对记录完整的结果进行研究,得出对玉米种植危害最大的病虫害类型, 以便于在防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处理。

3.黑粉病、纹枯病的防治措施。黑粉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是一种由真菌诱发导致的病症,对植物有很强的感染力,农民在防治这种疾病过程中,就需要在播种前在玉米种子侵种时参入预防这类病害的化学试剂,比如粉锈宁,在植株生长过程在就大大降低了这种病症的感染率,还可以用生物的防治方法,在购买玉米品种时要选用抗黑粉病的种子;最后就在切断黑粉病的传播源,在前一年收割完作物后,对残留的玉米秸秆及田间的杂物要进行清理,防止残留在土壤中影响来年的种植。

纹枯病的病症是发生在玉米茎、叶的常见的一种病症。玉米不仅需要土壤提供养分以外,植物主要以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玉米叶被病毒感染的植株及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对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就无法提供,进而影响玉米的产量。在一块土地里一旦有一小片感染紋枯病,就会造成植株大面积枯死。针对这一病症要用科学的药物治疗,比如多菌灵就可以制止这种发病率。

三、结语

在玉米生产种植的工序上,选择玉米的品种是关键,其次在玉米的种植环境要做好整地工作,采用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科学施肥,在玉米产量和质量上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培育种植的基础上,更要管理好玉米的生长环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用科学管理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采用振频杀虫灯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运用新技术与科学的病虫害防治出来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勇.探究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的防治策略[J].农业与技术,2017,(11):78-79.

[2]付学辉.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究[J].花卉,2017,(22):197-198.

[3]王会霞.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民致富之友,2016,(14):39-39.

[4]郑超.玉米栽培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8):88-89.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玉米策略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