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措施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8-10-15王碧玲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穿孔组间溃疡

王碧玲

(江苏省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通 226006)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使该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胃、十二指肠穿孔的外科治疗。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已证实与开腹手术同样安全有效[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溃疡病并发症,该类患者的病情程度通常比较严重,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主要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威胁生命等几大特点,该类患者通常情况下需要接受紧急手术治疗[2]。本次研究对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应用整体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和结果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抽取76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2例,女16例;患者年龄21-84岁,平均年龄(50.8±1.6)岁;消化性溃疡患病时间3-16天,平均患病时间(6.8±1.3)天;观察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患者年龄23-82岁,平均年龄(50.6±1.5)岁;消化性溃疡患病时间2-18天,平均患病时间(6.9±1.1)天。抽样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自然资料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行科学性的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式

采用腹腔镜手术常规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观察组护理方式 采用整体护理模式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具体内容包括:

1.2.1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配合医生采取措施缓解患者疼痛的措施,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腹腔镜手术的方法及优越性,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腹腔镜手术是一种效果好、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的技术,同时,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已经比较成熟。可介绍周边床位开展腹腔镜手术的患者为例,以增强患者及家属对该手术方式的信心,以取得配合。

术前准备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术前准备大致相同,术前完善常规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片等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给予胃肠减压。并监测生命体征,防止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3.2 术后护理

体位 麻醉未完全清醒时予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麻醉清醒后可垫枕头,术后6h生命体征平稳者一般取半卧位,有利于腹腔或盆腔引流,一般手术当天生命体征平稳者,可指导患者床上翻身、活动四肢等较轻微的活动,术后第2天可拔除尿管床边活动,并可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从而防止肺部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使膈下及肠袢间积液流到盆腔通过引流管引流出体外,减少腹腔感染。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术后给予心电监护,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尤其对合并基础疾病及病情危重患者,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引流管的护理 胃肠减压是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有效的胃肠减压可减轻胃肠道的积液积气,缓解由于肠麻痹引起的腹胀,减轻穿孔口的张力,有利于穿孔的愈合。胃管应妥善固定,采用2条“工”字形3M棉质胶布分别固定于鼻翼及脸颊,可有效防止滑脱,并定时观察胃管引流液颜色及引流量,必要时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防止堵管。留置胃管会对患者咽部及食道产生压迫不适,可予雾化吸入以减轻不适感,同时做好口腔护理。一般3~4d后,可拔除胃管。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可充分引流或吸出腹腔内积血、积液,防止腹腔内感染,需向患者解释置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取得合作[3]。

并发症的观察 ①术后出血。术后短期内从胃管内流出大量鲜血,甚至呕血或黑便,持续不止,需考虑溃疡创面出血或应激性溃疡出血,应积极保守治疗(包括禁食、止血药物、输新鲜血等)。若症状未缓解,应立即准备再次手术。腹腔引流管内出血,需考虑穿刺孔出血的可能。②肩背部疼痛。与CO2气体刺激膈肌有关,术后1~2d可自行缓解,术后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同时指导肩背部功能锻炼可加速缓解,必要可给予针灸止痛或使用止痛药物[4]。③皮下气肿。多与术中气腹压力过高,或切口过大有关,一般不需处理,24h后可自行缓解。④切口感染。术后如发现切口红肿并伴有压痛时,应及时撤除缝线,给予引流。必要时做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

营养支持 有效的营养支持有助于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患者,在禁食期间采用肠外营养,本院常规采用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置管,每日葡萄糖供给250~300g,蛋白质0.8~1.2g/kg,脂肪0.6~1.0g/kg,胰岛素按比例配置,补充电解质,总液体量保证2500~3000mL。配以3L袋,从而避免优质蛋白质作为能量而消耗。配置过程加强无菌操作,控制输液滴速,待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肠内营养,逐渐过渡流质、半流质,少量多餐。

康复指导 培养良好的生活起居及饮食习惯,重点讲解引起消化道穿孔的原因及诱因,不食辛辣刺激及带骨刺的食物,戒烟戒酒,同时要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1月后复查胃镜,必要时需内科正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围手术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1.4 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基本治愈

症状表现彻底消失,穿孔病灶完全得到修复,治疗后病情没有再次复发;有效:症状表现明显好转或基本消失,穿孔病灶基本得到修复,治疗后病情偶有复发;无效:症状表现没有好转,穿孔病灶基本或完全没有得到修复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采用均数±标准差形式( ±s),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组间对比进行x2检验,P<0.05表现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明显。

2 结果

2.1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为:12例基本治愈,15例有效,11例无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总有效率71.1%;观察组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为:16例基本治愈,19例有效,3例无效,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治疗总有效率92.1%。两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症状治疗效果比较[n(%)]

2.2 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分别为(61.38±9.04)min和(48.82±7.53)min,手术操作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观察时间分别为(9.25±1.63)d和(6.43±1.08)d,术后住院观察时间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腔镜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作院观察时间比较

2.3 围手术期不良反应

对照组中8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占该组患者人数的21.1%;观察组中1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不良反应,占该组患者人数的2.6%。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内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以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临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3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外科急腹症,临床外科主要通过手术方式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采用腹腔镜技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进行治疗的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对该项治疗技术缺乏系统的了解,通常情况下会对手术效果产生一定的担忧[5]。因此,在术前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其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消除,帮助患者进一步树立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术后通过精心的护理,可

猜你喜欢

穿孔组间溃疡
达格列净对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都是“溃疡”惹的祸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更 正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溃疡生肌散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观察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