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2018-10-15秦渊渊郭文忠李静李海平李灵芝余礼根李友丽

中国蔬菜 2018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化废弃物秸秆

秦渊渊郭文忠李 静李海平李灵芝余礼根李友丽*

(1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北京 100097;2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山西太谷 030801)

蔬菜废弃物是指蔬菜生产及产品收获、贮存、运输、销售与加工处理过程中被丢弃的无商品价值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根、茎、叶、烂果及尾菜等(黄鼎曦 等,2002;杜鹏祥 等,2015)。这些废弃物含水量较高,在田间地头或垃圾站等随意堆积,极易腐烂发臭,为苍蝇、蚊子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其腐烂的污水经地表径流冲刷或直接渗漏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Alvarez & Lidén,2008;Das & Mondal,2013);散发的臭气不仅污染大气,更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蔬菜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N、P、K等多种营养元素,经过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开发利用,可变废为宝,有利于保护环境健康(李衍素和于贤昌,2018)。

在我国传统蔬菜产业中,对从田间生产到市场销售,再到加工、食用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产生的蔬菜废弃物,最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堆置、焚烧、填埋,或还田、堆肥、喂养畜禽。近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总产量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蔬菜品质要求不断提高,蔬菜废弃物的产生量也急剧上升。据统计,2013年我国蔬菜种植面积约2 300万hm2,年产量近7亿t,而蔬菜废弃物总量达到了2.69亿t左右,可资源化利用的蔬菜废弃物为2.15亿t(杜鹏祥 等,2015;宋玉晶和柴立平,2018)。蔬菜废弃物年产出数量庞大,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蔬菜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与技术创新工作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方向。我国近几年针对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相关研究与应用成果报道已有不少,主要集中在高温堆肥、厌氧沤肥等肥料化利用(刘安辉 等,2011;李吉进 等,2012;常瑞雪,2017)和厌氧发酵产气等能源化利用(宋亚楠 等,2018)上。随着科技的发展,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途径创新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通过生物技术或物理技术将尾菜转变为饲料,一定程度提高其养分含量或生产成蛋白饲料(李海玲 等,2015;戚如鑫 等,2018);经粉碎、降解、脱水、发酵等处理后,加工成育苗或栽培基质再利用(何宗均 等,2016;李瑞琴 等,2016);配套资源化处理途径的参数优化研究与装备研发等,对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我国蔬菜废弃物的主要来源与特点,其肥料化、能源+肥料化、饲料化等多种资源化利用途径创新研究方面进行综述,并浅谈了关于我国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途径创新的思考,旨在为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途径创新与应用提供思路与参考。

1 蔬菜废弃物的来源及特点

1.1 蔬菜废弃物的来源

蔬菜从育苗到成熟,从收获到上市,再到加工,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蔬菜废弃物的主要来源有蔬菜生产区、蔬菜集散地和蔬菜加工区等(杜鹏祥 等,2015)。在蔬菜生产区,废弃物主要由整枝打杈、病虫危害和拉秧等产生,这部分占蔬菜废弃物总量的60%左右(宋丽,2010)。据统计,山东寿光地区有5.33万hm2的设施蔬菜,约40万个日光温室,每年产生的蔬菜废弃物达120万t(李培之,2017)。何宗均等(2016)对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废弃物产生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废弃物产量达41.63 t·hm-2,“十二五”末期年产蔬菜废弃物为416.3万t。蔬菜集散地主要指各大中小型蔬菜批发市场,废弃物主要由不易运输、容易腐烂、质量不佳的蔬菜产生。每年5~10月蔬菜生产销售旺季,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产垃圾量约为200 t,其中蔬菜废弃物占90%以上(刘松毅 等,2013)。蔬菜加工区的废弃物主要由普通包装蔬菜(托盘菜)和鲜切菜(净菜)入市前的加工、餐饮行业及家庭食用前加工等产生,即修整切割下的不可食用或不具备商品性的部分,这部分占蔬菜废弃物总量的20%~25%,加工过程中叶菜类蔬菜损失最高,夏季的损失率最高可达60%(李金文 等,2016)。

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3大类蔬菜因生长周期和食用部位不同,其产废系数不同,故产生的废弃物量存在差异。韩雪等(2015)通过计算得出叶菜类蔬菜产废系数平均为9.7%,果菜类蔬菜平均为3.8%,根茎类蔬菜平均为4.7%;并以北京市2011年3大类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单产为基数,计算出叶菜类、果菜类、根茎类蔬菜产生的废弃物量分别为13.6万、4.3万、0.78万t,总量达18.68万t。李金文等(2016)调查发现,托盘菜分拣包装时叶菜类蔬菜损失率为20%~30%,果菜类蔬菜为5%~10%,根茎类蔬菜为5%~10%,但一年四季差异并不大;鲜切蔬菜加工时叶菜类损失率为20%~40%,在高温季节甚至达到了60%;果菜类蔬菜损失率为10%~30%,根茎类蔬菜为5%~10%。

1.2 蔬菜废弃物的特点

蔬菜废弃物普遍含水率高,一般为75.00%~94.80%(Rizk et al.,2007;王丽英 等,2014);总固体含量少,通常为8%~19%,其中挥发性固体含量占总固体含量的80%以上(Bouallagui et al.,2005; 刘 荣 厚 等,2008;Pham et al.,2015);C/N低,通常为7.00~22.35(刘荣厚 等,2008;李扬和李彦明,2015);富含营养成分,其中含糖类和半纤维素75%、纤维素9%、木质素5%,以干基计算含氮量为3%~4%,含磷量为0.3%~0.5%,含钾量为1.8%~5.3%(黄鼎曦 等,2002;刘荣厚 等,2008);pH为6.00~9.23(王丽英 等,2014)。

在蔬菜栽培管理过程中,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病虫害的发生易导致蔬菜废弃物携带大量的病原菌和虫卵(宋丽,2010;常瑞雪,2017),如可能携带霜霉病、灰霉病、病毒病等病原菌,及粉虱类、蓟马类和蚜虫类等虫卵。同时,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蔬菜废弃物中农药残留超标。黄月香等(2008)对北京市蔬菜农药残留进行调查,随机抽取了70个品种2 196个样品,发现超标样品共计18个品种49个样品,超标率为2.23%,其中叶菜类和花菜类蔬菜超标种类较多,超标量较严重。除此外,部分地区的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现象,在该类土壤上栽培的蔬菜(特别是叶菜)因吸附、累积作用易导致植株或果实中重金属含量偏高,废弃物也可能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

在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存在差异,结合设施类型的因地制宜发展及地域性品牌建设,使蔬菜生产具有一定区域性、周期性和主栽种类的差异性,进而所产生的蔬菜废弃物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地域、季节和种类的区别特征。如芹菜是山东马家沟标志性产品,年种植面积达667 hm2,毛菜年产量大约75万t,净菜加工后废弃物量高达48万t,是该地区蔬菜废弃物的主要种类之一(田久东 等,2017);江苏省扬州市2008年水生蔬菜的种植面积为10 866.7 hm2,主要包括莲藕、茭白等,夏秋季节是茭白收获的季节,茭白鞘叶会被择去成为尾菜(戚如鑫 等,2018)。

2 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与特点

蔬菜废弃物不宜长途运输,保存周期短、极易腐烂,短期内处理用填埋法见效快;在城市生活垃圾中蔬菜废弃物占20%~50%,而这部分废弃物不容易被分离出来单独处理,一般随生活垃圾直接填埋(刘广民 等,2009)。填埋法是传统农业生产中蔬菜废弃物处理的最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在部分城市仍是生活垃圾处理的常见方式。该方法操作简单,省时省工,但填埋仅表观解决了地面蔬菜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造成二次污染,包括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同时,填埋还造成大量有机能源的浪费。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学者开始对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进行研究。表1总结了蔬菜废弃物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和特点。

表1 蔬菜废弃物主要资源化利用途径和特点

2.1 肥料化利用研究

2.1.1 直接还田利用 直接还田,即农业废弃物直接或粉碎后还田,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缓慢分解,释放出矿物质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一种最直接的就地处理方法(彭靖,2009);农业废弃物富含有机质,可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利于有益微生物代谢、繁殖,进而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地力,促进增产增收,是肥料化处理的传统方法(陈智远 等,2010)。蔬菜废弃物的C/N较低,与大田作物相比更适合直接还田。在农村以一家一户的蔬菜生产为主导,针对蔬菜废弃物大量堆积在田间地头造成的问题,就地直接还田被认为是良好的处理方法,研究显示蔬菜废弃物的年平均还田率为16%(赵丽娅 等,2008)。但是,蔬菜废弃物自然分解速度较慢,微生物繁殖前期可能会与作物争夺N源而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常年连作下蔬菜病虫害发生不易控制,直接还田易导致连作障碍和病虫害情况恶化,使得在生产中应用存在较大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创新再利用(杜鹏祥 等,2015)。随着微生物技术的发展,针对秸秆分解的专用菌种筛选及优化菌剂研发、利用被陆续报道,山东寿光通过改良农机具,配合生物菌剂+高温闷棚,使这项技术得以继续“发扬光大”。寿光市纪台镇曹官庄村利用这套技术对茄子秸秆进行处理,效果非常好,粪肥、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了一半,原先板结的茄子土壤也变肥沃了,而且高温闷棚对灰霉病、叶霉病、红蜘蛛等主要病虫害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杨淏然 等,2016)。

2.1.2 堆肥化利用 堆肥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研究认为好氧堆肥更适合蔬菜废弃物肥料化处理。席旭东等(2010)以蔬菜废弃物为原料,对地下厌氧、地下好氧、地上厌氧和地上好氧4个处理的堆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上好氧堆肥整体操作简单、堆体温度升高快、腐熟度好、堆肥质量较高。王辉等(2012)以花椰菜和白菜为原料,对厌氧覆膜、好氧覆膜、地下式好氧、地下式厌氧、地上式好氧和地上式厌氧6种堆制方法进行研究,表明好氧覆膜处理的微生物腐解能力最强,操作简单,是处理蔬菜废弃物的最佳堆制方法。

好氧堆肥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好氧菌对废弃物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的过程。堆肥过程中,温度达到50~65 ℃之后维持一段时间,可降低堆体含水量,有效杀灭致病微生物和虫卵,可将蔬菜废弃物制备成优质有机肥。张相锋等(2006)在研究静态好氧堆肥时发现,60 ℃处理下水分去除能力和底物降解能力较强,更适合蔬菜和花卉废弃物发酵。蔬菜废弃物原料的种类和组成对堆肥腐熟进程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单一原料堆肥温度上升缓慢,腐熟时间较长,而混合原料堆肥的腐熟进程较快(Kulcu et al.,2008)。采用蔬菜废弃物与作物秸秆、粪肥等联合高温堆肥,经好氧发酵可获得优质有机肥,张相锋等(2003)以芹菜、石竹和鸡舍废物为原料,进行了不同配比的联合堆肥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废物、花卉废物和鸡舍废物联合堆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代学民等(2015)研究表明,辣椒秧∶玉米秸秆干质量比为1∶1,加入 30%鸡粪制备得到的堆肥质量最好;徐路魏等(2016)研究发现蔬菜废弃物和小麦秸秆的配比为1∶2时利于堆肥保氮保碳,并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好氧发酵堆肥中,原料C/N和堆体添加剂等对腐熟效果和堆肥质量均有重要影响。蔬菜废弃物氮含量高使得C/N偏低,在堆肥过程中易发生氮素损失,导致堆肥质量下降。徐路魏和王旭东(2016)在番茄茎蔓、玉米秸秆和猪粪混合堆肥过程中,添加10%的生物质炭,保氮和腐熟效果明显。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得到品质较好的有机肥,在生产中施用有利于促进蔬菜生长,王亚利等(2017)以商品有机肥为对照,发现施用蔬菜废弃物堆肥的鸡毛菜株高和叶面积增长效果明显,鸡毛菜中氮、磷、钾、钙和镁元素的含量也有显著提高。

蔬菜废弃物通过好氧堆置发酵可以转化成有机肥,其中堆体温度控制、原料组成、原料C/N及堆体添加剂等均是影响发酵进程和有机肥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上述各因素均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活性存在作用,则认为各因素之间可能具有一定联系,进而共同影响蔬菜废弃物转化成有机肥,因此深入开展蔬菜废弃物好氧堆肥的多因素影响试验,有助于细化好氧堆肥过程的关键影响因子参数值,利于配套装备研发,促进实现对堆肥进程的控制和堆肥质量的预测。

2.1.3 液态肥利用 液态肥是指含有一种或多种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元素的液体产品,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可借助管道运输,利用喷洒装置或灌溉系统施用,更易实现养分调配,及轻简化、精细化和自动化管理,液态肥开发是目前世界上肥料产业发展的趋势(徐大兵 等,2009)。厌氧产气后生成的副产品沼液,含有有机质和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是一种优质的液态有机肥源,其资源化开发和高效利用是循环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在固液分离技术、无害化处理及沼液浓缩等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如孙钦平等(2011)通过采用三级过滤技术,使沼液达到120目滴灌的要求,实现了沼液的滴灌灌溉(熊棣文 等,2011)。以蔬菜作物残体、餐厨垃圾等为主要原料,添加微生物菌群经常温发酵制备成蔬菜废弃物液体有机肥,是一种肥料开发和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新途径,已引起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刘安辉等(2011)在蔬菜废弃物沤肥过程的养分变化及肥效研究中发现,相同沤制时间和条件下,白菜废弃物中P、K等营养元素相对番茄废弃物更易转移到肥液中,切碎对白菜的影响大于番茄秧。李吉进等(2012)以白菜和番茄废弃物为原料,经过96 d的沤制得到了液态有机肥,沤肥原液GI值大于80%,对种子或植物的毒性极小,可经稀释或直接还田利用。杨鹏等(2013)以蔬菜废弃物与牛粪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出腐殖液肥,稀释10倍以上可安全灌溉利用。徐兵划等(2016)研究发现施用蔬菜废弃物液态有机肥可提高小麦分蘖数和种子千粒重。由于蔬菜废弃物液态有机肥制备、发酵过程中未能形成高温,导致液体中可能含有致病菌和虫卵,直接使用对生产存在潜在危害;影响发酵进程和产物质量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配套应用的技术体系不够完善,目前蔬菜废弃物液肥化处理利用模式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鲜见。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与普及,液态肥将会是农业生产的主要肥源,蔬菜废弃物发酵制备成液态肥则会成为肥料化利用的新途径,与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可形成一种新的高效利用模式,因此基于蔬菜废弃物快速发酵制备液态有机肥的相关研究对循环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能源化利用研究

厌氧消化处理有机废弃物具有效益高、能够回收清洁能源的显著优势。蔬菜废弃物含水率高、易降解,其化学需氧量与氮素之比(COD∶N)为100∶4,在产甲烷微生物要求的(100∶4)~(128∶4)之间,厌氧消化尤其适合蔬菜废弃物的处理(黄鼎曦 等,2002;Bouallagui et al.,2005)。根据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分析,1 t蔬菜废弃物能生产177.8 m3沼气。蔬菜废弃物具有可观的能源价值,利用厌氧消化方法进行资源化处理已成为研究热点。初期研究集中在不同蔬菜废弃物厌氧发酵下产气特征研究和产气潜力分析(毛羽和张无敌,2004;邱凌 等,2005;刘荣厚 等,2008)。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种类蔬菜废弃物的性质和组成不同,单一种类原料营养成分和结构相对单一,容易引起系统酸化,抑制产甲烷菌生理活性,甚至厌氧消化失败。不同种类物料混合进行厌氧发酵可以提高原料的产气性能,将蔬菜废弃物和污泥等混合厌氧发酵,通过调节污泥比例,可以确定蔬菜废弃物水解酸化的最佳反应时间(宋丽,2010)。两相厌氧发酵系统具有挥发性有机酸积累的相分离和对pH下降的缓冲优势,利用两相厌氧发酵技术有效控制酸化和甲烷化过程在不同反应器中进行,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产气量和甲烷含量(Mtz-Viturtia et al.,1995;Dinsdale et al.,2000)。蔡文婷等(2012)采用CSTR-ASBR强化酸化分相工艺对果蔬废弃物厌氧消化产气性能进行研究,发现该两相反应器处理果蔬废弃物中挥发性固体的有机负荷产气率达到了557 mL·g-1·d-1。厌氧消化处理蔬菜废弃物,是其能源化(沼气)和肥料化利用有机结合的资源高效利用模式。由于厌氧消化工艺对发酵装置要求较苛刻,高效反应器的开发和应用成为沼气化利用的一大阻碍,未来若能在高效反应器的研发上有所突破,降低成本,厌氧消化会是处理蔬菜废弃物的有效途径,可以很好地实现废弃物减量化和资源化。

厌氧发酵制氢是利用厌氧化能异养菌或固氮菌分解小分子的有机物制氢的过程,这是蔬菜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另一种方式,其过程不受光照时间限制,可利用的有机物范围广、工艺简单。目前针对发酵法生物制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氢装置、高效产氢菌株的筛选等方面(申勋宇和黄昊飞,2015)。虽然厌氧发酵制氢已有较多的试验研究,但该技术至今没有被广泛利用。

2.3 饲料化利用研究

蔬菜废弃物用作畜禽饲料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在我国畜牧业发展早期,农村家庭的蔬菜废弃物经常会直接投喂猪、羊、鸡等动物,这在当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李俊 等,2009)。但是蔬菜废弃物中的木质素与糖结合在一起,增加了动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和酶对其分解难度,且蔬菜废弃物蛋白质含量低,一些必需的营养元素缺乏,直接饲喂不能被动物高效吸收利用;另外,携带病虫害的废弃物直接饲养畜禽,可能会危害动物健康(陈智远 等,2010)。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研究人员利用生物或物理技术对蔬菜废弃物进行处理,将蔬菜废弃物中的糖、蛋白质、半纤维素、纤维素等物质转变为饲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料的养分、降低动物饲养成本(李敏和王海星,2012;戚如鑫 等,2018)。目前,主要的饲料化方式有青贮和加工饲料蛋白、饲料粉等。青贮处理可以延长饲料储存时间,并提升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有助于动物采食量的提升;加工成饲料蛋白、饲料粉,可以提升动物的消化能力和动物产品的品质。这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直接饲喂时存在的问题,是蔬菜废弃物饲料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张继等(2007)以高山娃娃菜废弃物为主要原料,采用不灭菌固体发酵工艺生产饲料粗蛋白,并确定了发酵的最佳菌种组合及最佳接种量、接种比例。杨富民等(2014)研制蔬菜饲料化生产线,把蔬菜废弃物加工成了一种能为畜禽补充维生素的耐贮藏、适口性好的块状粗饲料。申海玉等(2016)用青花菜茎叶饲料粉饲喂雏鸭,发现添加青花菜茎叶饲料粉显著提高了淀粉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从而提高了雏鸭的消化性能。饲料化利用是蔬菜废弃物处理的一种有效新途径,但是饲料化工艺要求较高,受限因素较多,需因地制宜发展。

2.4 其他资源化利用研究

蔬菜废弃物秸秆中N、P、K平均含量分别为3.45%、0.84%、2.46%,pH值约为7,将其粉碎打成2 cm3大小的颗粒,经生物处理分解,再脱水、发酵、精磨,可制成营养土或育苗基质应用。李瑞琴等(2016)研究发现,以蔬菜废弃物为原料的基质对番茄生长和产量均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中蔬菜废弃物∶玉米秸秆∶牛粪∶发酵菌剂为100∶4∶2∶0.5的基质配方最优。何宗均等(2016)研究表明,蔬菜废弃物腐熟育苗基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优于市场购置的育苗基质。在山东寿光,将蔬菜废弃物秸秆加工成基质是其再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

茄子秸秆和辣椒秸秆的热值是蔬菜秸秆中最高的,适合炭化加工成木炭。在寿光,这两种蔬菜的主生产区孙家集街道,将茄子和辣椒秸秆收集送至华源秸秆利用有限公司,经粉碎烘干、高温碳化、压缩成型等流程,制成木炭。该模式每小时能消化秸秆7 t,每7 t秸秆能产出1 t木炭,有效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李培之,2017)。

3 关于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的思考

蔬菜废弃物具有“双重性”,无序堆放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合理开发将会变废为宝,成为一个很大的资源库。传统处理方式易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不利于蔬菜清洁生产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是目前我国亟须解决的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就陆续着手对蔬菜废弃物处理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主要有好氧堆肥(Kulcu et al.,2008)、厌氧消化(Converti et al.,1999;Chen et al.,2008)、好氧—厌氧联合处理(Cecchi et al.,1990)和生产饲料(Esteban et al.,2007)等方法。目前发达国家在蔬菜废弃物的利用技术方面已趋于成熟,处理方法总体可分为秸秆还田循环利用和秸秆离田产业化利用两大类(孙宁等,2016)。近年来,我国在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上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且已有成果应用于生产,实现蔬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但是,在应用设备、应用技术和应用方式上仍存在很多局限性,为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在继续探寻与创新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途径时,应结合我国蔬菜废弃物的来源与特点,充分考虑废弃物产生情况和废弃物种类、当地政策等,优化或开发适宜的资源化利用方法,以实现清洁生产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① 基于不同利用途径的基础研究成果,借鉴发达国家蔬菜废弃物利用先进经验,加大配套工艺研究和设备研发力度,鼓励研制和应用高效生产设备,推动废弃物处理的技术创新和装备化水平提高。如在加大液肥化(新途径)发酵装置及配套溶氧、温度自动监测装置研发的同时,也加大液肥生产相关技术的研究,为推广蔬菜废弃物高效化、轻简化、自动化的利用模式打下牢固基础。② 构建循环农业生产技术集成路线。利用工程技术和农业技术相结合,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将蔬菜生产管理技术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优化整合,构建蔬菜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生态模式和循环农业生产方式。结合现代园区中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建立“蔬菜废弃物液化+有机水肥一体化”的资源化利用与水肥高效管理模式,实现蔬菜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与现代园区水肥高效管理的一体化,利于促进规模化蔬菜园区实现清洁化生产。③ 因地制宜,根据蔬菜废弃物来源的区域特点、种类特点和季节性特点,选用合适或创新的处理方法(一种或多种混用)。在田间或大型园区中,可鼓励利用“直接还田+生物菌剂+高温闷棚”技术,对秸秆进行就地加工,避免秸秆运输、转场,缩减作业环节。在个体小型温室或蔬菜集散地,积极推行蔬菜废弃物离田产业化利用。如叶菜类蔬菜集中收获的季节,在产区和集散地可利用液肥化处理方式;秸秆类蔬菜集中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施行堆肥化+沼气化共同利用模式;能加工生产饲料的蔬菜废弃物,可分拣并集中饲料化处理。④ 政府制定政策和配套资金支持,首先在典型的蔬菜主产区和大型蔬菜集散地建立适宜的废弃物处理中心,示范应用蔬菜废弃物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模式;积极鼓励秸秆利用的相关企业发展,引导该类企业与蔬菜生产园区、批发市场及农产品加工厂等加强合作,促进互利共赢;加大宣传力度,增加企业和个人资源化利用意识。

猜你喜欢

资源化废弃物秸秆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解读“一号文件”: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电子废弃物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