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8-10-15汪圆圆
汪圆圆
(红安县人民医院产业园分院,湖北 黄冈 438400)
偏瘫,是脑卒中多发的功能障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1]。近年来脑卒中偏瘫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有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给予连续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2]。本研究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43±5.37)岁;研究组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61.39±5.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尽快展开急救,两组患者分别予以不同护理方式。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肢体合理摆放、被动与主动活动、饮食指导、病房环境保持、合理消毒等常规护理;在护理期间耐心听取患者、家属的主诉,对于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
1.2.2 观察组
予以患者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围绕疾病的发生机制、注意事项、治疗机制、治疗方法等对患者予以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配合治疗,保持良好依从性的重要性。考虑到受病情影响,患者多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2)体位干预:体位规范对于优化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保持合适体位,并注意勤更换体位,一般采取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作为循环转换的方式。保证每2 h改变一次体位。
(3)运动康复训练指导:合理的康复训练可缓解偏瘫,提升患者肢体活动度、神经系统灵敏度。一般情况下,患者病情稳定后就应指导患者开展合理的康复运动,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初期以被动运动为主,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初期以被动运动为主,以肌肉按摩、肢体按摩为主。循序渐进,逐渐过渡到主动运动,指导患者进行Bobarth握手、桥式运动、床上移动、床边活动、下床活动等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1]
对比两组患者FM评分、Barthel评分及依从性。用FM量表评估运动能力,共98项,每项0~2分,分数越高,运动能力越强。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估生活能力。包括10项内容,满分0~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能力水平越高。
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患者能主动完全地遵从医嘱;部分依从:患者被动性地遵从医嘱,出现假服药或不服药;不依从:患者完全不听从医嘱。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组间FM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
对组间护理前后FM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FM评分水平、Barthel评分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M评分,高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FM评分、Barthel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FM评分 Barthel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4 34.57±6.29 76.79±7.91 45.28±5.16 56.30±4.91研究组 44 34.63±6.31 119.43±7.86 45.73±5.25 79.24±5.07 t-0.045 25.364 0.405 21.560 P-0.964 0.001 0.686 0.001
2.2 组间依从率对比
对组间依从率进行对比,研究组依从率为9 3.1 8%(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32/44),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偏瘫为临床多发并发症,加重了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精神系统的损害程度,治疗难度增加、治疗时间延长,患者及家属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更为沉重[3]。控制脑卒中偏瘫,降低病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运动及神经功能,对于优化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意义重大[4]。
笔者以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研究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连续康复护理,展开对比分析。经数据对比发现,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相比,采用连续性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M评分、Barthel评分水平及依从率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提示,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可优化护理效果,提升患者运动、生活能力。
表2 两组依从率对比[n(%)]
脑卒中偏瘫的发生机制为运动系统丧失了高位中枢调控能力,致使患者肢体的各个肌群发生紊乱,不能起到正常的活动协调作用,肌张力出现异常,从而诱发运动障碍。在临床当中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运动功能损害,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是防止偏瘫恶化、发展的有效方法。连续性护理干预,是采取一系列措施改善患者生理、心理机能,保证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护理。近年来连续性护理干预理念开始在临床当中应用,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并未推广,本研究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当中[5]。首先予以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清楚的认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考虑到脑卒中偏瘫的主要机制,对患者予以系统的体位护理干预、康复训练指导,改善患者各项生理机能,帮助患者逐步恢复部分活动能力,进而优化护理效果。因此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予以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功及生活能力,提升依从性,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