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性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2018-10-15方艳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维度

熊 梅,钟 乐,方艳霞

(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患者的听力瞬间降到最低点。多发生于单耳,部分患者伴有耳鸣或眩晕。病因未明,主要学说有病毒感染学说和内耳供血障碍学说[1]。有报道,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可引起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改变,血管活性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引起内耳缺血缺氧,导致内耳毛细胞功能障碍,从而造成耳聋[2]。可见,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诱发突发性耳聋;同时,突然的听力下降或耳鸣、眩晕,带给患者的焦虑、抑郁同样会增加疾病的发展,影响治疗和预后。

治疗性沟通是心理学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表达情感支持,沟通者予以信息反馈,纠正患者非理性认识,给予患者希望的沟通[3]。

本研究将治疗性沟通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探讨其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和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0例,其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在19-65岁,平均年龄41.2±12.8岁,干预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40.7±12.9岁。对照组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41.7±12.7岁。本研究得到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在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纳入标准:①符合201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②单耳首次发病。③年龄19-65岁,意识清楚,言语清晰。④既往重要脏器无严重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⑤无吸毒史。

1.2 研究方法

1.2.1评定方法

1.2.1.1焦虑(SAS)、抑郁(SDS) 量表均由Zury于1971-1965年编制,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分≥50为异常,51-60为轻度焦虑、抑郁,61-70为中度焦虑、抑郁,70以上为重度焦虑、抑郁[4]。

1.2.1.2SF-36量表

SF-36是一种普遍型综合评价生活质量的量表[5。6]。由36个条目8个维度构成。问卷分属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痛疼、总体健康等8个维度,8个维度又可聚合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综合维度:躯体综合维度和心理综合维度。得分采用公式转化到0-100范围,得分越低表明健康程度越差。

1.2.2干预方法

1.2.2.1人员培训与分工

由具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副主任护师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内容为SAS、SDS,SF-36量表的使用;选择专业知识扎实,沟通能力强,在临床工作10年以上的主管护师2人,一人负责对照组的护理,另一人接受治疗性沟通培训后,负责干预组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治疗性沟通的干预。

1.2.2.2对照组干预方案

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患者,站于健耳侧,避免大声喊叫,言语尽可能缓慢清晰;通过语言、文字或手势与病人交流,向患者做自我介绍,介绍住院环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评估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信息的掌握程度,介绍疾病相关知识。遵医嘱行扩张血管、营养神经、鼓室蜗窗激素治疗并辅助高压氧治疗。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噪声,少接触手机;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等,保持大便通畅。

1.2.2.3干预组干预方案

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整体护理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本着保密、价值中立、平等的原则,采用开放式提问,鼓励患者尽可能表达和宣泄情绪,沟通者通过点头、微笑等非语言的形式,耐心倾听、积极关注患者;患者或有来自生活、工作、学业上的压力,或感受着情感、人际关系、睡眠等的困扰,常伴有绝对化,非白即黑等不合理信念,沟通者不评价,不批评,充分理解、接纳患者,让患者说出自己真实感受与想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沟通主题,时间安排在治疗结束后,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运用释义、共情、重复、适当开放等沟通技巧,肯定患者身上的健康行为,助其自助,让患者自我领悟,认知重建,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帮助患者应对不能改变的环境与现实。

1.2.2.4 资料收集

责任护士在患者入院日发放SAS、SDS量表,于出院日发放SAS、SDS、SF-36量表。护士使用统一指导语,患者自行作答,完毕后责任护士当场检查收回。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序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治疗前,焦虑(S A S)、抑郁(S D S)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治疗性沟通后,干预组的焦虑(SAS)、抑郁(SDS)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后,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显示干预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定义为躯体综合维度的评分无明显差异,而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定义为心理综合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SAS)、抑郁(SDS)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发病率明显上升。有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焦虑的发生率高达40.27%[7]。1950年Foler最早描述了突聋的心理因素[8],Hallhery于1956进一步证实了心理性(精神性)突聋的存在[9]。本研究中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SAS、SDS均>50,与国内陶朵、鲜艺香等研究结果相符,突发性耳聋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10。11]。

突发性耳聋患者由于听力突然减退或丧失,与外界沟通不畅,更加重了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这些不良情绪贯穿于整个病程中,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临床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心理方面的帮助,目前,除药物缓解症状外,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说服、教育、安慰,虽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但患者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帮助。

将治疗性沟通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过程中,在整体护理的框架下,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社会学、伦理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护理,帮助患者应对不良情绪,提供情感支持,纠正非理性认知,帮助其应对和适应环境及现状。本研究显示,经治疗性沟通干预后,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明显缓解。

生命质量是全面评估患者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随着对生命质量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评估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日益成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和其他临床研究的新标准[12]。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治疗性沟通干预后,应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虽然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等定义为躯体综合维度的评分无明显差异,但是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定义为心理综合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突发性耳聋患者经过治疗性沟通的干预,心理平衡得到了调适。

有效的治疗性沟通实施效果在国际临床护理学界得到了肯定[13]。该方法已被国内外护理界认为是最能体现护理职业价值的护理行为之一[14]。治疗性沟通是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临床工作者应该加强心理学、伦理学等知识的学习,提高人文素养,在为患者治疗疾病的同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解除患者的身心痛苦,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治疗性沟通应用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护理过程中,有效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的负性情绪,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从而部分改善了患者近期的生活质量。与处于指导、合作护患模式的健康教育相比,沟通者与患者是新型的伙伴式合作关系,治疗过程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无副作用,不增加患者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研究样本量小,干预周期相对较短,对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够强化和稳定,若能进一步随访其远期效应更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突发性耳聋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光的维度
耳聋耳鸣辨证施护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