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8-10-15陶蓓蓓
陶蓓蓓
(泰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急性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抢救和治疗均依赖于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医师与护理人员配合程度可直接影响患者抢救效果。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入,新型医改环境下如何优化急诊护理流程,降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显得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接收的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相关一般诊疗资料以及死亡率,从而论证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期间随机接收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在16~66岁,平均年龄在(43.5±2.5)岁。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期间随机接收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男性22例,女性13例,年龄在14~68岁,平均年龄在(44.5±2.4)岁。本次实验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以及患者家属同意,所有患者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2 方法
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接收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 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诊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1)接诊流程:急诊护士接诊患者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而后立即将患者送入抢救室,与抢救护士就患者入院初步评估情况做好交接班,立即通知急诊医师至抢救室,并向急诊医师汇报患者病情初步评估,急诊医师根据患者初步病情评估填写相关检查申请单。(2)抢救流程:抢救护士配合急诊医师对系统性评估患者病情,开通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给予患者吸氧、心电监护、维持呼吸道通畅以及静脉抽血。在15分钟至30分钟内完成血型、凝血四项等相关辅助检查。(3)取回相关检查检查结果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专科医师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并与手术室进行电话沟通,嘱手术室完成相关术前准备工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7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等一般诊疗数据。
(2)观察比较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7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各项一般诊疗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检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7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等一般诊疗数据,具体情况(见表1),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各项一般诊疗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实施前后一般诊疗数据
2.2 较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7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后死亡率,具体情况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为14.3%(5/35),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的35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为2.9%(1/3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前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X2检验,X2=5.024,P<0.05。
3 讨论
急救护理流程是急诊医疗卫生工作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急诊科护理人员科学配合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效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一方面需要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颅脑外伤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应协调好急诊科护理人员、责任护士与急诊医生各自职责划分,在保证抢救工作井然有序的同时应有效提高临床抢救效率,从而为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早期手术时间赢得时间[2-4]。本次研究显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缴费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备皮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室转移时间等一般诊疗数据分别为(8.62±2.15)min、(16.52±5.42)min、(12.52±2.63)min、(45.26±5.21)min,各项数据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流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急性颅脑外伤患死亡率由14.3%下降至2.9%。
综上所述,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急诊抢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