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大学为例

2018-10-15李树涛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教育

李树涛 李 建 刘 韬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大学为例

李树涛 李 建 刘 韬

新时代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高校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在分析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湖南大学近年来积极探索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和教学实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打造研究生创新创业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加强课程线上协作和辅导;注重课程线下拓展和实践;推进双创型师资建设等,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课程教学;研究生教育

作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直接关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效果[1]。目前,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面向本科生,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还有待进一步建设,特别是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2]。早在2004年,湖南大学就在国内率先探索公益创业教育,并提出“公益助学+就业+创业”产学研一体化的公益创业教育模式[3],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学校在公益创业教育的基础上,借助虚拟创业学院学习平台,认真思考研究生创新创业的课程教育模式,在课程目标、课程形式、教学模式、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设计理念

1.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将创新创业意识和创客文化作为“基因”融入课程教学[4-5];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狭隘地定位成“培养企业家”或“解决就业问题”,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课程教学更要关注双“创”和双“众”。由于研究生各自的个性、能力以及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目前选择直接创业的研究生还只是极少数,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针对这少数有创业需求的研究生,更要面向所有具备创新创业潜质的研究生。针对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创新创业的主观意愿不够强等问题,高校应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塑造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研究生超越功利的情怀、强化研究生良好的价值观[6]。

2.设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双创课程

学科交叉融合是创新的源泉,重大研究突破和创新成果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7]。创新创业人才需要具备从多角度和全方位思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和创新要素,从常规中寻求创新突破和拓展思路。因此,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要贴近创新创业实践[8],提供多学科专业知识,以此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如课程设置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交融和结合[9]。除此之外,应基于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意识、理念、技术、方法等融入学科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科专业教育两者的深度有机融合,可以实现创新创业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耦合联动,形成以专业知识助力创新创业的局面。

3.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课程全面覆盖”这一要求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挑战,建设一支多元化、高素质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因素和有力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实践,要求授课教师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授课教师不仅要熟悉创新创业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对产业和企业经营有深入的了解,能够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学习提供具体指导。然而,目前高校教师普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也缺少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缺乏经营管理企业和投资创业的实际经验,很难为研究生提供实操性强的创新创业知识并进行有效指导[10]。优质师资缺乏是制约高校大规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

4.创新课程学习模式及评价方式

在互联网技术变革时代,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需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网络在线课程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鼓励学习者独立建构知识结构和体系。将网络课程引入创新创业课程,既能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又能有助于研究生根据需求安排课程学习。另外,传统的研究生课程评价以课程考核为主,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以及评价主体都相对单一。创新创业课程评价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既重视研究生对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又重视其创新创业素质的提高。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方式,监控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

1.突出双创型人才培养

学校秉承“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培育研究生传道济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先后出台《湖南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湖南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的指导性意见》等文件,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核心目标,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课程建设作为考核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在各项奖助学金评定中予以优先支持;在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评选中,向有突出创新创业成果的研究生倾斜支持。

2.重视课程规划和设计

根据国务院关于创新创业改革实施意见,学校出台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指导意见,构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和体系,明确提出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结构和素养要求。学校调研了国内外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情况,决定面向全体研究生开设创新课程和创业课程,并将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学习纳入学分体系,开展“全员化”“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规定,学术学位硕士生必修“创新基础”课程,记1学分;专业学位硕士生必修“创业基础”课程,记1学分;博士生可选修创新课程或创业课程。此外,培养方案修订中还特别强调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研究生专业课程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比重,要求各学科加强行业前沿介绍和实践课程建设,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教育潜能。同时鼓励研究生跨学科、跨学院选修课程,积极开展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

3.构建微课程教学平台

2014年,学校成立了“虚拟创业学院”,从课程学习、实践活动、创业路演到项目孵化等方面开展创业基础教育。在虚拟创业学院基础上,规划设计和建设研究生创业创新课程,运用在线教育的先进平台技术,创新平台运作模式,建设微课程教学平台和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库。微课程教学平台集教学过程、在线学习、在线讨论、学习资源于一体,利用网络平台技术手段展示课程内容,有目标、有计划地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搭建学习者主导的互动学习交流平台。微课学习形式能充分发挥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方便研究生重复观看和温习巩固。在保证内容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教学设计和技术手段优化用户体验。如课程按照规范化、模块化流程进行优质视频资源建设,确保资源质量;按照标准化流程及其要求制作高清视频,确保教学效果;保持技术领先性,通过灵活运用技术手段和趣味化的教学组织提升研究生的学习兴趣等。

4.采用数据监测和评价

传统的课程评价主要关注最终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而基于学习数据的课程评价分析能有效弥补这一缺陷,将学习任务分解、在线问题测试、单元小结回顾、视频观看等作为考核依据,通过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意愿、行动、效果等,帮助研究生纠正学习习惯、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依托设在学校校园内的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建设专业化的云学习平台和资源中心,并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数据监测和评价系统。即利用数据库生成的数据,掌握学生总体或个体的学习需求与规律,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满足学生建构性学习需求。如学生的点击行为、观看时间、停留视频模块等学习数据被平台记录,由此辨别和预测学生的学习路径。根据学习数据分析调整教育资源结构,探索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化教学和实验式教学,根据学生需求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模块建设。学校建设的高速校园网络信息系统,既保障了硬件设备与数据服务体系等稳定的在线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支持了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三、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教学实践

1.打造高质量双创课程

学校组建高水平学术团队,打造高水准的研究生“创新基础”课程。参与录制创新课程的主讲教师包括学校的多名院士、国外大学知名教授、世界知名青年设计师等,“创新基础”课程于2016年获全国第四届微课程大赛高教组一等奖。该课程侧重研究生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强调创新实践中的科研道德,通过国内外实例阐述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创新的类型与方法,以工业设计过程诠释创新学习方法对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讲授SCI、SSC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与技巧等。

学校携手知名创业讲师团队,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创业课程。其中,课程“创业基础”曾获全国微课程大赛一等奖,该课程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维度,汇集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的最新成果,吸纳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制作采取微视频化(共72个视频,每个视频时长10分钟左右)、通关模式(每段视频均有作业,答案正确方可继续学习)、积分制度(线上线下学习均有规定积分)。在此基础上,精选并引入了44门国内外优秀创业微课程,建设了研究生“创业基础课程群”,其中包括斯坦福大学公开课“如何创业”“沟通技巧”“情商领导”等高水平课程。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内容根据学生需求反馈不断完善,目前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湖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内容

2.加强线上协作与辅导

充分利用在线学习的教学优势,强化学习者在线协作,加强辅导团队在线辅导。平台充分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性和社交性,支持研究生在线学习、沟通、交流与分享,消解研究生在线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通过在线学习和协作,研究生可在学习社区分享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资源、探讨学术问题、形成解决方案,甚至形成基于学术问题或者科研项目的跨学科合作小组。在线学习平台打破了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持并鼓励研究生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建设创新创业课程辅导团队,从在读研究生中选聘创新课程和创业课程助教,并吸引有创新成果和创业经验的老师加入。课程辅导团队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提问进行及时解答,并参与学习平台中的兴趣小组讨论。

3.注重线下拓展与实践

创新创业课程的线下拓展能引导和支持研究生自主开展或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开展“研究生科研素养提升计划”系列讲座,特邀知名教授、青年学者、顶尖期刊论文作者、全国优博论文奖获得者、著名国际期刊编辑等,多角度、全方位阐述研究生科研素养,以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工商管理学院联合推出“创新与创业训练营”,通过基础课程授课和创新移动课堂,培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开展创业论坛,不定期邀请知名科学家、世界名企高管、知名创业者、风险投资人进校开展涵盖金融、互联网、市场营销等创新创业前沿课题的讲座或论坛,并通过虚拟创业学院的平台进行同步直播。组织编写了《国学对科学创新的启示》和《双创之源——知行互补、科学交融》等创新创业校本教材和读本。

另外,学校还设立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鼓励研究生围绕导师课题和研究方向,选择创新性强、富有挑战性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课题进行研究。组织研究生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如参加和承办“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参加“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新创业大赛,举办“Hackathon”创客马拉松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展等活动。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机器人学院、“两山一湖”双创基地等建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研究生创业提供政策扶植、经费支持和场地优惠,推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和市场化运作。学校还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和KAB创业俱乐部,组织并支持研究生开展各类模拟创业、创业训练等,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4.推进双创型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主讲教师由校内教师和校外专家担任,既有理论、知识点的讲授,也有实践经验的传授,以拓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学校每年举办“创业教育项目师资培训班”,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学校教师对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的理解与认识;鼓励教师主动对接企业需求开展创新创业教学活动,如在大族激光领域创业的陈根余教授团队成员曾受到李克强总理接见;设立“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奖”,获奖个人或团队最高奖励人民币达10万元;教师创新创业工作业绩单列为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依据之一,学院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通过市场机制打造虚拟创业导师团队,将行业优秀人才以移动互联网平台为纽带请进学校;建立以优秀校友、创业成功人士等为主要成员组成的校外导师库,如IDG全球常务副总裁、杰出校友熊晓鸽受聘后,定期携风投精英来校开展讲座。

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与完善举措

1.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教学效果

(1)激发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学习热情。创新创业课程在线平台数据显示,研究生对于课程知识学习和研讨有着浓厚的兴趣。以2017级研究生为例,课程学习笔记达4630条,课程视频评论数达24063条,课程提问达517个。研究生反馈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课程主讲教师讲授有方,课程形式适合学习需求。问卷调查发现,73.6%的学生认为课程内容优质,66.8%的学生在课程学习完成后愿意推荐其他学生选修。从数据分析来看,不少研究生对感兴趣的创业微视频反反复复进行学习,有很强的学习目的性与积极性。除培养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外,有67%的研究生同时修读创新课程和创业课程。

(2)提升了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意愿。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意愿得到显著提升。问卷调查发现,通过课程学习,研究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55.2%的学生表示有自主创业意愿。不少研究生表示通过课程学习明白了“创新”和“创业”的深层意蕴和意义,并积极思考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创新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学校科学研究自然指数、ESI高被引论文比例等居国内高校前列,也形成了“设计新星范石钟”“湖湘青年创业英才刘叶焕”“花瑶扶贫”“智能变频水力发电系统”“私人订制服务机器人”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研究生创新创业典型代表和优秀成果。其中,“花瑶花”文化创意项目入选第二届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研究生创业模范刘叶焕获评第十三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

2.完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设想

(1)推动研究生导师积极主动参与。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当发挥重要作用。学校鼓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在课题组研究方向,自主开展科研创新和学术创业活动。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导师意识到研究生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科研能力的基础上,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但总体而言,在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导师的指导作用还有待加强。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更多的是充当研究生专业学科知识传授的角色,对于研究生后续的创新创业则指导较少。事实上,在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中,导师不仅可以为其学术创新提供专业知识指导,同时,导师本身丰富的人生及社会经验也可以为研究生的创业过程指点迷津。

(2)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是指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有机深度融合,以创新创业理念指导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作为课程模式的外延,推进各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的紧密结合。通过整合创新创业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学校初步确立了“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未来要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新理念,注重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创业灵感。

[1] 陈永杰, 王莉. 中国高校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及战略转型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4(5): 12-16.

[2] 李姗霖, 熊淦, 吴亭燕, 等.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4): 45-50.

[3] 唐亚阳, 何飘文, 闫森森, 等. 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湖南大学公益创业教育为例[J]. 企业导报, 2010(1): 244-245.

[4] 郝杰, 吴爱华, 侯永峰. 美国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2): 7-12.

[5] 叶海, 陈荣明. “创新创业”文化融入研究生培养的实践探索——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12): 31-34.

[6] 侯士兵, 冯霞, 玄雪梅. 双创视角下优化研究生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创业教育的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8(02): 27-31.

[7] 熊勇清, 胡娟. 研究生创新创业素质与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基于在校研究生的调查与分析[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2): 40-46.

[8] 谭晋钰.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化与层次化构建研究[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9(01): 69-71.

[9] 李家华, 卢旭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9-11.

[10] 张绍丽, 郑晓齐, 丛梅. 研究生创业教育主体性缺失及重构[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12): 58-63.

(责任编辑 赵清华)

10.16750/j.adge.2018.09.005

李树涛,湖南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院长,教授,长沙 410082;李建,湖南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科长,长沙 410082;刘韬,湖南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平台与资源技术发展部主任,助理研究员,长沙 410079。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