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研究
2018-10-15杨伟超赵永军
王 晶,冯 伟 ,杨伟超 ,赵永军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3; 2.水利部 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 100053)
近年来,国家相继开展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土地整理项目、荒漠化治理项目、低产田改造项目、农发基金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等多类型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由于工作重点不同,定额或标准采用有差异,致使单位面积治理投资差别较大。关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效益、模式、措施设计等的研究很多,但对综合治理成本的研究鲜有报道,治理投资确定主要采用治理成本加适当利润的办法[1],只有张乐勤[2]和赖如方[3]等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有所研究。本研究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两个典型类型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本进行研究,根据各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建设成本及效益,研究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比例、治理措施投资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分析各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合理配比的条件,提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综合成本的合理区间,旨在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规模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外业查勘、资料收集和座谈等方法进行,选择坡耕地面积较大、治理成效显著、典型小流域治理前后基础资料齐全的县作为调研县,包括:甘肃省通渭县、礼县、临洮县、安定区、临夏县、崇信县、灵台县、永靖县;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彭阳县;江西省兴国县、上犹县、黎川县,南丰县;福建省宁化县、平和县等。收集小流域治理资料、工程设计资料、招投标文件、工程决算、项目整合情况、工程建设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等资料,共收集到25条典型小流域(其中黄土高原区9条,南方红壤区16条)设计和实施有效资料。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分析基于小流域工程设计资料、招投标文件、工程决算资料汇总分析。首先确定小流域综合治理实际成本,选择典型区域,调查已实施项目的人工工资标准和材料价格,然后根据项目的建设标准、规模、内容、投资、采用的定额标准、实施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确定成本。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分析计算各项措施的综合单价并进行成本核算。研究影响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的主要因素,进行措施配比影响投资分析,并进行措施影响投资的情景分析。
本研究基于以下几个前提开展:①受气象条件、地形条件、土层厚度、种植结构、种植习惯等因素影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布置特点、工程标准、施工方法、工程类型及规模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项目区特点分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分别进行成本分析计算。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中除坡改梯、林草、封育等措施外,还有拦沙工程、小型田间水利配套工程和生产道路等配套设施,如果全面完善相应配套措施,势必造成投资大幅度增加,本研究在典型小流域选取时剔除了措施单一或措施中配套投资占比大的小流域,保证典型小流域措施配比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和合理性。③生态建设项目长期以来采取“国家投入为主,群众投劳”的建设模式,工程定额人工工资偏低,本研究按照《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和定额》(水利部水总〔2003〕67号)对已实施工程成本进行对比分析。④研究采用2015年第二季度价格水平。
2 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分析
对25条典型小流域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的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等;小流域综合治理程度均达到70%以上,措施以坡改梯、林草、封育等为主,并配套建设道路、小型蓄引排水、沟道治理等。研究发现,在现有投资规模下,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治理每公顷蓄水量分别为331和1 074 m3,每公顷保土量分别为123和39 t,万元投资蓄水量分别为486和2 838 m3,万元投资保土量分别为1 848和95 t。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群众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都有较大积极作用,对保障山丘区粮食安全和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发挥着重要作用。
2.1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面积配比分析
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措施包括坡改梯、林草和封育等,林草措施包括水保林、经济林、植草等。小型蓄引排水、沟道治理、道路、沼气等配套工程相对于坡改梯、林草和封育来讲面积占比很小,本次面积分析不予考虑。各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面积占总治理面积的比例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区坡改梯治理措施面积约占29%,林草措施约占25%,封育约占46%,即坡改梯、林草、封育措施面积配比为29∶25∶46;南方红壤区以封育为主,封育措施面积约占65%,林草措施约占32%,坡改梯占3%,坡改梯、林草、封育措施面积配比为3∶32∶65。
2.2 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投资分析
2.2.1 小流域单位面积投资
对25条典型小流域资料分析得出,在现有投资水平下,黄土高原区小流域平均单位面积投资规模为43 万元/km2,南方红壤区小流域平均单位面积投资规模为41 万元/km2。
表1 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类措施面积比例 %
2.2.2 各类措施单位面积投资
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类措施单位面积投资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坡改梯投资分别为1.27万和3.31万元/hm2,水保林投资分别为0.94万和0.33万元/hm2,经济林投资分别为0.90万和0.77万元/hm2,植草投资分别为0.11万和0.40万元/hm2,封育投资分别为0.05万和0.03万元/hm2。
2.2.3 各类措施投资比例
小流域综合治理主要措施投资占总治理投资的比例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①黄土高原区坡改梯投资约占46%、林草措施投资约占34%、封育约占5%,但个别小流域以坡耕地治理项目为主,坡改梯投资占70%以上;坡改梯、林草、封育三项措施合计占总投资的85%左右,其他措施占15%左右,即黄土高原区坡改梯、林草、封育、其他(小型蓄引水、配套措施投资和沟道治理措施及独立费用)措施的投资比例为46∶34∶5∶15。②南方红壤区治理投资以林草措施为主,林草措施约占48%,坡改梯约占12%,封育约占5%,三项合计约占总投资的65%,其他投资占35%左右,即南方红壤区坡改梯、林草、封育、其他(小型蓄引水、配套措施和沟道治理措施投资及独立费用)措施的投资比例为12∶48∶5∶35。
表2 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类措施单位面积投资 万元/hm2
2.3 治理措施影响投资情景分析
2.3.1 黄土高原区
(1)从2.2分析结论来看,黄土高原区坡改梯单位面积投资是所有措施中最大的,若黄土高原区小流域全部采用坡改梯治理(独立费用除外),其投资是黄土高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的最大值(表4)。从表4可以看出,若小流域全部采用坡改梯治理,那么总投资将是原治理投资的约2.8 倍。
(2)黄土高原区封育措施单位面积投资是所有措施中最小的,若黄土高原区小流域全部采用封育治理(独立费用除外),其投资是黄土高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的最小值(表4)。从表4可以看出,若小流域全部采取封育治理,那么总投资是原治理投资的1/6左右。
(3)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黄土高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变化后,最小投资为现有投资规模的1/6,最大为2.8 倍,投资变幅是现有投资的1/6~2.8 倍,即现有投资规模下,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最小投资为7 万元/km2,最大投资为121 万元/km2。
表3 小流域综合治理各类措施投资比例 %
表4 黄土高原区治理措施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4)黄土高原区治理措施现有面积比例为坡改梯占29%,林草措施占26%,封育占45%,对黄土高原区治理措施面积比例进行调整,则投资变化情况见表5。
2.3.2 南方红壤区
(1)从2.2分析结论来看,南方红壤区坡改梯单位面积投资是所有措施中最大的,南方红壤区小流域若全部采用坡改梯治理(独立费用除外),则其投资是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最大值(除去异常值), 详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若小流域全部采用坡改梯治理,那么总投资是原治理投资的8.3 倍。
表5 黄土高原区措施面积配比情景分析
(2)封育措施单位面积投资是所有措施投资中最小的,南方红壤区小流域若全部采取封育治理(独立费用除外),那么其投资是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的最小值(表6)。从表6可以看出,若小流域全部采用封育治理,则总投资是原治理投资的1/6左右。
表6 南方红壤区治理措施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注:表中“-”为异常值,不参与汇总。
(3)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变化后,最小投资为现有投资规模的1/6左右,最大为现有投资规模的8.3 倍,投资变幅是现有投资的1/6~8.3 倍,现有投资规模下,南方红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最小投资为7 万元/km2,最大投资为338万元/km2。
(4)南方红壤区治理措施现有面积比例为坡改梯占3%,林草措施占32%,封育占65%,对南方红壤区措施面积比例进行调整,分析投资变化情况见表7。
表7 南方红壤区措施面积配比情景分析
3 结 论
本研究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两个典型土壤类型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各典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治理措施建设成本及效益,研究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比例及其对投资的影响程度,提出了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本的合理区间,为国家科学确定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发现: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现有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规模分别为43万和41 万元/km2;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坡改梯投资分别为1.27万和3.31 万元/hm2,水保林投资分别为0.94万和0.33万元/hm2,经济林投资分别为0.90万和0.77万元/hm2,植草投资分别为0.11万和0.40万元/hm2,封育投资分别为0.05万元/hm2和0.03万元/hm2;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坡改梯、林草、封育措施面积配比分别为29∶25∶46和3∶32∶65;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坡改梯、林草、封育、其他措施投资比例分别为46∶34∶5∶15和12∶48∶5∶35。基于情景分析得出,黄土高原区和南方红壤区小流域治理投资变幅分别是原治理投资的1/6~2.8 倍和1/6~8.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