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观察

2018-10-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5期
关键词:脑血管依从性研究组

王 梅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西昌 615000)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致死率与致残率很高[1]。现阶段我国每年由于脑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数量已经高达150万,即使能够幸存,也有多于一半的患者存在残疾,给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本次研究将9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健康教育在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54~78岁,平均年龄为(65.3±3.5)岁,病程11个月~15年,平均病程(8.2±1.4)年,合并高脂血、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别有15例、13例、8例、9例,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患者分别有4例、8例、12例、21例;研究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5.4±3.6)岁,病程12个月~15年,平均病程(8.3±1.4)年,合并高脂血、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分别有12例、12例、13例、8例,文化程度为本科及以上、高中、初中、小学及以下患者分别有4例、9例、12例、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疾病专科护理、心理干预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举办疾病知识座谈会。定期组织患者参与,邀请专业医师担任主讲,讲座内容包括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式、正确的生活与饮食习惯、治疗原理与治疗方式等,增加患者对于疾病的了解。针对一些存在听觉障碍的患者,使用播放视频或宣传板书等方式进行;心理教育。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多由于疾病原因而存在紧张、焦虑等情绪,护

采用SPSS 19.5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结合其情绪问题展开有效的疏导,为患者讲述疾病相关知识,并解答患者问题,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生活教育。入院后尽快帮助患者了解医院和病房环境,并做好房间清洁和管理,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保持通透明亮,放置绿色植物,使病房充满生机,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低温时应注意保暖,在饮食方面应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用药教育。告知患者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并且规律服药;锻炼教育。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给予锻炼指导,使其正确掌握锻炼方法,定时锻炼,加快恢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1)护理与治疗依从性。依据为我院自制的依从性评定办法:80~100分:基本上完全依从,严格遵医嘱服药,坚持规律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60~80分:基本依从,遵医嘱服药,偶有不规范治疗,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基本遵循医生叮嘱;低于60分:不依从或依从性不高,未遵医嘱服药,未能坚持规律治疗,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不遵循医生叮嘱。

(2)生活质量。使用GQOLI-74问卷调查表,包含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护理与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护理与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与治疗依从性评分(±s,分)

表1 对比两组护理与治疗依从性评分(±s,分)

组别 n 生活习惯依从性 用药依从性 门诊随访配合度研究组 45 92.47±5.42 94.20±3.81 90.88±4.32对照组 45 72.84±8.25 77.56±5.37 74.69±7.01 t 13.340 16.953 13.190 P 0.000 0.000 0.000

2.2 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n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功能 躯体功能研究组 45 78.25±2.34 75.24±3.67 78.59±3.14 76.19±2.35对照组 45 65.73±2.64 66.46±3.17 66.19±3.11 63.39±3.89 t 23.807 12.145 18.822 18.893 P 0.000 0.000 0.000 0.000

2.3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有24例、20例、1例,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对照组中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患者分别有16例、21例、8例,护理满意度为82.22%(37/4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x2=6.049,P=0.014)。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通常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低,对健康与脑血管疾病认知存在缺陷或误区,加上长时间忍受疾病的折磨,生理与心理状态较差,给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健康教育将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工作开展的中心,切实体现出护理中的人性化理念,将正确的疾病预防与恢复知识讲解给患者,促使其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在提升生活质量的同时提高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4]。多项临床调查表明,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治疗与护理中配合度越高[5]。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与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优势。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整体情况,切实了解患者实际需要,提升护理方案的针对性,将更加细致、全面的服务提供给患者。通过举办疾病知识座谈会、心理教育、生活教育、用药教育等措施,从患者生活与治疗中的各个方面着手,更加全面、针对。举办知识座谈会,为患者拓宽疾病知识学习的途径,在健康知识的熏陶下逐渐改善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开影响疾病治疗效果的因素,并将其传播给家人,提升家庭护理的科学性;在心理与生理上,掌握自我调节的能力,形成对治疗效果的正面激励作用,自我疏导不良情绪,减轻给自身与家人造成的心理负担。

综合所述,将健康教育应用到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在提升患者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上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脑血管依从性研究组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